APP下载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①

2016-01-29韩小鹏张旭刘志成钱秀清郭学谦全海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矫形器矫形首都医科大学

韩小鹏,张旭,刘志成,钱秀清,郭学谦,全海英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①

韩小鹏,张旭,刘志成,钱秀清,郭学谦,全海英

首都医科大学于2003年开办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三个时期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贴合国际专业教育要求,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建设应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和假肢矫形技术紧密相结合,投入充足的资金和场地,培养更多“双师型”师资,采取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方式。

假肢矫形工程;培养方案;教学;康复

[本文著录格式] 韩小鹏,张旭,刘志成,等.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 22(11):1361-1364.

CITED AS:Han XP,Zhang X,Liu ZC,et al.Undergraduate training scheme for prosthetic and orthotics engineering[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11):1361-1364.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我国肢体残疾人员总数也在快速增长。从1987年到2010年末,肢体残疾人从755万增长到2472万[1-2]。此外,我国目前老年人已达2 亿[3]。庞大的肢残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康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康复辅具事业提出更高的发展需求。而我国假肢矫形辅具行业总体发展不足,产品工艺、品种和质量有待提高[4],假肢矫形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直至2012年,国内获得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尚不足千人[5],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办医工结合的假肢矫形技术教育,完善多层次假肢矫形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6]。

1 国内外假肢矫形专业教育发展与专业认证

康复工程教育是伴随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而发展[7]。康复工程主要是利用假肢、矫形器等康复辅具及技术帮助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它与康复医学互为补充,为康复医学提供工程技术服务和支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叶开始设立康复学校或专业,开展康复医学教育[8],并随之开始康复工程专业教育,康复工程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专业培养层次多,教育规范[7]。德国在1953年就成立相关学院,开始假肢矫形技术教育;英国、美国除开展本科及以下层次教育外,还开展研究生教育[7]。亚洲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国家经济能力和教育发展水平限制,专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层次相对较低,主要以开设学校或者培训中心培训行业技术人员,开展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国家和地区较少[7]。由于假肢矫形技术人员为残疾人士提供康复辅具及技术服务,发达国家对其从业资格有严格的认证制度,对学校设立假肢矫形技术专业也要进行教育资格认证,使毕业的学生能取得行业准入资格[7]。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8-9],2001年开办大专层次教育[9],2002年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截至2014年,已有约40所高校开办本科专业教育[8]。国内假肢矫形专业教育

也伴随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与国外相比,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各层次发展不足,专业教育比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国内1987年开始假肢技工培养[10],1999年开始专科教育[10],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开办了国内首个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之后四川大学也开设假肢矫形本科层次教育。截至2011年,国内仅有6家院校开办假肢矫形相关本专科教育[11],专业教育总体上无法满足国内康复辅具事业与行业发展对假肢矫形技术专业人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

国际假肢矫形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ISPO)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其积极推进国际专业教育认证,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假肢和矫形技术专业教育[12-13]。ISPO推行专业教育认证,专业课程内容公开,以确保假肢矫形技术教育质量和培养规范化。在课程认证体系方面,ISPO目前有3个级别,Ⅰ级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水平,为认证体系中最高的级别;Ⅱ级和Ⅲ级分别相当于大专和中专教育水平[13]。ISPO对申请认证的学校进行等级评估时,要求认证的学校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与条件、实习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等软、硬件方面,均满足假肢矫形技术教育相应等级要求或达到相应水平。专业等级认证设有效期,以确保专业教育在ISPO专家的持续评估下,能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专业教育更趋成熟、更符合国际专业教育要求和行业从业需求[13]。

在我国取得ISPO专业教育Ⅰ级资质前,国内Ⅰ级假肢/矫形器师都在国外培养和取得资质[14]。我国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通过ISPO国际教育认证,能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假肢师/矫形器师资格的专门化人才,能够促进教育与国际行业接轨,使专业培养达到行业从业要求,为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证[15]。

2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开办假肢矫形技术专业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师资缺乏、社会认同度低。首都医科大学在2003年开办国内首个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通过10余年改革与完善,取得较大进步,于2012年通过ISPO专业教育Ⅰ级认证。迄今为止,专业培养体系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2.1 专业教育初期

2003 年,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成熟的医学、工学本科教育资源和民政部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中德合作专科教育资源[10],开始对开办假肢矫形工程本科教育进行探索。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国内外专家多次论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假肢矫形器制作的技术人才。经过2003、2004两级四年制教学,为国家培养了53名专业人才。这一阶段的专业培养特点是:建立以假肢与矫形器设计与制作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专业人才具备在假肢矫形工程领域中研究、开发、制造、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为工科、基础医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假肢、矫形器专业课程。专业培养采取“1.5+ 2.5”模式,即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在首都医科大学培养,开展专业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主要进行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解剖学、生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制图、力学等课程学习;之后两年半时间在假肢学校进行专业教育,主要开展假肢学、矫形器学、康复医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学习[16];假肢与矫形器专业实践教学依托假肢学校成熟的专科教育资源。培养方案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约为1∶0.38。这一阶段的毕业实践教学培养采取国内工科常见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式,学生毕业答辩合格后取得工科学位。

2.2 专业教育发展期

在总结、积累办学经验的前提下,学校经过广泛调研和专业论证,参照国际专业教育标准,在2008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康复医学教育资源纳入专业教育,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雄厚的医学、康复医学和工学本科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专业培养方案按照“2+2”模式进行,即前两年在校本部进行基础课程培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部分材料学、力学和机械类课程等;后两年在康复医学院进行专业课与专业实践实习培养,主要进行假肢学、矫形器学、矫形临床学、部分材料学、力学和机械类课程等培养。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约1∶0.7,进一步强化实践培养。专业培养特点是,培养具备康复医学、机电技术与材料科学、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在临床康复、假肢矫形工程领域从事设计与技术服务。这一阶段的毕业实践教学采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等相结合的模式。临床见习阶段,学生在康复医院临床科室进行见习[17];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企业和康复医院等不同专业实习点进行假肢/矫形器的设计、制作、适配等实际操作;毕业考核阶段,对学生进行假肢/矫形技术全面的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学生通过毕业考核后,可获得ISPO颁发的假肢/矫形器师Ⅰ级证书,获得相应的国际从业资格。

按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假肢矫形技术协会(WHO/ISPO)对发展中国家假肢与矫形技术专业人员需求预测,每1000万人口所需的Ⅰ级和Ⅱ级假肢师/矫形器师专业人员数约63人[18]。我国2012年前具有ISPO国际Ⅰ级认证的假肢师/矫形器师仅6人。国内行业人才的巨大缺口为假肢矫形技术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在这一时期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瞄准ISPO国际Ⅰ级假肢师/矫形器师,把人才培养从偏向“工程”培养调整为“康复医学工程”,并积极采纳国际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假肢和矫形技术实践技能培养,弥补过去人才培养临床专业经验不足、临床专业技能不够的弱点,使专业培养方案与国际教育标准接轨,专业目标更明确,课程设置更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更规范。在ISPO的指导和学校不懈努力下,学校于2012年通过ISPO国际Ⅰ级专业认证,并于2012、2013年培养了57名获得ISPO假肢师/矫形器师Ⅰ级资质的专业人才。

2.3 专业教育提升期

在通过ISPO专业教育Ⅰ级认证后,首都医科大学进一步

总结办学经验,结合ISPO专家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出的意见,再次论证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康复医学课程,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设立专业课程,使专业教育贯穿大学四年,形成更加完备的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按照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要求重新进行模块设计,特别是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摒弃“节选式”教学,变为“专业需求式”教学和“与专业结合式”教学,如医学课程中的“人体形态学”改为“人体与运动形态学”,使知识内容与专业结合得更为紧密,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凸显专业内涵,更具专业特色。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从原来的高级专业人才调整为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特点。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假肢学与矫形器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更紧密,专业培养体系更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仍以“2+ 2”模式进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约为1∶0.67。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掌握科学方法、具备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能在临床康复、假肢矫形工程领域从事设计与技术服务的应用人才。调整后的专业培养方案获得ISPO复查专家肯定,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

3 实践经验

3.1 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和假肢矫形技术紧密结合

假肢矫形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专业培养涉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等多个学科,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门类。首都医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根据国内外专家和ISPO的指导,积极整合医学基础教育、康复医学临床教育和工科教育优势资源,搭建假肢与矫形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把各学科相关知识与假肢矫形技术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顺利通过ISPO专业Ⅰ级教育认证。未来,随着仿生智能化、人机一体化等发展[19-20],也将推动假肢矫形专业教育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21],工学与假肢矫形专业培养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实践证明,假肢矫形专业教育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基础和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并使工学与假肢矫形技术紧密相结合,随着工学与康复医学的发展而调整和改进培养体系。

3.2 投入充足的资金和场地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康复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学时所占比例远高于一般工科培养要求,以强化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膏等耗材;ISPO要求每位同学都应有独立实践操作环境(平台)[22],这对实践场所的空间和设施提出较高要求。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需要长期、充足的教学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开设专业的学校应控制招生规模,并有良好的资金渠道,推进专业建设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3 “双师型”师资

由于专业教育实践特点突出,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即专业需要“双师型”专业教师[11],特别需要具有ISPO或行业认证资质的教师。国内从业人员中,具备ISPO资质的人员少,“双师型”教师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教育的开办与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在办学中,通过引进人才、培养和吸纳本科专业人才、在职培养师资队伍等方式,充实和培养师资队伍,并取得一定成效[17]。目前,我国大陆获得ISPO假肢师/矫形器师Ⅰ级教育资质的学校有首都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随着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来还将有其他院校陆续开办相关专业或申请认证。但不可忽视的是,“双师型”师资的缺乏在业内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开办本科专业培养专业师资外,还可以通过研究生教育或开展继续教育、做好职业资格认证、聘请企业具备假肢师/矫形器师资质的教师等方式,补充和完善专业师资队伍[23-24]。

3.4 毕业评价采取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方式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应具备假肢与矫形器接诊、处方、适配、评估等完整的临床服务能力,要具备与残疾人和医生、治疗师等良好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服务[25]。专业知识、专业科学方法、专业实践技能和交流沟通能力等构成毕业考核的综合考核指标。

国际上对专业教育和行业准入都采取资格认证制度[7],这要求专业教育与考核标准应与行业准入与资格认证标准一致,因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应完善毕业实习环节,毕业考核需要采取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假肢与矫形技术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毕业考核经历了从毕业设计到毕业综合技能考核的过程,毕业的学生同时获得ISPO的Ⅰ级假肢师/矫形器师证书。实践证明,加长毕业实习过程,强化假肢与矫形器专业技能培养,采取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模式,符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假肢/矫形器辅具行业需求;而假肢矫形技术人才国际标准化培养也为行业发展和促进行业国际交流提供了人才储备[26]。

4 小结

首都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历经10余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了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合理、专业实践全面丰富的培养体系,专业培养借鉴国际专业教育标准,同时符合国内高等教育要求,满足现今国内医院、康复辅具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虽然专业建设时间较短,但专业起步与发展得到国内专家与相关院校、国内外相关企业和ISPO的倾力帮助,使专业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与进步。2014年培养方案成为教育部专业教育标准的参考。

尽管目前国内存在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区域覆盖面小[27]、专业教育发展时间短、社会对专业认识不足、职业收入不高[28]等问题,对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形成一定制约力,但随着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以及人们对康复辅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势必在国内得到更大发展。目前,我国康复辅具业年产值增速已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2016年,国家出台把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的政策,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发展将会促进康复事业发展[23],必将带动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与发展经验将为开办此类专业的院校提供借鉴。

[1]陈三军,周律,陈功.中国肢体残疾人口生存率现状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1(2):39-43.

[2]赵燕潮.中国残联发布我国最新残疾人口数据[J].残疾人研究,2012(1):11.

[3]邹铭.中国康复辅具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社会福利,2015 (10):11-13.

[4]张济川.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理论基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81-582.

[5]肖源.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才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2(6):83,91.

[6]徐静,曹萍,熊宝林.矫形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康复,2014,29(4):352-353.

[7]喻洪流,沈力行,钱省三.国内外康复工程教育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1-163.

[8]苏勇林,何成奇.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4,29(1):141-144.

[9]於伟.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实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814-815.

[10]方新,张静.中国假肢矫形教育发展对策[J].中国康复, 2006,21(3):211-212.

[11]熊宝林,方新.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99-1100.

[12]英瑞克·普普林.发展中国家假肢矫形器应用的现况和未来:第十届国际假肢矫形器世界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报告[J].朱图陵,译.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7-8.

[13]周璟,陈世菊,吴强,等.国际假肢矫形学会课程认证对我国假肢矫形专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康复,2013,28(4): 261-263.

[14]钱炜.高校呼唤假肢矫形工程专业[N].科技日报, 2008-11-20(7).

[15]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16]叶亚林,刘志成,韩小鹏,等.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西安: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2007.

[17]李洪霞,张凤仁,刘劲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 598-600.

[18]徐祖义.我国假肢矫形器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9):93-94.

[19]孙磊.假肢与矫形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107-108.

[20]张晓玉,王凯旋.机器人辅助技术、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具[J].中国康复,2013,28(4):246-248.

[21]汪波.假肢矫形器行业发展趋势[C]//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

[22]Liu ZC,Zhang X,Ye YL,etal.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Beijing: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08.

[23]李建军,程军,高峰,等.我国康复人才战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5):605-607.

[24]乔尚奎,孙慧峰,李坤.加快构建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议[J].残疾人研究,2016(1):51-53.

[25]沈凌,喻洪流.国内外假肢的发展历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3):2451-2454.

[26]李明杰.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J].管理观察,2014(30):19-21.

[27]赵辉三.肢残康复20年:假肢矫形器服务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7):481-483.

[28]方新.假肢矫形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4):44,60-62.

Undergraduate Training Scheme for Prosthetic and Orthotics Engineering

HANXiao-peng,ZHANG Xu,LIU Zhi-cheng,QIANXiu-qing,GUO Xue-qian,QUANHai-y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CapitalMedicalUniversity hasopened the coursesof Prosthetic and Orthotics Engineering since 2003.Through a three-period development ofmore than ten years,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hasmet the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highlight in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Itneeds a combination ofmedicine,rehabilitation,technology,prosthetic and orthotics,an enough foundation for personals and sites,teachersof bi-profession,and a comprehensive testsystem to practice.

prosthetic and orthoticsengineering;training scheme;teaching;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6.11.027

R49-4

C

1006-9771(2016)11-1361-04

2016-05-06

2016-07-19)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教改项目(No.13JYⅣY33)。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市100069。作者简介:韩小鹏(1972-),女,汉族,河北宁河县人,硕士,中级职员,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管理。通讯作者:张旭(1963-),女,汉族,天津市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假肢矫形工程教育。E-mail:zhangxu@ccmu.edu.cn。

猜你喜欢

矫形器矫形首都医科大学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二)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