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2016-01-29金正姬
金正姬
(吉林省蛟河市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2500)
·自拟经验方·
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金正姬
(吉林省蛟河市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2500)
在临床上,高血压病属于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该病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2],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明确中医利水法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的收缩压均≥160 mmHg,且其舒张压均≥100 mmHg。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5~85岁,平均(65.7±2.3)岁,病程为2~13年,平均(5.4±1.3)年;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6~87岁,平均(65.7±2.5)岁,病程2~15年,平均(5.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主要药物为缬沙坦40 mg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每日早饭前口服1次。
观察组采用中医利水疗法,其药物组成主要为天麻9 g,茯苓皮15 g,赤小豆15 g,夏枯草15 g,汉防己15 g,桂枝10 g,附子9 g,益母草10 g,杜仲12 g,钩藤9 g,地龙15 g,桑寄生12 g,水煎口服,每日1剂,2次/d。辨证治疗原则[3]:针对畏寒较严重的患者,加肉桂9 g;针对胸闷严重的患者,加厚朴10 g;针对头晕严重的患者,僵蚕9 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的舒张压有≥10 mmHg的下降,且其收缩压有大于30 mmHg的下降,或者上述两项指标已经下降至正常水平;好转:患者的舒张压有10~20 mmHg的下降,或者其收缩压有大于20 mmHg的下降;无效:血压水平无任何明显变化。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显效为41例,好转为1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显效为23例,好转为25例,无效为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13.3±5.5)mmHg,舒张压为(83.5±8.5)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9.4±6.7)mmHg,舒张压为(87.5±7.4)mmHg,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临床上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血管阻力变化和外周血管结构出现异常变化,此外,水钠代谢障碍和血容量及心搏出量的明显增加也常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治疗高血压病时,西药疗法较为常用,主要药物有缬沙坦以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等,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但是药效迟缓,治疗有效率较低。
中医理论指出“血不利则为水”,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调血必先治水”。在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利水方法包括泻下利水法、平肝利水法、化湿利水法、活血利水以及温阳利水法等。本研究中,观察组60例采用温阳通络利水法进行治疗,方中益母草的显著功效在于活血,并兼具利水之效;夏枯草、地龙、茯苓皮等可以有效地消肿,并能够清肝,可实现利水之效;赤小豆可以有效地解毒排脓,并有助于消除水肿;附子的功效在于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钩藤对于肝阳眩晕症状的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杜仲能够清热利尿,有助于血管弹性的恢复。上述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利水通络的治疗目的,稳定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临床表现[5]。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中医利水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树美.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124-125.
[2]张钊,张方建.中医利水法辅治高血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7-8.
[3]刘素红.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6):197-197.
[4]陆树列.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64-65.
[5]彭桂元.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80例的临床分析[J].延边医学,2014(31):43-44.
(收稿日期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