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2016-01-29李柄楠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羊肠线经量气海

李柄楠 陈 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李柄楠陈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 d,经量亦少,这种现象持续出现2个月,即称为“月经过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 mL为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的月经病之一,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成为闭经、不孕、卵巢早衰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及早诊治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但是西医治疗上多采用激素周期疗法,副作用大,停药后容易复发,治标不治本。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年龄18~40岁,平均22.06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4个月。全部病例均在纳入观察之前经妇科彩超检查,排除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内膜结核和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的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 d,甚或点滴即净者。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症见:经行涩少,色淡暗,或有血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胀痛、腰背刺痛、拒按、畏寒肢冷;舌淡,苔薄,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治疗方法

选穴:肾俞(双侧)、复溜(双侧)、气海、关元、次髎(双侧)、天枢(双侧)、曲骨。治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选定穴位,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局部皮肤,选用7号腰穿针,4~0号羊肠线,取出适当长度0.5~1 cm的羊肠线,放入针管用针芯抵住,对准穴位快速刺入,深度一般为1~2寸,达到针感后,针芯抵住羊肠线向前推,针管往后退,退出穿刺针后针孔处消毒棉球按压,以胶布固定。次髎和肾俞穴采用俯卧位,于经期前1周进行治疗,每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3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治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好转:经量明显增多,或行经期恢复正常,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结果:治愈2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典型病例

患者,女,26岁,2014年8月15日初诊。3个月来月经后期,量少不畅,小腹胀痛,常有褐色血块,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证属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治以补肾活血、祛瘀调经。选用肾俞(双侧)、复溜(双侧)、气海、关元、次髎(双侧)、天枢(双侧)、曲骨,方法如前所述,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增多,半年后随诊未复发。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相互协调有关。月经过少发病机制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冲任失调,血海空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而致月经过少。

临床上月经过少以肾虚血瘀型多见[3],肾虚为本,瘀血内停为标。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以温补肾阳、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取穴肾俞(双侧)、复溜(双侧)、气海、关元、次髎(双侧)、天枢(双侧)、曲骨。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取之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复溜为肾经经穴,取之可补肾益阴,两穴配合滋肾阴补肾阳。曲骨和次髎两穴临近女子胞宫,取其近治作用,调和冲任,冲任通畅则气血通畅。气海能行气散滞、调理冲任。关元为小肠的募穴,有培肾固本之功。天枢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有理气行滞之功。诸穴配合补肾活血、祛瘀调经。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在上述穴位埋入人体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穴位得到长效刺激,达到治本的目的。对于治疗月经过少这一慢性疾病,具有刺激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巩固,省时方便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2-233.

[3]张铧文.温肾祛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5-07-06)

猜你喜欢

羊肠线经量气海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子宫肌瘤会导致经量增多吗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产后初次同房,为何“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