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探讨
2016-01-29郑晓捷柳思露
郑晓捷 柳思露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探讨
郑晓捷 柳思露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护理模式,促进手术患者康复,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42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对其实施 “快速康复”的护理措施,进行Lysholm评分、患者满意度、知晓率等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恢复迅速,术前Lysholm评分(76.3±3.5)分,术后1年评分平均(93.6±3.3)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知晓优良率为97.6%,满意度平均98.3分,满意率100.0%。结论科学合理的快速康复标准化护理模式,对于保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促进患者日常活动恢复至接近受伤前水平。
膝关节镜术后;前交叉韧带;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护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前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目前普遍行关节镜下重建,由于重建后患者需进行长时间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时间长。本科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42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实施了“快速康复标准化护理”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42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3±5.2)岁,急性损伤5例,陈旧性损伤37例。所有患者均取自体半腱肌肌腱及骨薄肌肌腱,在关节镜下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其中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予以修补,2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予以成形或修补术。
1.2 术前康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与病情、康复有关的内容,消除患者和家属恐惧、焦虑的情绪,令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术前准备。
1.2.2 术前功能康复锻炼 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由于关节不稳症状的发生,自觉减少体育锻炼,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术前指导患者行正确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不仅能术前促进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患者术后行标准的功能康复锻炼。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患者平卧于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极度背伸,股四头肌缓慢收缩至极限,此时患者股四头肌紧绷,髌骨向近端移动,向远端推移不能,保持直至力竭,缓慢放松,间歇3 s后重复,200次/d,分组进行。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下方垫一软枕,足跟用力向下保持5 s,放松2 s为一组,200组/d,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直腿抬高锻炼:患者平卧于床,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极度背伸,将腿伸直抬离床面,维持此姿势至力竭,10次/组,3组/d。
1.3 术后快速康复护理
1.3.1 第一阶段(术后第1周) 患肢术后行膝关节加压包扎软枕抬高3 d,膝关节活动支具0°伸直位固定1周。功能康复锻炼方面,手术当天鼓励患者行踝泵锻炼,促进下肢经脉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手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联合等长舒缩锻炼,促进相关肌肉群的肌力恢复,为下一步康复锻炼作准备。去除加压包扎后,行髌骨推移锻炼,避免髌骨僵硬。注意行功能康复锻炼时去除膝关节活动支具。此阶段患者可拄拐下地患肢无负重活动。
1.3.2 第二阶段(术后第2~4周) 手术1周后,膝关节活动支具调至0~30°活动固定膝关节,指导患者行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曲活动度锻炼,4周内患者屈曲≤90°。功能康复锻炼方面,继续第一阶段锻炼,同时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及终末伸膝锻炼:在患膝下垫1个枕,保持屈膝约30°,然后足跟抬离床面而直至患膝伸直,5min/次,3~4次/d。此阶段患者可患肢部分负重逐渐过度至完全负重,4周去拐完全负重活动。当然合并半月损伤行半月板缝合患者,4周内均避免负重,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6周去拐完全负重。
1.3.3 第三阶段(术后第5~8周) 6周患肢膝关节活动度达120°,8周达健侧水平。功能康复锻炼方面,继续肌力康复锻炼,4周后增加跨步训练及平衡板训练,6周后增加后退步、侧方移动及下蹲锻炼,促进患者肌力及本体感觉的恢复。6周可去除支具活动,行半月板缝合患者需佩戴支具满8周。
1.3.4 第四阶段(术后第9周后) 主要行本体感觉综合训练,术后3个月后恢复完全下蹲及恢复慢跑,1年后可恢复体育活动。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手术前及术后1年分别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评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②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③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90分为满意;④围手术期患者知晓率:发放膝关节镜术后知识调查表,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周内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均基本达到健侧水平,3周恢复慢跑,1年后42例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日常活动水平,而23例患者恢复术前体育活动水平,10例患者未完全恢复至术前体育活动水平,9例患者未进行术前体育活动。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76.3±3.5)分,术后1年评分平均为(96.6±3.3)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知晓优良率为97.6%,满意度平均98.3分,满意率达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锻炼仍存在一些争议的地方,如术后膝关节维持固定角度:研究表明术后患膝屈曲15~30°位时,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处于低张力状态,避免韧带松弛,但术后容易造成伸膝受限。直腿抬高运动时间:张俊等[1]认为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促进股四头肌肌力尽快恢复。曾湘宜[2]认为,直腿抬高康复练习应在术后2周。保证膝关节伸直的前提下进行。开链训练时前交叉韧带承受过度的剪切力,易造成前交叉韧带损伤。因此,术后3~4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为宜。患肢负重时间:采用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前足踏地扶拐练习,第6周时患者全足踏地扶拐行走,第8周时可弃拐行走。李嗣菁[3]认为在术后第6周开始扶拐足尖点地,负荷身体25%重量行走练习。术后第8周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过度到充分负重,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可用双拐行走,术后第12周才能完全负重。曾湘宜[2]认为,术后第3天即可扶双拐下地行走,从拇趾着地开始,逐渐负重,如不伴有半月板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对完全负重并无具体的时间要求,患者能够进行负重行走,可鼓励其早期训练,以尽快恢复运动。本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方案通过综合运动员康复方案及普通康复方案得出。
本研究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部分患者仍未恢复至术前体育活动水平,原因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为运动创伤,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而不敢从事与受伤前相当水平的体育活动,而选择游泳、慢跑等体育活动,这与目前患者受伤后大多数未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咨询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保障关节镜下全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促进患者日常活动恢复至接近受伤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俊,王红亚,陈妙仙.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7-118.
[2]曾湘宜.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国新医学,2009,13(1):661-662.
[3]李嗣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中国全科医学,2010,12(14):1574-15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60
2015-09-15]
510105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