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267例
2016-01-29崔二旗马苗林
崔二旗,马苗林
(温县中医院,河南 温县 454850)
·针灸经络·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267例
崔二旗,马苗林
(温县中医院,河南 温县 45485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67例小儿腹泻患者均给予小儿推拿(补脾经200~300次,运土入水100次,清补大肠100次,推上、下七节骨各100次,点中脘、水分和揉天枢各100次)联合止泻散(苍白术、车前子、茯苓、诃子、薏苡仁、丁香、肉桂、吴茱萸、胡椒、焦山楂)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218例,好转36例,无效13例,有效率95.13%。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疗效,疗程短,无药物不良反应,无痛苦,值得推广运用。
小儿腹泻/治疗;推拿;止泻散/治疗应用;穴位敷贴;临床疗效;医案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急骤时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而危及小儿生命,病情迁延则可使小儿发育滞后。2010年6月—2012年2月,笔者采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267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67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的小儿腹泻患者,其中男113例,女154例;年龄3个月~5岁;病程30 min~2个月。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起病可急可缓,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粪质稀薄或糊状,伴溢乳或呕吐,食欲不振;重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伴有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3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痢疾、霍乱等传染性疾病者;③未完成疗程或不能配合而自行退出者;④治疗中病情加重者;⑤严重营养不良,或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原发疾病者;⑥患有精神障碍、神经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⑦皮肤有出血倾向,或操作部位有皮疹或感染、破损、创伤、瘀血者[2]。
4 治疗方法
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推拿方法:补脾经200~300次,运土入水100次,清补大肠100次,推上、下七节骨各100次,点中脘、水分和揉天枢各100次。加减:呕吐甚者,加揉板门、推天柱骨;湿热泻者,推六腑;久泻者,加捏脊。同时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方用止泻散,药物组成:苍白术、车前子、茯苓、诃子、薏苡仁、丁香、肉桂各10 g,吴茱萸、胡椒、焦山楂各6 g。用法:上药焙干,研细末,每取适量,用醋调糊状,敷脐。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腹泻停止,全身症状消失,精神恢复良好,食欲恢复,大便镜检无异常。好转:腹泻明显减轻,次数和水分减少,大便镜下有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无效: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无改变,且症状加重。
6 结 果
治愈218例,好转36例,无效13例,有效率 95.13%。
7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1岁3个月,2010年9月7日初诊。主诉:间断腹泻1个月余。患儿采用混合喂养,近1个月间断腹泻,体质量未增加。症见:大便呈稀水样、每日3~8次不等、伴见奶瓣和食物残渣,余未见异常,舌淡,苔略厚,指纹淡红。大便常规检查示:镜下可见脂肪球少许。西医诊断:小儿腹泻。中医诊断:泄泻。中医辨证:脾虚泄泻,久病伤及肾阳。采用小儿推拿联治疗,推拿方法:补脾经200~300次,运土入水100次,清补大肠100次,推上、下七节骨各100次,点中脘、水分和揉天枢各100次,捏脊9遍。同时给予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次后,患儿当日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糊状;治疗3次后,诸症悉除。随访2个月,未再腹泻,饮食良好,体质量增长。
例2患者,男,11个月, 2011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稀水样便伴呕吐1 d。患儿为母乳喂养,1 d 前腹泻,为稀水样便,伴呕吐,病初有发热,体温38.5 ℃,自服复方锌布颗粒,虽热退并未再复升,但仍腹泻。症见:大便呈稀水样、量大、1 d 10余次,伴见呕吐,食入即吐,口干,尿量减少,精神略差。西医诊断:小儿腹泻病伴脱水。中医诊断:秋季腹泻。中医辨证:湿热泄泻。采用小儿推拿联治疗,推拿方法:补脾经200~300次,运土入水100次,清补大肠100次,推上、下七节骨各100次,点中脘、水分和揉天枢各100次,揉板门100次,推天柱骨50次,退六腑100次。同时给予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次,患儿呕吐即止,大便次数减少。治疗3次,患儿大便呈糊状、每日2~3次,未再呕吐、发热,一般状况良好。
8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然又生机勃勃、发育迅速。《医原》曰:“稚阳未充,则肌肤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未长,则脏腑柔嫩,易于传变。”可见,生理上的稚阴稚阳特点决定了小儿易于患病和传变,易为乳食、生冷、积滞所伤而导致腹泻;同时也由于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故脏气清灵,患病后易于康复。因此,小儿疾病的治疗若能对证准确、恰当合理,常可随拨随应,易于康复。小儿推拿是运用特定有序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部位(腧穴),通过能量转换产生生物效应,从而激发小儿机体自身调节作用,匡正阴阳,扶正祛邪,从而使之气机畅达,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对症治疗等,病程较长,且有时疗效欠佳,甚至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明显,但小儿口服中药困难,尤其小儿腹泻常因伴有呕吐导致喂服药物更难。本疗法采用推拿手法,其中补脾经、运土入水可健脾去湿;清补大肠及推上、下七节骨可止泻;点中脘、水分及揉天枢有调胃肠气机、分清泌浊之效。对于呕吐者,可加揉板门、推天柱骨,以和胃降逆止呕;湿热泄者,可推六腑,以清热利尿除湿;久泄者,加用捏脊,以达调阴阳理气血、培升元气之效。联合止泻散穴位贴敷脐部。止泻散方中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温补脾肾,苍白术、车前子、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焦山楂消食,诃子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本研究表明:小儿推拿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疗效,疗程短,无药物不良反应,无痛苦,值得推广运用[4]。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彭玉,冷丽,孙海鹏,等.小儿推拿治疗24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技术手法特点[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4):774-779.
[3]曲生健,吕美珍.小儿推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张志范.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42-43.
(编辑颜冬)
1001-6910(2016)10-0051-03
R725.7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0.24
2016-07-11;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