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宏生教授临证验案4则*
2016-01-29罗珊珊
罗珊珊,吕 昆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名师高徒·
吕宏生教授临证验案4则*
罗珊珊1,吕昆2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吕宏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吕承全教授学术继承人,是河南省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曾师从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钱桐苏教授,业医40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肾病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对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移植排异反应等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兹举吕教授运用白虎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开郁消胀汤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二仙汤加减治疗肾功能衰竭验案4则,以窥其临证治疗经验。
吕宏生;中医师;白虎汤/治疗应用;四妙散/治疗应用;开郁消胀汤/治疗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应用;知柏地黄汤/治疗应用;二仙汤/治疗应用;痛风/中医药疗法;特发性水肿/中医药疗法;心包积液/中医药疗法;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经验
吕宏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吕承全教授学术继承人,是河南省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曾师从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钱桐苏教授,业医40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肾病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对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移植排异反应等治疗亦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举吕教授临证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白虎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
例1患者,男,46岁,2008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右足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3 d。患者3 d前因饮酒后出现右足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影响睡眠。现症: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表情痛苦,伴乏力、纳差、口干苦、大便不爽,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体温38.3 ℃。尿常规检查示:蛋白(+++),尿酸盐结晶(+)。肝功能检查示:总蛋白72 g/L,清蛋白41 g/L。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14.8 mmol/L,肌酐298 μmoI/L,尿酸 630 μmoI/L,二氧化碳结合力20 mmol/L。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56 mm/h。西医诊断:①痛风性肾病;②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诊断:痹证(痛痹)。中医辨证:湿热痹阻证。治宜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佐以活血通络。方予白虎汤合四妙散加减,处方:生石膏50 g,知母 15 g,黄柏15 g,薏苡仁30 g,川牛膝30 g,炒苍术10 g,威灵仙30 g,桑枝3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鸡血藤30 g,山慈菇3 g,滑石15 g,生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患者注意低嘌呤饮食,忌酒。服药3剂,患者热已退至37.2 ℃。服药7剂,患者跖趾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大半,口干苦好转,舌质暗,苔薄黄、稍腻,脉滑数,体温36.9 ℃。守上方,改生石膏为30 g。继服14剂,患者关节肿痛已完全消退,行走如常,体温36.3 ℃。复查尿常规示:蛋白(++)。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9.36 mmol/L,肌酐216 μmoI/L,尿酸512 μmoI/L。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25 mm/h。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清淡饮食,并口服小苏打片以碱化尿液、助尿酸排泄。随访1 a,未复发,血肌酐稳定在160~200 μmoI/L。
按本例患者是由于恣食肥腻,导致痰湿内蕴,湿浊化生,壅遏三焦,流利关节。结合其症状、体质及舌、苔、脉象,辨证为湿热痹阻证之痹证(痛痹)。吕教授认为:痰湿虽为阴邪,但若饮酒当风,或汗出入水,或宿食停聚,皆可从阳化热,湿热蕴蒸,痹阻经络关节,导致发热、关节肿痛不止,夜间尤甚。故治疗宜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佐以活血通络,急则治其标,缓解疼痛[1]。方予白虎汤合四妙散加减,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2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肺胃热,又滋阴润燥;佐以炙甘草益胃生津;黄柏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除下焦之湿热;苍术苦温,健脾燥湿除痹;川牛膝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且引药直达下焦;薏苡仁祛湿热,利筋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效。
2 开郁消胀汤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
例2患者,女,50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浮肿反复发作2 a。患者2 a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下肢按之没指,其肿势常随情志改变而增减,曾于某医院行血、尿、大便常规及胸透、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试验等检查均正常,妇科检查正常。现症: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夜尿频,周身酸楚,肢端麻木,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涩。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水肿。中医辨证:肝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水停。治宜疏肝健脾,行气化瘀,温肾利水。方予开郁消胀汤加减,处方:郁金15 g,柴胡10 g,三棱15 g,莪术15 g,丹参30 g,炒麦芽30 g,淡竹叶10 g, 淫羊藿15 g,巴戟天1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3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 剂,患者周身酸楚、疲惫减轻,浮肿渐消,大便干,苔薄白,脉弦。上方加肉苁蓉15 g、生大黄6 g。继服7剂,浮肿消失,诸症亦相继消失。随访1 a,未复发。
按根据本例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舌脉,吕教授辨其为肝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水停。肝气郁结,则水液滞留,易患水肿。根据“久病多瘀”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理论,瘀血阻滞也是本病重要病机。吕教授认为:肝气疏泄得当,气机调达,水道通畅,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则不水肿[2]。治宜疏肝健脾,行气化瘀,温肾利水。方用吕教授家传之开郁消胀汤加减,其中郁金理气活血化瘀,既可破有形之瘀,又可散无形之郁,被称为“血中之气药”;柴胡疏肝理气;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化瘀消肿;丹参活血化瘀,清心养血,解郁安神;炒麦芽既可消食化滞,又可疏肝之气;淫羊藿、巴戟天补肾壮阳,温煦五脏,同时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共奏开郁消胀、化瘀消肿、补肾益气之效。
3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
例3患者,男,43岁,2007年7月27日初诊。主诉:间断双下肢水肿6 a,加重1周。患者6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查尿常规提示蛋白(+++),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1周前水肿加重,出现腹水,肾功能检查提示尿素氮13.9 mmol/L、肌酐160 μmoI/L。现症:双下肢水肿,尿少,胸闷不能平卧,腹胀,腹水,咳而气短,大便干结,舌淡暗,苔厚腻,脉沉细、滑。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13.0 mmol/L,肌酐608 μmoI/L。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大量)。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中医诊断:水肿。中医辨证:肺气壅滞,阳虚水停。治宜泻肺行水,温阳化气。给予血液透析,每周3次;醋酸波尼松片,每日20 mg,口服;对症给予改善贫血、抗感染、纠酸等治疗。同时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处方:葶苈子30 g,大枣5 g,茯苓皮30 g,大腹皮30 g,川芎15 g,淫羊藿15 g,桂枝10 g,三棱15 g,莪术15 g,冬瓜皮30 g,制大黄4 g。每日1剂,水煎服。2007年11月27日二诊,心脏彩超检查示:心包积液明显减少。中药守方不变,西医治疗同前。2008年1月27日三诊,患者全身浮肿消退,面色红润,胸闷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脏未见明显积液。血液透析减至每周2次,醋酸泼尼松片逐渐减量至停服,继续服用中药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患者已顺利进行肾移植术。
按本例患者证属中医学“心水”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水肿、虚劳、正气虚弱、浊邪不能及时排出而蕴结体内;或久病生瘀;或水湿郁久化热,湿热壅滞三焦,气机不利而生毒,邪毒内迫心而外迫肺,引发喘闷[3]。《黄帝内经》曰:“肺苦气上逆, 急食苦以泻之。”故用张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之,方中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为君药;茯苓皮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大黄泻下逐瘀;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大枣扶脾和中,祛痰行水,下气平喘[3]。诸药合用,共奏泻肺行水、温阳化气之效。
4 知柏地黄汤合二仙汤加减治疗肾功能衰竭
例4患者,女,44岁,2008年1月8日初诊。主诉:肾移植术后10 a,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半个月。患者10 a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肾移植术,因长期口服泼尼松片、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而出现满月脸,故自行停服其他药物,只口服泼尼松片维持量,半个月后逐渐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贫血,遂前来就诊。现症: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双下肢指凹性水肿,面色苍白,纳眠差,小便有泡沫,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黄,脉沉细,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92 g/L。尿常规检查示:清蛋白(+++),白细胞7~9个/HP。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15.9 mmol/ L,肌酐289 μmoI/L。西医诊断: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医诊断:水肿。中医辨证:肾阴阳俱虚,湿浊内蕴。治宜益肾扶正固本,清热利水降浊。方予知柏地黄汤合二仙汤加减,处方:知母10 g,黄柏10 g,熟地黄15 g,牡丹皮10 g,茯苓30 g,泽泻15 g,山茱萸10 g,川芎15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0 g,玉米须30 g,大黄炭8 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患者继续口服泼尼松片维持量。服药3个月余,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1×1012/L,血红蛋白112 g/L。尿常规检查示:清蛋白转阴。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8.0 mmol/L,肌酐190 μmoI/L。
按本例患者因肾移植术后自行减停免疫抑制剂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临床研究[4]发现: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当或其肾毒性均可诱发慢性移植肾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机为肾气虚衰,阴阳失调,气血亏耗,湿、浊、瘀、毒诸邪蕴结三焦[5]。吕教授认为:该病临床表现多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辨治本病应在分清脏腑阴阳虚实的基础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5],在治疗中应注重维护肾之元气。方中知柏地黄汤补肾固本,具有降低机体新陈代谢、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二仙汤可改善肾功能;大黄通腑降浊排毒。结合西药抗排异治疗,疗效显著[4]。
5 小 结
吕教授临证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肾病,对于多种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的肾病疑难病证,常从虚实错杂论治,善用经方加减化裁,祛瘀利水、泄浊排毒与扶正固本诸法并用,标本兼顾,缓急有序,故获良效。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对于充实肾病中医辨治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李瑞娟,王燕,吕昆.吕宏生教授辨治痛风经验[J].中医学报,2010,25(147):236-237.
[2]刘兰印.吕宏生教授辨治特发性水肿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06.
[3]李瑞娟.吕宏生教授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经验[J].中医研究,2009,22(1):56-57.
[4]田中伟.吕宏生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J].中医研究,2008,22(13):52-54.
[5]范萍,吕昆,吕宏生.吕宏生教授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1):43.
(本文承蒙吕宏生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颜冬)
1001-6910(2016)10-0029-03
R249.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0.14
刘文礼,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123472339@qq.com
201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LS012);2014年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4A360027);2012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资助(MP2012-23)
2016-04-19;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