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肾虚血瘀论治虚劳

2016-01-29丁忠于刘学伟

中医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脏腑血瘀研究进展

丁忠于,杨 明,刘学伟

(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3;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学术探讨·

从肾虚血瘀论治虚劳

丁忠于1,杨明1,刘学伟2

(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3;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虚劳病症广泛,临床上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均可表现为虚劳,且由于本虚多脏兼病,标实夹痰夹瘀,治疗棘手。通过对中医传统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和前世医家学术思想的梳理,提出肾虚血瘀是虚劳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治疗上需辨证配伍选用补肾活血类药物,以提高药物疗效。

虚劳;肾虚血瘀;补肾活血

虚劳指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1]。虚劳病症广泛,治疗棘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肾虚血瘀”在虚劳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

1 虚劳文献源流

虚劳又名虚损,其相关描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精气夺则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其后的《难经》则描述了虚劳发病过程,曰:“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至东汉张仲景于《金匮要略》列述《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将虚劳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并详细描写了虚劳的症状、病因、治则和方药,曰:“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又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云:“病则百脉烦痛,腰脚疼软,胸满气短,心烦不安,耳鸣目眩,咳嗽寒热,夜作盗汗,遗精白浊,飧泄,食少无味,不为肌肤。或睡中惊悸,午后发热,倦怠无力。此皆虚损之候也。”清代尤怡在《金匮翼》中曰:“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之谓。”据此,临床上虚劳病症繁多,凡是慢性虚损类疾病病程迁延不愈、病情加重,由单一脏腑病症累及五脏,均可以虚劳论治,包括: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喘证,心气衰惫、肾阳不足的心衰,津液亏虚、肺胃肾阴虚之消渴,肾精亏虚所致贫血诸证、阳痿、不孕不育等,气血津液病症如郁证、痰饮和各种肿瘤性疾病。

2 肾虚血瘀的理论基础

姜天叙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中言:“虚是气血不足,损是五脏亏损,劳是火炎于上。劳瘵者,既虚且损,复竭其力,而动于火以成其劳也。虚而未劳,但名不足;虚而且劳,其成瘵成蒸无不至矣。”清朝吴澄在《不居集》卷十九也记载:“精极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虚劳主要病机在于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慢性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脏腑功能受损,累及五脏六腑之根本——肾,肾精的耗损,又使“精化气”“精气养神”的功能降低,导致虚弱的病理基础长期存在,因此,“久虚不复”更是虚劳的病理关键,主要以下从两个方面论述。

2.1久病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为机体一切生命活动之源。肾主藏精,五脏六腑均赖肾精滋养。《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也得到后世医家普遍认可,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明代赵献可也在《医贯》中提出:“五脏之真,唯肾为根。”

肾中所藏之精,不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亦赖后天中焦脾胃化生水谷之精濡养。当脏腑气血亏虚于内,遇外邪侵袭,或情志失调,或劳力外伤等病理因素,正邪交争,耗伤精气。故张景岳《景岳全书》曰:“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又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日本著名学者丹波元坚,其《杂病广要》言:“五脏虽皆有劳,心肾为多。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则劳生焉。”林佩琴《类证治裁》曰:“经言:精气夺则虚。凡营虚卫虚,上损下损,不外精与气而已。精气内夺,则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甚而为瘵,乃精与气虚惫之极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言:“不知劳瘵之损,即损之深而虚之甚者耳。”由此可见,“久虚不复”直接导致肾精受损,即“久病及肾”。

综上所述,虚劳为气病及阳,气病及血,阳累及阴,乃至气血皆病,阴阳两虚,最后累及脏腑之根本——肾。

2.2久病致瘀

瘀,《说文解字注》云:“积血也。血积於中之病也。” 《楚辞·九辨》曰:“形销铄而瘀伤。”现代研究[2-3]证实:血瘀证不仅伴有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改变,还有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高等病理变化。另外,血瘀证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缺血缺氧、血栓形成及微循环障碍、炎性病理过程、免疫及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等病理变化过程有关。

中医学认为:疾病迁延不愈影响脏腑气机,气机不利,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李时珍于《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云:“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叶天士则有“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的纲领性阐述。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曰:“脱营、失精,非病关格,即病虚劳,宜以渐治其气之结、血之凝。”《灵枢·痈疽》曰:“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素问·经络论》曰:“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素问·调经论》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由此可知,一方面脏腑亏虚或气血阴阳虚衰,导致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或者气机郁滞引起血液运行不畅,均可导致血瘀;另一方面,机体正气虚弱,不能抵御诸如寒邪侵袭,同样容易导致血瘀。

2.3“精血同源”论

久病及肾、久病致瘀另一个理论基础为“精血同源”[4],精血皆以后天水谷精微化生,且精血可以互相化生,精能生血,血可化精,两者中任一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对方。如肾精亏虚,不能化气生血,气虚血枯,血液运行失常致瘀。另一方面,血液亏少或瘀滞,亦可影响肾精的生成,以致肾精亏虚。故《景岳全书》曰:“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临床上慢性病多见血虚,病情深重乃损及肾精;或大病重病,直接损伤肾精,导致血液化生乏源,血枯成瘀。精血互损亦是久病肾虚血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3 现代研究

3.1补肾类药物作用机制

现代研究[5]证实:“肾藏精”主要或部分体现为干细胞及微环境的调和状态,肾阳虚患者存在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值低下,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上有不同环节(层次)、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补肾类中药通过调控T细胞凋亡而延缓衰老;补肾类中药还可以通过提高激素水平,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促进机体发挥储备的潜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遗传病,补肾类中药虽不能改变基因突变型,却能起到修饰、调控功能基因表达的作用,有改善造血微环境、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作用[6-7]。补肾阳类药物如淫羊藿具有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淫羊藿、巴戟天均具有明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8]。肉苁蓉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对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有促进作用,且不影响自然生殖周期的内分泌平衡[9];杜仲水煎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10-11];仙茅水煎液可使实验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及子宫质量增加[12];仙茅、杜仲、补骨脂、紫河车等均可调整cAMP水平,使升高cGMP水相对下降,cGMP/cAMP值趋于正常[13]。

补肾阴类药物如桑葚提取物桑葚花色苷可降低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升高心肌线粒体中SOD量,对常压缺氧和心肌缺血实验小鼠有保护作用[14]。女贞子主要具有保肝、免疫调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可对抗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还可以提高SOD活性[15]。枸杞子可提高血睾酮水平,促进造血[16]。墨旱莲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保护染色体,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能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MDA值,能增强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活力[17]。龟板可双向调节DNA合成,能增强抗缺氧能力;龟板及鳖甲均可增强免疫功能;鳖甲还可以调节甲亢动物血浆cAMP含量,促进造血、抗突变、抗衰老、抗肿瘤[18]。

3.2活血类药物作用机制

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川芎、降香,其靶向器官为心、肝、脑,靶向受体为肾上腺素受体。针对活血化瘀要药丹参的研究发现:丹参可减少或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保护线粒体,促进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因素损害的sHSP20表达,并且可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抑制凋亡[19-20]。有研究已经证实:活血化瘀药多具有扩张动脉,增加组织血液灌注,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促进创伤组织修复的作用[21-23]。

实验研究[24-25]发现:补肾活血中药能改善机体自由基代谢紊乱,推迟或阻止胸腺萎缩,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补肾活血法及其方药对诸如自由基含量增多、SOD活力降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血脂代谢异常等情况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延缓衰老。综合来讲,补肾活血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增强患者免疫力,且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炎、改善微循环、增加重要组织血液灌注等作用,十分贴合虚劳的脏腑气血亏虚病机。

4 小 结

综上所述,虚劳病症繁杂,治疗棘手,本虚往往多脏兼病,标实且多夹痰夹瘀。基于肾虚血瘀理论,在虚劳遣方用药上需注重辨证选用补肾活血类药物,阳虚者温补肾阳,阴虚者滋养肾阴,阴阳两亏者补肾填精;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血行气行,气血运化得常,水谷津液输布有道,以濡养五脏六腑,促进脏腑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疗效。

[1]陈建章.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郭强中,李云英.血瘀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45-50.

[3]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金蓉家,杨元宵,邢桂英,等.肾气丸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作用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5):370-371.

[6]郑洪新,王拥军,李佳,等.“肾藏精”与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及NEI网络动态平衡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267-2270.

[7]吴志奎,张新华,方素萍,等.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J].世界中医药,2014,9(6):717-721.

[8]孟坤,刘冠中.天然药物淫羊藿和巴戟天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93-495.

[9]宋志宏,雷丽,屠鹏飞.肉苁蓉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3,34(9):113-115.

[10]袁天翊,方莲花,吕扬,等.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6):781-785.

[11]管淑玉,苏薇薇.杜仲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2):124-129.

[12]董冰峰,施建蓉,方肇勤,等.二仙汤及其拆方对雌性大鼠垂体前叶细胞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6):665-669.

[13]王瑞鹤.补肾阳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63-66.

[14]丁乐,杨人泽,温庆明,等.桑葚花色苷抗氧化药理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67-69.

[15]刘亭亭,王萌.女贞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228-234.

[16]卫裴,梁杰,吴志贤.枸杞多糖药理学功效研究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247-249.

[17]徐汝明,邓克敏,陆阳.中药墨旱莲扶正固本和保肝作用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0):1200-1204.

[18]温欣,周洪雷.鳖甲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2):122-124.

[19]刘昌孝,张铁军,何新,等.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考[J].中草药,2015,46(5):615-624.

[20]马丙祥,董宠凯.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7):663-665.

[21]高冲,刘璐,胡爱菊,等.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3,36(1):64-68.

[22]潘凯.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28-329.

[23]李伟霞.当归—川芎药对功效物质与配伍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4]彭勇,张荣华,蔡宇,等.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机理探讨[J].陕西中医,2004,25(2):142-144.

[25]张勉之.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454-457.

(编辑马虹)

1001-6910(2016)10-0007-03

R255.5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0.04

2016-04-25;

2016-08-03

猜你喜欢

脏腑血瘀研究进展
话说血瘀证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论筋性脏腑病❋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疏通术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