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创新应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
2016-01-29梁波
梁波
协调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坚持区域协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已经走过15年历程的今天,如何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罗晓梅教授主编的《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力作。
全书共十章近30万字,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创新应当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这一重要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西部大开发前10年取得的以省级中心城市率先开发、西部生态与基础设施根本改善为标志的成绩,论证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对政策的依赖性。围绕这一观点,对自我发展能力与政策创新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策范式居于政策主导性、思维方式层次的观点,政策创新受政策范式支配的观点。提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是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载体的观点,分析了国家政策与主体功能区域发展的配套问题、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现有行政架构的关系问题。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实践阶段性视角,提出了“发展瓶颈约束”的政策创新问题。认为解决“发展瓶颈约束”,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其有效办法是政策创新的跟进。提出要用扩大开放政策、对口支援政策、共同富裕促进政策等“政策组合拳”,去冲破“发展瓶颈约束”。提出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土壤”、根基在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的观点。以“四级社会资本”为内容、以结构失衡为方法论,分析了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农民之间的社会资本结构性障碍与矛盾。提出了为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构建相适应的资本溢出政策、城乡一体化政策、乡村金融支持与社会资本良性循环政策等政策体系。提出了城乡统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路径或平台的观点,强调从构建城市体系切入,加快形成城乡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对进”、城乡公共产品供应与服务的均衡化格局。探讨了现代农业促进政策的创新与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尤其是重点探讨了把民生问题作为自我发展能力基础的政策创新问题。强调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民生问题作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指出西部地区把民生与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相结合,存在广泛的政策选择空间,比如,财政投入、分配政策、办“实事”承诺项目化、发展非公经济及扶持小微企业等等。
该书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首先,对政策研究理论基础的创新。该书通过提出“政策范式”概念,对政策结构进行了观点、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与政策条文、执行技术等形而下学的区分。从而为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创新等价值选择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学术逻辑基础。其次,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问题开展了有开拓性的创新研究。该书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紧紧围绕西部自我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有理论深刻性、实践对策性的分析研究。
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首先,创新了政策理论结构:从学术层面链接起了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创新的关系;政策范式与政策创新的关系;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政策创新的关系等等。其次,形成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式、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系列颇有见解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总之,“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创新应当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正是这些创新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的提出,使得该书既具学理性又具有政策操作性;既上连中央“天线”,又下接地方“地气”。有利于从理论上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理解15年后的今天中央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学界深化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区域协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研究;有利于西部干部群众创新性的推进西部大开发,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
作 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