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丙型肝炎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2016-01-28杨永娟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大理675600
杨永娟(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云南 大理 675600)
艾滋病、丙型肝炎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杨永娟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云南 大理 675600)
【摘要】HIV感染和HCV感染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因此HIV和HCV合并感染也很常见。全球3300万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者占5%~15%。这一比例中在注射毒品人群中可能高达90%。HIV与HCV合并感染会加速丙肝病毒相关的肝纤维化进展,并造成终未期肝病发生率升高,因此HIV感染合并急性或慢性HCV感染者应行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丙型肝炎;混合感染;抗病毒治疗
1 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抗HCV疗效与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有关,CD4细胞计数高者其长期疗效较好。HIV合并HCV患者开始抗HCV治疗越早,完全应答率越高,部分是由于病程较短,HCV变异率低,对肝脏损害小,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更佳[2]。2013年WHO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指南明确指出:在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的人群中启动抗HIV病毒治疗应该遵循与普通HIV感染者相同的原则:无论其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及WHO临床分期如何,都应当启动抗病毒治疗[1]。如HIV感染者无临床症状,当CD4细胞计数>500个/mm3时,HIV-RNA病毒载量<2000拷贝/mL,尤其是HCV-RNA为基因2,3型者先行抗HCV治疗;当CD4细胞计数<200个/mm3时,则抗HCV疗效差,一般首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仅在重度和进展期肝病时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抗HCV治疗,否则在充分抑制HIV复制后等CD4细胞计数恢复到一定程度再适时开始抗HCV治疗。若在抗HCV治疗中发现HIV-RNA载量增加,CD4细胞计数<350个/mm3经停用干扰素后无上升时应考虑同时进行HIV治疗[3]。
2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WHO推介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为: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可供选择的替代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其中齐多夫定可造成骨髓抑制、肌病、脂肪转移以及较少见的如肝脏变性的乳酸酸中毒。奈韦拉平则容易造成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不能在有中度到重度的肝病患者中使用,不能在治疗前CD4细胞计数>250个/mm3的女性患者及CD4细胞计数>400个/mm3的男性患者中使用[4]。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抗病毒疗效、不良反应、药片数量、服药次数、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耐药检测结果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等,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抗HCV治疗的目标是清除HCV,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并防止其发展为肝癌。确认丙型肝炎急性期很重要,因该期的抗病毒治疗应答率较高。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潜伏期平均为7周,乏力、右季肋部疼痛、食欲减退,肝、脾肿大,黄疸等,部分可表现为隐藏性感染;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可确认为急性。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前应行HCV-RNA基因分型和血中HCV-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所用药物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有条件者可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2011年两个直接抗HCV药物(DAA)telaprevir和boleprovir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上市标志着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临床。除了这两个蛋白酶抑制剂,新型的抗HCV药物还包括非结构基因5B聚合酶的核苷酸类似物HCVNS5A抑制剂等,这些针对HCV不同靶点的药物使HCV治疗快速进入无干扰素时代。在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SoF[5]。2013年欧洲肝病年会上报道的无干扰素方案为:①采用ABT-450/r,联合ABT-267和ABT-333提高基因1型初治和既往无效应答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②Sofosbuvir加利巴韦林联合ledipasvir;③SOF联合利巴韦林[5-9]。
3 丙肝药物治疗与HAART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丙肝药物与HAART药物之间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毒性升高风险[3]。如一些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若出现明显下降即使停止干扰素治疗亦有可能不可逆转。利巴韦林和齐多夫定均可导致贫血,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有症状者用重组促红细胞生长素,尽量不要减少利巴韦林剂量,否则会降低丙肝抗病毒治疗应答率,因此需要对同时接受HAART治疗和抗HCV治疗的HIV与HCV合并感染者进行密切监测。在HIV感染的辅助疗法(与HAART相结合)和替代疗法(独立应用)方面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中药方剂的研制将引导抗病毒治疗进入另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综合指南:针对公共卫生措施的建议[S].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组织印刷,2013:150-151.
[2] 卢洪洲,张仁芳,郑毓芳,等.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诊疗常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36.
[3] 李太生,除小元,王焕珍.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52-153.
[4] 宋炜,卢洪洲.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11):725-726.
[5] 魏来.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和发展[J].临床内科学杂志,2013,30(11):727-729.
[6] 张仁芳,卢洪洲.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治疗建议[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3):132-136.
[7] 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吐玛丽斯·木拉提,张永萍,等.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7):3284-3286.
[8] 李凌华,唐小平,蔡卫平.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肝损害的相关因素[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0,37(3):181-184.
[9] 杨蓉蓉,桂希恩,熊勇,等.艾滋病患者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2):724-727.
中图分类号:R512.91;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