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对策探讨
2016-01-28徐巍巍
徐巍巍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对策探讨
徐巍巍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患儿,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0%(48/60),B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5/60),差异显著,组间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系统护理,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支原体肺炎;护理对策;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属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热不退、刺激性咳嗽等是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也会出现其他不同的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肺炎需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和临床护理干预,否则会出现其他多系统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患儿,全部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A组男患儿37例,女患儿23例,患儿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5±0.2)岁;B组男患儿34例,女患儿26例,患儿年龄4~10岁,平均年龄(5.4±0.3)岁。对比2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对护理环境的要求是必须保证温馨舒适,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一旦病情发展或出现其他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报告,并马上采取救治措施。
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调节室内温度(20 ℃左右)和湿度(60%左右),早晚各进行1次室内通风,保证空气正常流通不受影响。为减少氧气消耗需要帮助患儿保持安静状态。同时给予患儿营养丰富且消化性良好的食物,若患儿存在进食困难的情况就需要遵照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支原体感染不仅具有流行性趋势,也非常容易被其他病毒感染,加重病情或者导致病情久治不愈,若有必要可对患儿进行隔离处理,每天都要对空气进行1次消毒,并进行1 h紫外线照射,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或再感染,将患儿口、鼻之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间隔3~4 h为患儿转换1次体位。②用药指导干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抗生素是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但用药之后很多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刺激性或者胃肠反应,护士在为患儿输液之前应向其患者家属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儿家长在输液之前给予患儿适量的苏打饼干或面包。若患儿胃肠反应比较严重,可遵照医嘱适量给予维生素B6等,也可通过在腹部加热水袋或按摩等方式缓解不良反应,必要时可肌肉注射胃复安。③心理疏导与支持:开始治疗前,要与患儿家属保持交流沟通,使其明确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病情长短以及预后情况,对患儿烦躁不安、恐惧担忧的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上述心理状态,通过本院治愈成功的病例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感,增强其主动配合的意识,使其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并发症干预:发热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绝大多数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咳嗽、发热、烦躁等临床症状,可通过药物降温或者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患儿改善发热症状。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酒精擦浴、冷毛巾、冰袋等。若患儿温度已达39~40.9 ℃时,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但要控制药物剂量。为患儿退热过程中要做好保暖措施,及时将汗水擦干,避免受凉或虚脱情况,间隔30 min测量1次体温、呼吸、心率等,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抽搐症先兆,做好相关急救措施,烦躁情绪比较严重者可遵照医嘱酌情给予镇静药。⑤呼吸道护理干预: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基本病理,病变部位中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情况最为严重,无纤毛运动的同时纤毛分泌物逐渐增多。主要表现时咳嗽症状加重,痰液黏稠,很难咳出,患儿配合程度差。因此,要及时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以便促进痰液快速排出,促进肺部炎症快速吸收。进行雾化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患儿呼吸、临床症状以及是否缺氧等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或频繁咳嗽、憋气等现象,要及时终止雾化,使患儿侧卧,并进行拍背,将口鼻腔之中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待症状缓解之后再继续进行雾化。
1.3 评价护理效果:显效: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见任何不适症状出现。有效:大部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存在轻微不适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不断加重,不适情况非常严重。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观察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数据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本组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选择(%)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A组显效30例(50.0%)、有效18例(30.0%)、无效12例(20.0%),B组显效49例(81.7%)、有效10例(16.7%)、无效1例(1.7%),A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0%(48/60),B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5/60),差异显著,组间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其是临床儿科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容易合并其他系统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疾病康复及预后效果而言,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4]。咳嗽是患儿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多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同时伴随呼吸困难、憋喘等比较危急的情况,咳嗽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常规止咳药物效果不佳。在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做出耐心解释,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尽早应用氧气雾化驱动吸入治疗,及时给予拍背排痰,确保呼吸畅通不受影响。此外,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中,同时会伴随关节痛、皮疹等临床症状,容易造成多器官或多系统出现损伤,护理过程中要对这些非特异性症状给予高度关注,做好预防措施;治疗或护理之前,增进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支持和安慰,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除此之外,因为支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容易导致小流行或者呼吸道感染情况,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
本组研究之中,A组和B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结果如下,A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0%(48/60),B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5/60),差异显著,组间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系统护理,可有效控制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 曹春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7(21):137.
[2] 魏海云.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5):633.
[3] 刘霞.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4(2):155-156.
[4] 孙平春.7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259-2260.
[5] 王丽平.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0(8):377-378.
R473.72
B
1671-8194(2016)33-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