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6例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28王海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内科抗生素用药

王海鹏

(辽宁省瓦房店轴承医院内二科,辽宁 瓦房店 116300)

96例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海鹏

(辽宁省瓦房店轴承医院内二科,辽宁 瓦房店 116300)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实验群体,随机选择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的总体有效性方面,实验组高达97.87%,而对照组仅为63.27%,组建差距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稳定、安全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

呼吸内科;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

从临床上来看,多数呼吸内科的患者通常伴随上呼吸道、肺部等病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在常规的治疗中能够对病情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控制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而且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较高,若缺乏针对性治疗则容易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疾病。抗生素具有价格低廉、性能安全、作用高效的特点,在临床用于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上往往能够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十分关键,不合理用药会导致患者机体耐药菌株逐渐出现,给患者后期治疗带来较大的麻烦。在不断的临床试验中,我院结合呼吸内科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的研究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为了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实验群体,在预先设定的实验条件和病例入选标准基础上,随即选取呼吸内科患者9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为(47±6.4)岁。96例患者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24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1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5例,其他病症16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9例,实验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且均符合实验要求。

1.2 临床治疗方法:无论是实验组患者还是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上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成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病情特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和药量。抗生素用药不合理的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抗生素药物剂量过多或不足;②患者不适合进行联合用药或重复性用药;③盲目性应用档次较高的抗生素;④无指征的用药;⑤用药时间过长、过短或出现频繁换药。实验组患者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上,用药时长最短为5 d,最长为32 d;47例患者共使用了9类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类、抗真菌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多肽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以不良反应率和治疗效果为该实验的观察对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痊愈: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指标已经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而且经过专业检测未发现不正常或不良反应;②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之后,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突出的缓解状况,身体指标存在明显恢复正常趋势,经检查患者未表现出不良反应或者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③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身体指标存在恢复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改善,经检查患者表现出轻度不良反应;④治疗无效: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为得到缓解,甚至出现了加重的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文研究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中,所有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计数资料通过(n,%)来表示,采用P验证,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回顾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63.27%。具体实验结果如下:①实验组:痊愈患者28例(59.57%),治疗效果显著患者11例(23.40%),治疗有效患者7例(14.89%),无效患者1例(2.13%);此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例(4.26%),均表现为轻微不良反应。②对照组:痊愈患者15例(30.61%),治疗效果显著患者9例(18.37%),治疗有效患者7例(14.29%),无效患者18例(36.73%);此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6.12%),均表现为轻微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在总体有效率方面,实施抗生素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此外在患者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这说明无论是传统治疗法还是实施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太大差异。此外,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青霉素钠、阿奇霉素等依次为常用抗生素药物。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医院人口较为密集,且以病患为主要构成人群,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存在临床病症,导致其机体的免疫能力较正常水平时较差,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状况[1]。临床表明,呼吸内科患者身体所携带的病菌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发生相关感染,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住院患者产生交叉感染,进而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治疗[2-3]。近些年来,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抗菌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进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这使得抗生素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4]。

从目前的临床治疗来看,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类疾病是医院最常用的方式,其在临床使用上表现出诸多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抗生素如果不能够保证合理的使用则很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抗药性大大提升,严重影响下一次的相似治疗。因此在适应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既要看到起积极的因素,又要避免其消极因素,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以确保最佳疗效。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①在用药途径上尽量避免局部实施抗生素类药物,结合患者疾病感染情况合理用药;②在用药次数上,结合药代动力与药效学原理,对依赖性强的药物采用循环渐进方式,通常两次用药间隔保持在6~8 h;③用药疗程方面,需要结合患者感染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临床表现来确定使用抗生素种类和用药疗程。

在本文的研究中,实施抗生素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整体治疗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亦未表现出不利现象,而且在患者的治疗时间上也获得了一定的缩短。这说明,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毛洪莲,徐桂秋.临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8(23):119-120.

[2] 毕建斌.关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6(12):84.

[3] 王湘雨.浅谈呼吸内科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5):491.

[4] 李崇文.临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9):169.

R563

B

1671-8194(2016)33-0058-02

猜你喜欢

内科抗生素用药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内转科型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抗生素的故事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