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2016-01-28张松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脾脏结核结核病

张松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脾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张松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目的探讨脾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脾结核患者15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例与对照组7例,对照组给予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留脾脏手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观察组在术后发生发热1例,对照组在术后发生发热3例,腹部不适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与保留脾脏手术治疗脾结核都有很高的成功率,不过保留脾脏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脾切除;保留脾脏手术;脾结核;并发症

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生活行为的紊乱、人口流动性增加等原因,我国脾结核患者越来越多。脾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由于临床上缺乏特意性,与常规脾胃疾病容易出现误诊情况[1]。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粟粒结核都可累及脾,约5% 肺结核患者和40% 肠结核患有脾结核[2]。随着B 超、CT、MRI 广泛应用于临床,脾结核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治疗方法还有待商榷。早期脾切除术能避免脾内的结核灶向其他脏器播散或脓肿破裂,有比较好的效果[3]。随着对脾切除后凶险感染和脾脏器官的认识的提高,对保留脾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具体探讨了脾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脾结核患者15例,纳入标准:B超、CT示肝脾增大;均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病中毒症状及消耗症状;术中确认为脾结核;年龄20~70岁,适应手术治疗且有手术治疗适应证;有长期不明原因、不同程度的发热;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拥有骶椎手术、颈椎手术以及全身多发伤清创术史;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45.22±6.44)岁;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34个月,平均(13.33±5.13)个月;临床表现:盗汗12例,咳嗽4例,消瘦4例,纳差11例,乏力9例,脾区叩击痛4例,左上腹疼痛14例,左上腹压痛10例;实验室检查:12例血红蛋白下降,10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3例白细胞升高,11例ALT升高;CT检查均提示脾内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单发病变2例,多发病变13例;11例患者有肺结核史。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例与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脾切除手术治疗,充分显露切口,注意保护临近器官,充分游离、切断脾周韧带后在行脾切除术;轻轻牵拉和托出脾脏时,避免撕裂脾蒂造成大出血;预先结扎脾动脉,缩小脾脏体积和减少出血,以减少脾脏充血。

观察组给予保留脾脏手术治疗,给予单纯缝合修补+黏合胶止血管,空肠双腔造瘘,可疑血运障碍肠管外置。同时在围手术期积极给予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术后卧床休息4~6 h,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选择的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观察与记录两组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都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对比采用t检验;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卡方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观察组在术后发生发热1例,对照组在术后发生发热3例,腹部不适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1/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1.43%(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脾结核在所有脏器结核病中相对少见,多发于年轻患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有减低倾向。脾结核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出现发热、消瘦,感到乏力、纳差、盗汗、左上腹痛,且出现脾肿大多见。从发病机制上分析,脾脏为较大的网状内皮系统,结核杆菌通常不易在内生长繁殖与扩散,然而结核菌可经血液或淋巴系统侵及脾脏红白髓,也经临近脏器结核病灶进行蔓延[4]。实验室检查以贫血和血沉增快较常见。同时影像学检查可提供重要诊断线索,B超检查表现为脾肿大,CT检查脾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不规则实质性减低或稍强回声。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血沉增快、肿大时,则考虑脾结核的可能。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脾结核的最佳手段[5]。还需要注意鉴别与脾脓肿、疟疾、门脉肝硬化、发性脾肿大等鉴别。

在治疗中,经正规抗痨治疗往往可取得理想的疗效。而脾切除术能避免脾内的结核灶向其他脏器播散或脓肿破裂,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当前随着对脾脏是免疫器官的认识的提高,保留脾脏的价值得到了广泛重视[6]。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观察组在术后发生发热1例,对照组在术后发生发热3例,腹部不适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手术进程要有条不紊,手术操作要稳、轻、巧、准注重损伤控制和器械的微创化。术中若有严重的脾脏周围炎时,必要时可行逆行性脾切除,减少出血量的发生。主张分束结扎法处理脾蒂,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总之,脾切除与保留脾脏手术治疗脾结核都有很高的成功率,不过保留脾脏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郑梅花.超声诊断脾结核[J].临床医药实践,2016,12(3):228-229.

[2] 康磊,范岩,王荣福,马超,等.PET/CT诊断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累及双肺组织1例[J].肿瘤学杂志,2015,21(1):78-79.

[3] 张志伟,王丽英.胰腺结核的CT及MRI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5):533-535.

[4] 孟闯,万婷,徐正中,等.结核分枝杆菌MPT83的免疫原性及其奶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报,2015,55(2): 220-226.

[5] Rana SS,Bhasin DK,Rao C,et al.Splenic Tuberculosis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J]. Endoscopic Ultrasound,2012,1(3):167-168.

[6] 简辉,白铁成,朱钟钟.肝Ⅱ、Ⅲ段结核误诊脾脏上极恶性肿瘤一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8):581-586.

RR525

B

1671-8194(2016)33-0046-02

猜你喜欢

脾脏结核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一度浪漫的结核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