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6-01-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治疗法病患高龄

郑 红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总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郑 红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总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目的深入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接受诊治的62例资料完善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且随机将其分成血栓抽吸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血栓抽吸组则在常规治疗法基础上再介入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血栓抽吸组的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6%(21/32),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组取得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介入疗法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都比常规治疗法要高,并且可以有效清除冠状动脉中全部的血栓,使心肌灌溉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使病患早日康复。

血栓抽吸导管;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62例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诊治的临床资料较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介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血栓抽吸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62.3±1.3)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63.1±1.1)岁。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患入院时TIMI血流检查结果经统计可分级为:1级38例,2级24例。两组病患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已排除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弥漫性病变的、左心室主干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近端明显有迂曲病变的患者。

1.2 疾病诱因: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有:疲劳过度、情绪过激、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休息差或长期持续紧张状态等。病症主要表现:心前区疼痛可持续30 min以上,甚至数小时;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上肢、背部、或者咽喉部;常伴胸闷气短、大量出汗或有濒死感;血压骤降、心率过快或过缓;同时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另外,因高龄患者发病时无症状或不典型,常常会被误诊或耽搁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老年人不论是否是心脏疾病问题,只要疾病症状严重,持续疼痛无缓解的,均应尽早到院检查,及时明确病因并接受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介入治疗法:两组病患均给予常规介入治疗法,主要治疗措施有:采用血液动力学及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镇痛镇静、必要时建立人工吸氧、应用心肌缺血药物、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防治心律失常,另外注意加强护理等。

1.3.2 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血栓抽吸组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肝素会在术中给予,如果手术时间超>1 h,每1 h可追加1000 IU的肝素。术中要对左右冠状动脉进行造影。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通过6F股动脉鞘将6F指引导管送入至冠状动脉开口处,再将PTCA钢丝穿过冠状动脉阻塞位送至冠状动脉的远端,再将血栓抽吸导管沿该钢丝送至冠状动脉血栓前约2 cm处,其导管尾端接有30 mL的注射器,确认导管位置后再打开旋塞,开始进行抽吸。由近至远地深入负压抽吸,要更换不同角度进行抽吸,重复2~3次后,利用干净砂布观察抽吸物中有无血栓。依据造影结果显示,抽吸至血栓影像不明或消失,待血液流动速度好转后,撤出血栓抽吸导管即可。

2 结 果

经常规治疗,对照组的19例TIMI 1级血流病患中有15例恢复至2级,12例TIMI 2级血流有6例恢复至3级,治疗有效率为65.6%(21/32)。因对照组中大部分病患的病情未得到明显缓解,有11例在采用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有2例则直接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术中3例发生慢血流现象,术后有1例并发心力衰竭症。通过术后1个月的观察,并未出现亚急性血栓,病患的心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3 讨 论

血栓抽吸导管可及时减轻冠状动脉血栓造成的负荷,并且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不会增加手术复杂性,也不会拖延手术时间。这种介入治疗方法不仅明显改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微循环情况,还可有效防止血管远端栓塞,可有效预防无流血、慢血流的现象[1-3]。采用血栓抽吸导管可直接缩短血运重建的时间,也有效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在保护病患心肌存活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住院所需的费用。

综上所述,采用血栓抽吸导管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等.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590-593.

[2] 吴阳,巴明川,张东辉.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7(7): 590-593.

[3] 李健.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5,6(6):174-175.

R542.2+2

B

1671-8194(2016)33-0031-01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大多数都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疾病的基础上,是心肌供血急性或持续性中断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持久性剧烈胸骨后疼痛,在休息后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不能得到明显缓解,常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变化,也可合并心律失常、缺血性休克或重度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病患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本研究中采用了血栓抽吸导管介入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大大改善心肌灌注的效果,快速恢复心肌功能。报道如下。

猜你喜欢

治疗法病患高龄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不同根管治疗法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