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

2016-01-28纪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血流量低血压血液

纪薇

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

纪薇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透析患者有效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9例患者先后死亡,其余23例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结论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机能低下,护理应从细微入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了解心理状况,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其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护理;透析并发症;生存质量;老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肾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清除血液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1]。我国目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比例逐渐增加,相应的治疗技术已相当成熟,但透析治疗是一项持久的治疗过程,老年患者在此期间精神上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因其疾病的进展,并发症的增多,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因此作为护士,应充分了解每例患者的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关心,对疾病的细致观察,减轻患者痛苦,使其顺利完成透析治疗[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0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6岁,血液透析2~3次/周,3~4 h/次。

1.2 疾病特点 ①老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透析后这些病症明显加重。②急性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为主。③慢性并发症以肾性骨病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为主。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⑤老年患者由于对透析不耐受,导致透析不充分而影响治疗及生活质量。

1.3 透析指征 ①急性肾衰竭:有明显尿毒症,包括心包炎、严重脑病、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且对利尿剂治疗无效者。②慢性肾衰竭:如出现严重并发症,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1.4 血液透析特点 ①透析器及透析机:老年患者因自身特点,在透析中极易引起各种不适,应尽量安排超滤稳定,有可调钠离子功能的机型,并避免选择大面积、高通量的透析器,一般使用面积为1.2 m2的透析器为宜。②血流量:一般血流量控制在200ml/min左右,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血流量应控制在160ml/min左右。③透析液浓度:将钠浓度控制在135~145 mmol/L,对于患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可将钠浓度进行适当调整。④透析液温度:正常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6~37℃,对于低血压的患者将透析液温度下调至35.5~36.5℃,因低温透析可以使患者外周血管收缩,对血压有一定调控作用。对于血压正常或较高的患者,可将透析温度适当调高,控制在37.0~37.5℃,以减少透析中肌肉抽搐的发生。⑤超滤量:一般超滤量控制在500ml以内,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4%,若个别水肿严重或伴有胸水、腹水患者,可通过序贯透析使水分排出。⑥每周透析的次数和时间:一般安排3次/周,4 h/次,以达到透析治疗时间。

2 结果

32例老年患者中,9例患者先后死亡,其余23例顺利进行血液透析。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①病室清洁,地面干燥,阳光充足,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定时通风,消毒。②根据患者需求采取舒适卧位,床单一人一用一更换。③加强基础护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其进食和饮水。④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讲究卫生,避免感染、发热,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3.2 饮食护理 对于老年透析患者,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严格控制干体重,体重以每日增长1.0 kg以内为宜,少吃豆制品及含钾、含磷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西红柿等。

3.3 心理指导 将血液透析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和家属耐心介绍,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透析时,仔细观察病情,随时询问、关爱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做好家属工作,共同鼓励老年患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3.4 加强内瘘的保护 内瘘是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维持血管通路尤为重要。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血管脆、细、易滑动,穿刺失败易引起血肿,因此,穿刺前应充分做好血管评估,有计划的选择穿刺点,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保护内瘘。另外,做好保护内瘘的宣教工作,加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如:不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输血、输液、量血压;不用内瘘侧手臂提重物;防止外力摩擦;睡觉时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保持内瘘侧肢体清洁、干燥、衣袖勿过紧。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①透析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合理选择抗凝剂,根据每例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每个人的个体化透析治疗。②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管路连接是否妥当、通畅,透析机是否正常运转,血流量是否正常,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如透析中需要输液,根据不同药物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过快,30滴/min为宜。经常询问老年患者有无抽搐、头晕、胸闷等不适,有无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③透析结束后,回血量80ml/min,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止血有困难的患者,帮助止血,告知患者起床速度不可过快,避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待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后方可离开。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透析失衡综合征 多见于首次透析患者,在透析时或透析后24 h发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系列症侯群,如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初次血透的老年患者应缩短血透时间,以2~3 h为宜,血流量控制在150~180ml/min,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通知医生。在无糖尿病的情况下,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

3.6.2 低血压 老年患者因机体耐受力下降,在透析过程中极易出现低血压,如透析开始便出现血压下降,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疾病,体外循环建立,血流量过大导致患者不耐受有关,应减慢超滤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等方法,使患者顺利完成透析,如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前出现血压下降、出汗、呕吐、恶心、肌肉痉挛,可能与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使透析超滤量过多,速度过快有关,也有可能因为透析时进食,血液滞留胃中消化食物引起,应立即停止超滤水分,减慢血流速度,在血管通路输注生理盐水,待症状缓解后恢复透析。

3.6.3 高血压 多见于摄入过多水、钠,饮食控制欠佳的患者;患者过于紧张,肾素依赖型高血压;降压药物被透出;超滤不足;药物因素,如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的过量使用等。

3.6.4 心力衰竭 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率加快,给予半坐卧位,吸氧,在排除高血钾的情况下先实行单纯超滤,再改为血液透析,以减轻心脏负担。

3.6.5 感染 老年患者因疾病、年龄因素易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应鼓励患者平时注意适当锻炼,合理均衡饮食,防止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一旦感染应按医嘱用药,防止感染加重,同时,透析过程中,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3.6.6 脑血管意外 老年患者由于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反复使用肝素后易发生脑溢血,因此,鼓励老年患者应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劳逸结合,对已出现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应避免搬动,严格控制血流量及超滤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4 小结

目前,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此类患者普遍伴有严重的原发病及并发症,使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更大的痛苦和紧张[3]。作为护士,应了解每例患者情况,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耐心,周到的健康教育,增加老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保证稳定的透析效果,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

[2]崔岩,魏丽丽,王祥花,等.实用血液净化护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5-71.

[3]李运梅,赵立民,莫国华.血液净化与临床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41-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07

2016-10-10]

110006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

猜你喜欢

血流量低血压血液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血液偏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