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畜群结构提升祁连畜牧业资源探讨

2016-01-28王海兄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牲畜畜牧业品种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810499)



优化畜群结构提升祁连畜牧业资源探讨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810499)

对祁连县畜群结构、探讨祁连县畜牧业资源基本情况调查,探讨当前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制约因素、执行《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情况、提升畜牧业本品种选育及存在的问题。

畜群结构 ;畜牧业资源 ;制约因素;调查;探讨

祁连共辖7个乡镇,其中牧业乡镇5个,牧业人口2.0733万、5092户,养殖业是祁连县传统支柱产业,高原型藏羊为本县优势品种资源。牲畜分布情况为:东西部5个牧业乡镇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优势牲畜品种为高原型藏羊和高原型牦牛,中部2个农业乡镇为小块农业区以半农半牧为主,饲养有部分黄牛。全县各类牲畜117.231万头(只),其中藏羊100.1687万只,占85.45%;牦牛16.5493万头,占14.17%;黄牛5130头,占0.44%。存栏种公羊1.35万只,适龄母羊65.51万只,后备母羊27.4万只,平均母羊比例60.4%。全县农区散养奶牛存栏0.513万头,适龄母牛存栏0.366万头,后备母牛存栏0.14万头,平均母畜比例70%,奶牛集中分布于八宝、扎麻什两个农业乡(镇)。全县奶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和荷斯坦奶牛为主,其中西门塔尔奶牛约占70%、荷斯坦奶牛约占30%。2014年羊产业实现总产值3.6336亿元,占全县农牧业总产值(5.7451亿元)的63.25%,占全县牧业总产值(5.0162亿元)的72.43%,藏羊产业在全县畜牧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1 《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祁连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牧区县,高原型藏羊为本县优势牲畜品种,长期的自然选育和人工培育,形成了祁连白藏羊独具特色的牲畜品种资源,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开展藏羊本品种选育和品种资源保护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保护地方牲畜品种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推动高原型藏羊品种选育工作,规范藏羊品种管理,2012年海北州政府印发了《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就贯彻执行该办法做出了重要批示。在认真研读《办法》的基础上,对照牧区实际对各条款进行分析,寻找差距,确定工作重点。为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我县牧区实际的贯彻执行“种畜及畜群管理条例”实施方案,同时与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专家进行交流和探讨,理清了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印发了“祁连县种畜及畜群管理实施方案”。目前,本县种畜管理仍以牧户分散管理为主,畜群管理以户为基本单位,畜群“小而全”和“公母混群”现象普遍存在,与《种畜及群群办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畜群管理,尤其是种公羊管理是品种选育的核心环节,事关藏羊品种保护大局,实现种羊集中管理、羊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为确保我县种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又相继印发了《祁连县种公羊集中管理办法》、《祁连县牦牛、藏羊核心群组建和管理方案》、《祁连县杂色羊淘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当前发展生态畜牧业制约因素探讨

我县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引导和扶持下,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进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牧民生活生产条件有了大的改善,但是畜牧业总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其突出制约因素有: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仍未彻底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基础设施简陋;受地理环境所限,饲草料来源紧缺,“舍饲、半舍饲”发展受限;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牲畜产品以活畜、生皮、原毛等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畜牧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依然存在。

当前要实现畜牧业经济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一是“以草定畜”难以落实。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倡“以草定畜”,这是科学理念,但是长期以来靠数量型增长的牧区难以实现,加上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草场类型和生态特征,其产草量和生态容量缺乏理论依据,“减畜,减到多少?”,“最多能养多少?”等问题没有一定的标准,“减畜”存在盲目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草定畜”,导致畜群结构、产业结构难以调整,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二是“减畜”和“增收”矛盾。发展生态畜牧业客观上要求彻底转变生产方式,将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将是解决“减畜”和“增收”矛盾的有效途径。经多年实践,在不改变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前提下,开展“舍饲繁育”、“半舍饲养殖”、“羔羊、犊牛强度育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需要较大人力、物力投入,没有大的项目及政策支持,单靠牧民群众无法实现。相关技术集成、适宜的生产模式急需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探索和支持。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当前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均难以满足技术推广服务需要,尤其是技术服务人才队伍不稳定,学习、培训机会少,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基础理论知识欠缺,造成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四是牧区和农区生产“互补”机制有待完善。我县农业乡镇交通便利,饲草料供应较为方便,农民历来有牲畜育肥传统,舍饲育肥实际经验丰富,在牧区减少牲畜数量和生产方式转变背景下,农区可大力推广舍饲育肥技术,实现“牧繁农育”,实现农牧区生产衔接,实现资源、利益互补,解决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将成为实现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五是示范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种牛繁育场和藏羊种羊繁育场作为本县牛羊良种化建设技术示范平台,应积极示范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率先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示范带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六是祁连牦牛、藏羊遗传资源认证及产品营养价值分析评估工作有待加强。综合上述,我县在草原生态容量基础研究领域需要较大的项目支持,继续科研部门在技术集成、技术指导、项目编制和设计上予以支持;在充分利用现有草场资源的前提下,扩大“舍饲、半舍饲”等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规模,如何将相关集成技术与相应的生产模式相配套,以及相关项目设计和申报方面予以支持;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需要大的项目支持;祁连牦牛、藏羊的品质、遗传资源认证方面需要科研单位支持。

3 畜牧业基本情况调查

3.1 畜牧业经营情况

据2014年3月统计,全县牛羊存栏118.53万头只,能繁母畜67.48万头只,平均母畜比例57.42%,繁殖率83.25%,繁殖成活率79.09%,死亡率0.48%,出栏率5.16%,商品率5.0%,总增率57.42%。

3.2 畜牧业统计工作现状

目前畜牧业统计工作出现问题较多,主要有:畜牧业生产以户为单位,条块分割造成生产数据统计难度增大,群众对统计工作持抵触情绪,很难得到准确数据;统计工作主要由乡镇统计员进行,主观因素较多,大部分数据依靠经验和公式推算,数据不实和结果不准现象普遍。

4 提升畜牧业本品种选育

4.1 大力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

开展牲畜本品种选育是保持本地区牲畜品质优势的必要技术措施,本县从2007年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工作,先后建成县级种畜繁育场2个,乡级选育基地5个,村级核心繁育群480群,其中牦牛135群、藏羊345群,初步形成了“种畜繁育场+乡级繁育基地+村级核心群”的良种繁育体系,核心群适龄母畜存栏近8万头只。2014年计划新组建藏羊核心群90群,牦牛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个,新增生态畜牧业示范村6个。

4.2 强化品种选育、种畜管理及使用监管工作

核心群规范管理和种畜集中管理是关系到良种繁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巩固选育成果,提高牲畜品质和创建畜种品牌优势极为重要,所以要求政府及业务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充分调动牧民群众积极性,规范畜群及种畜管理,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畜种资源优势,从根本上遏制品种退化,为创建畜牧业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4.3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全面提升畜牧业养殖水平

通过“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一套高效运行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高素质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大力推广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

5 存在问题

第一,对种“公畜及畜群”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畜群“小而全”的分户经营生产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核心繁育群组群难,不能很好的利用和管理种公畜,造成本地牲畜生产周期延长,发情及产犊时间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品种选育效果,也对后裔测定工作带来难度。由于畜牧业生产和牲畜管理主体是牧民群众,政府对“种畜及畜群”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服务职能发挥不协调,制度不健全。第二,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养殖技术支撑。近几年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棚圈设施,但随着牲畜存栏的增加,无法满足现有牲畜的过冬需求。冬春瘦弱、掉膘现象严重,加之饲草料匮乏,养殖方式落后,严重影响了本地牲畜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推广和普及生态养殖技术,彻底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养殖科技含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已成为生态畜牧业建设中的当务之急。第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乡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滞后,没有很好地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配套,“种畜及畜群”管理工作缺乏宏观指导和项目支持,良种繁育难以形成合力,品种资源优势整体发挥受限。

Optimization of Livestock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sbandry Resource in Qilian County

WANG Hai-xiong

(TheStation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ianinQixian,Qixian,Qinghai, 810499,China)

In the basic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livestock structure and husbandary resource in Qixian,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consideration 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the execution of the breeding stock management method and herds and some existed problem, which would improve the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varieties in husbandry.

livestock structure; husbandry resource; execution; investigation; discussion

2016-01-08

2016-02-10

王海兄(1978-),大学本科学历,畜牧兽医专业,畜牧兽医师职称,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

S8-9

C

1001-9111(2016)03-0069-03

猜你喜欢

牲畜畜牧业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映像畜牧业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交换牲畜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品种选育彩版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