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6-01-28唐建华陈晓英宋天增马金英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日喀则樟木驼峰

唐建华,陈晓英,宋天增*,赵 丽,马金英

(1.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



西藏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唐建华1,陈晓英2,宋天增2*,赵 丽2,马金英2

(1.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

西藏各地方类群黄牛以耐粗饲、耐高寒、抗缺氧、抗病力强、适应性好而著称。本文对西藏各地方类群黄牛中心产区、品种特征、养殖现状、发展不利因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藏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西藏黄牛;地方类群;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1 西藏黄牛地方类群主要产区及生境概况

西藏黄牛在体型外貌、个体生产性能方面随着分布区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地方类群主要有拉萨黄牛、阿沛甲咂牛、日喀则驼峰牛、樟木黄牛等[1]。西藏黄牛是以产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具有体型小、成熟晚、耐寒、耐粗饲、适应高海拔、抗逆性强等特点。

1.1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主产区域集中在拉萨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段的坡地和盆地上——林周、墨竹工卡、曲水、达孜、尼木、堆龙德庆和拉萨市城关区等县区[1]。

主产区域南靠山南地区,北临那曲地区,东接林芝地区,西邻日喀则地区;介于东经89°45′11″~92°37′22″,北纬29°14′26″~31°03′47″之间;平均海拔3750 m左右;年平均气温6℃左右,年总降水量在425 mm左右;水热条件优越,日照时间长[2]。

主产区域属半农办牧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粮食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大麦、豌豆、蚕豆、土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蔬菜有萝卜、白菜、莲花白、番茄、茄子、辣椒等;人工种植饲草有苜蓿、燕麦、箭筈豌豆等。

1.2 阿沛甲咂牛

阿沛甲咂牛主产区域集中分布在尼洋河河谷地带的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仲莎乡、峡龙乡、和江达乡等乡镇[1]。

工布江达县位于位于东经93°14′3.89″、北纬30°01′18.39″[3]附近;全县平均海拔3600 m左右,工布江达县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了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与西藏大多数地区相比,气候相对温和湿润,东部温和湿润,森林茂密,西部寒冷干燥,为灌木草甸植被[4]。

工布江达县属半农办牧区,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人工种植饲草有苜蓿、燕麦、箭筈豌豆等。

1.3 日喀则驼峰牛

日喀则驼峰牛主产区域集中分布在日喀则日喀则地区的藏南河谷农业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裙地带的日喀则市和亚东县[1]。

介于东经82°05′47″~90°20′39″,北纬27°12′47″~31°49′06″之间;平均海拔3800 m左右;年最热月平均气温13℃~16℃,全年高于5℃的天数为150~200天,年降水量在300~2000 mm[5];水热条件优越。

日喀则驼峰牛主产属半农办牧区,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主要有青稞、小麦、大麦、荞麦、豌豆、蚕豆、土豆、油菜等;人工种植饲草有苜蓿、燕麦、箭筈豌豆等。

1.4 樟木黄牛

樟木黄牛主产区为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1]。

聂拉木县喜马拉雅山与拉轨岗日山之间,地处东经85°27′~86°37′,北纬27°55′~29°08′之间;由南至北可分为5个地貌类型区: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峡谷区;喜马拉雅高山区佩柘错高原湖盆区;琐断陷谷区;拉轨岗日高山区。

聂拉木县以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气候类型区。南区以樟木镇为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雨量大,年均气温在10℃~20℃之间,降水量为2000~2500 mm,无霜期250天左右。北区的气候是:高寒,干旱少雨,年均气温为3.5℃,县城至亚来乡降水量为1100 mm。通拉山以北4乡降水量为200 mm至300 mm,无霜期113天[6]。

聂拉木县属农牧林综合县,全县耕地面积为1.8万亩左右,林地面积为12.69万亩左右,草场面积达733.14万亩左右。境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药用植物繁多。

2 西藏黄牛地方类群特征

阿沛甲咂牛、日喀则高峰牛、樟木黄牛是西藏高寒地区以瘤牛血统为主的家牛群体,并与云南文山牛和西双版纳牛2 个瘤牛群体呈交替聚类,而拉萨黄牛独立于这5个群体之外[7]。日喀则驼峰牛和阿沛甲咂牛分布在西藏高原大山区,这种地理隔离使得这些牛品种之间不易发生基因交流从而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与其他普通牛品种以及外来牛品种的遗传距离都很远,而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却很近[8]。

2.1 体型外貌

2.1.1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毛色以黑色与花白为主,棕黄色、黄白花色及褐色比例较少;体型较小,结构紧凑而匀称;头部平直而狭长,大小适中,母牛头显清秀、公牛头雄壮而略宽;角小,从角跟至角尖向外-向上-向前-向内方向弯曲;皮薄毛短,头部及颈静脉明显突出;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平直,母牛略凹、公牛具有稍微隆起的肩缝;公牛四肢略粗壮、母牛四肢略细长;乳房发育一般;蹄面大而坚实有力,呈黑青色。

2.1.2 阿沛甲咂牛 阿沛甲咂牛毛色较杂,以黑色居多。体型小,体质结构紧凑;头大小适中,额宽,鼻梁长直而略窄,鼻镜稍小;眼大且双眼皮明显;角短,稍细,质地光滑,公牛角多向前上方呈“V”字形,母牛角竖直并向上呈半弓形或向外呈倒“八”字形;耳大且厚,耳端部较尖且毛稀;颈部较窄且肌肉不发达,颈垂发达,公牛颈垂自口围下部止于胸底,母牛起自喉下止于前胸;公牛肩峰明显;背长而平,前胸不发达,肋弓开张度为中等;多数公牛有脐垂。乳房比一般黄牛发达;尾长及后管下部;四肢端正、较长、略粗;蹄质紧凑。

2.1.3 日喀则驼峰牛 日喀则驼峰牛毛色复杂,以全黑和黑白花居多,白腹、白尾帚、白头个体也为多见,还有红牛、褐牛、灰牛和以这些色调为内容的花斑牛;比其他西藏黄牛体格大,躯干长,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部较其它类群黄牛粗重,角粗而短,角尖向上-向前弯曲;颈粗而宽,颈垂长而发达;胸宽而深;前驱发育良好,肩峰发达呈驼峰状;背腰平直,腹部稍下垂;尻部较宽;母牛乳房发育较差;四肢健壮而坚实;蹄面大而坚实,呈黑青色。

2.1.4 樟木黄牛 樟木黄牛性情温顺,毛色有黑、黄、棕、沙毛等7种颜色,且大多有白色斑点为特征;体型较小,体质结构紧凑匀称;头大小适中,额宽,鼻梁短直而略窄,鼻镜稍小;角短,稍细,质地光滑,多向前上方呈“V”字形;公牛肩峰较母牛明显;颈部较短,略显单薄,胸垂不发达;背腰平直,体躯较长;尾帚粗而小;母牛乳房发育良好;四肢端正、较长、略粗;蹄面大而坚实,呈黑青色。

2.2 生产性能

2.2.1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役用能力差,体格大的阉牛偶尔可用于耕地。拉萨黄牛泌乳期长达9个月,年平均产奶量为205.43 kg,最高为245 kg以上。挤奶提取酥油的酥油率为4.17%左右。除个别偏僻农村外,农牧民没有吃黄牛肉的习惯。中等膘情的老年阉牛,活重195 kg左右,屠宰率为42.84%。

2.2.2 阿沛甲咂牛 阿沛甲咂牛产区耕地主要以阉牛或公牛耕地为主,在当地土质条件下,一头阉牛或公牛每日可耕地3~4亩。 阿沛甲咂牛泌乳期为5~8个月,年平均产奶量为539 kg,最高为800 kg以上。挤奶提取酥油的酥油率为6.2%左右。 截止目前,尚无科学完整的阿沛甲咂牛屠宰试验数据。

2.2.3 日喀则驼峰牛 役用是日喀则驼峰牛生产性能中最主要的方面,具有耐苦和持久力强的特点,平均最大挽力约400 kg,拉车可日行30~40 km。

日喀则驼峰牛产奶量较好,1~6胎泌乳平均天数265天,年产奶量达380~450 kg;3岁阉牛活重335.53±21.26 kg,屠宰率为66.3%~68.5%。

2.2.4 樟木黄牛 樟木黄牛中心产区一般不用于使役,断奶公犊出售于周边农区后,使役能力优于其它类群黄牛;乳用性能较好,泌乳期长达6~7个月,年产奶量达2 000 kg以上。除满足犊牛的哺乳外,挤奶主要用于酥油的提取,酥油率高达6%~8%。

截止目前,尚无樟木黄牛的屠宰试验数据。

2.3 繁殖性能

2.3.1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公牛3.5岁参与配种;母牛初情期为20月龄,2.5岁开始配种;每年的集中发情季节为4月中旬至9月上旬,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13.7天(11~21天),发情持续1.5~3天,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一般为三年两胎,母牛终身可产犊7头左右;公犊初生重平均为15.1 kg左右,母犊为13.1 kg左右;犊牛一般哺乳3个月后强制断奶。

2.3.2 阿沛甲咂牛 阿沛甲咂牛性成熟较晚,公牛3岁性成熟,4岁参与配种;母牛2.5岁性成熟,41月龄初配;每年的集中发情季节为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情周期平均为15天(12~18天),发情持续平均2天;妊娠期为280天左右。平均自然繁殖率为40%左右。

一般为三年两胎,母牛终身可产犊7头左右;公犊初生重平均为18.7 kg左右,母犊为15.6 kg左右;犊牛一般哺乳3.5个月后强制断奶。

2.3.3 日喀则驼峰牛 日喀则驼峰牛性成熟较晚,公牛2.5岁性成熟,3岁参与配种;母牛2.5岁性成熟,3岁初配;每年的集中发情季节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情周期平均为14天(11~18天),发情持续平均65小时左右;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一般为三年两胎,母牛终身可产犊7头左右;公犊初生重平均为19.1 kg左右,母犊为15.9 kg左右;犊牛一般哺乳3个月后强制断奶。

2.3.4 樟木黄牛 樟木黄牛性成熟较早,公牛2岁性成熟,3岁后参与配种;母牛1~1.5岁性成熟,2岁后初配;每年除寒冷的冬季12月~次年2月外,基本上常年发情,常年配种。发情周期平均为18~23天,发情持续平均1~2天左右;妊娠期为280~285天。樟木黄牛自然繁殖率为70%以上。

一般为四年三胎,母牛终身可产犊7头左右;公犊初生重平均为16.4 kg左右,母犊为13.3 kg左右;犊牛一般哺乳3个月后强制断奶。

3 西藏黄牛地方类群养殖现状与存在问题

黄牛是西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主要畜种,千百年来受自然选择(很少有人工选择因素)而形成:体型小、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低、抗逆性强,是以产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地方原始家畜品种。

随着西藏交通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黄牛已不再作为使役的的牲畜。体型小、生长发育缓慢、繁殖性能和产乳性能低,黄牛养殖经济效益差等缺陷日益显露。结合西藏农牧经济的发展形势,积极发展以奶牛养殖业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主导产业。黄牛改良工作是优化农区畜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4年末,黄牛改良的37个县有存栏黄牛79.31万头,其中母牛存栏52.84万头、适龄母牛存栏35.32万头;现有改良黄牛存栏18.7万头。现有配种点466个,配种技术人员685名,7个国家扶持的奶牛繁殖场。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三江流域下游地区分布较集中,占全区黄牛总数的50 %以上。

4 西藏黄牛地方类群保护和开发利用

西藏黄牛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主要畜种,千百年来受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以产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具有体型小、成熟晚、耐寒、耐粗饲、适应高海拔、抗逆性强等优点。通过黄牛改良,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迅速扩大优良遗传特性和高产基因的影响,加快培育适应西藏高海拔环境的优良奶牛/肉牛新品种。

[1]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西藏畜禽品种遗传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拉萨[DB/CD].

[3]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DB/CD].

[4] 工布江达县[DB/CD].

[5] 日喀则[DB/CD].

[6] 聂拉木县[DB/CD].[7] 杨章平,常洪,李相运,等.西藏南部高寒地区瘤牛群体形态及生态特征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1) :23-26.

[8] 罗永发,王志刚,李加琪,等.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13个中外牛品种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J]. 生物多样性,2006,14 (6): 498-507.

The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ty of Tibet Cattle Germplasm Resources

TANG Jian-hua1,CHEN Xiao-ying2,SONG Tian-zeng2*,Li Zhao2,MA Jin-ying2

(1.TheTibetAnimalHusbandryService,Lhasa,Tibet, 850000,China;2.InstituteofAnimalScience,TibetAcademyof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Sciences,Lhasa,Tibet, 850009,China)

The Tibet cattle were famou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rage resistance, cold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oxygen, high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ood adaptability. The Tibet local group,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the situation of present bree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favorable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On this basi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ibetan cattle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

Tibet cattle; local group;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 utilize

2015-12-06

2016-01-04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西藏畜禽育种项目——西藏奶牛新品种选育”。

唐建华(198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品种改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宋天增(1980-),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繁殖营养调控与动物遗传。

S813.9

C

1001-9111(2016)03-0048-04

猜你喜欢

日喀则樟木驼峰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多尔玛石窟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驼峰信号机与驼峰辅助信号机显示不一致问题分析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喜马拉雅考古调查记——日喀则篇
西藏日喀则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
驼峰里面装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