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语境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发展探析
2016-01-28苏胜林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550025
苏胜林 (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550025)
多重语境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发展探析
苏胜林 (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550025)
众多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舞蹈专业一定程度上促发了舞蹈本科专业的发展从“小众化”逐步走向“大众化”。然办学条件的不充分及国有文艺院团转制的诸多因素及语境必将加剧舞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作为民族地区如贵州省的综合性大学要想突破办学同质化的发展瓶颈,唯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即本土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尝试开设合理的专业,开发合理的教材,培养、吸收优秀的师资,引进科学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等措施。
高等教育产业化;国有文艺院团转制;舞蹈本科专业;发展
舞蹈艺术因其自身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及就业面相对狭窄等原因,在高等教育领域历来都属于“小众化”的学科专业。即开设此专业的专业性高校数量少,招生培养规模也小。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开设舞蹈本科专业,并逐年扩大招生。迅速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俨然使舞蹈发展成了“大众化”的学科专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发现其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即是从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国有文艺院团改制、民族文化的本土化传承教育等多重语境去探析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语境及国有文艺院团改制语境
所谓高等教育产业化就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高等教育自我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内在的投入与产出机制,理顺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立高等教育的新体系。1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并主张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决定》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对包括教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2由此,教育产业化理念及其实践迅速风靡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其最直接的显现就是高校招生及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如1999年6月16日,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即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共扩招人数为56.7万。这使得当年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一下飙升到413.42万人。3随后这个数字每年都在迅速增加,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各类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2800多万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电影、电视工业的兴起、普及与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曾经长期占据娱乐业霸主地位的各级国有文艺院团的剧场演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渐陷入生存发展危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有文艺院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尝试过多次改革。但某些制约院团建设和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和突出矛盾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国有文艺院团尤其是地方国有文艺院团的生存和发展仍然举步维艰,需要更为坚决彻底的更深层次的改革。2009年7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转制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1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除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少数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院团外,其他国有文艺院团(不含新疆、西藏地区)都要转制为企业。截至2012年1月下旬,全国文化系统2102家承担改革任务的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和正在进行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1367家。4
二、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最直接的显现就是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其主要途径一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人数上的扩招,二是不断开设新的专业,并逐年扩招。于是,原本多在专业艺术院校中开设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甚至舞蹈学理论等专业也在许多综合性大学中应运而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笔者据中国艺考网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招收舞蹈本科专业的高校,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中有16所,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的有3所,综合性大学则达到207所之多。然而这不过是虚假的繁荣而已。因为,这些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专业大多都是受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影响,为的是在产业化的艺术教育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站住一只脚”5,而在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情况下的行为。正如居其宏所说,这很像“1958年教育大跃进时代的‘边筹备、边招生、边办学’的那一套”6。这势必造成师资的普遍缺乏,现有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的高度“同质化”,缺乏科学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直接导致其教学水平低下,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各级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舞蹈毕业生的吸引力,使得就业面更为狭窄,另一方面转制的国有文艺院团因为自谋生路的生存压力也会相应提高吸纳舞蹈毕业生的要求,无形中更加剧了舞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综合性大学普遍开设舞蹈本科专业且逐年扩招其实也是在逐年加剧扩大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的尖锐矛盾。尽管如今的高等教育不再承受毕业生分配和就业的压力,但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这种严重的不相适应,必将极大地损害高等教育的公信力,使社会和公众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根本性怀疑。7因此,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的教育在本身缺乏良好办学条件的前提下要想在“同质化”的办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寻求突破发展瓶颈的途径。
三、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途径
于民族地区(如贵州省)开设了舞蹈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因为本地域整体的教育水平历史上就相对落后于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其他有些地区。艺术教育方面尤其如此。这些差距主要集中体现在师资的数量、质量,生源的质量,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学手段、培养及管理模式的科学性等方面。而这些条件的完善与赶超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来说言,要想在办学条件的诸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地区高校的前提下,突破同质化的办学,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摸清自己家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即教学资源方面——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专业、教材设置方面突出本地区独特的民族特色。于贵州省的综合性大学而言,无疑应该突出贵州民族的特色。
(一)合理设置专业
舞蹈学科在本科院校中专业方向的设置一般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还有舞蹈学(舞蹈史论),每个院校的专业方向基本大同小异。贵州省的综合性大学当然也可以这样设置专业方向,但是一定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上与专业艺术院校及其他地区综合性大学有所区别。因为办学经验、师资的相对缺乏,教学、管理水平的相对低下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开设相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像专业艺术院校及发达地区某些综合性大学那样的培养水准与目标。因此,可以开设同样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专业,但在教学内容上不能雷同。即便是同样的民族民间舞专业,教学内容上也不能像多数高校一样以“四大民舞”:新疆舞、藏族舞、蒙古舞、秧歌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应该以“四大民舞”为辅,以贵州省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舞蹈编导专业也应该以此为主要教学内容。或者直接开设贵州民族民间舞专业也未尝不可,即所谓“他有我有,我有他无”。如此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办学竞争力。这在当下民族文化的本土化传承教育语境中,早已彰显这一行为的可行性。当然,舞蹈学理论专业可视每所综合性大学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于舞蹈表演、编导等专业师资的相对缺乏而言,舞蹈学理论的优秀师资更为缺乏。但因为舞蹈学理论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质,在研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学科如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而这些却是综合性大学远远强于专业性艺术院校的地方。所以,对于舞蹈学理论专业的开设,具备一定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不是没有开设、并在教学科研上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提并论甚至超越的可能性。至少有一点,研究贵州本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并存的优势,如管理、法律等学科的并存也比专业的艺术院校更有可能创建其它新兴的如舞蹈艺术管理等相关专业。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专业或者贵州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与编导专业而言,教材的选择自然应该是以贵州省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为主。这是必须也是可行的。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且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作为教学、表演资源的潜质。如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5大项,即苗族芦笙舞、苗族木鼓舞、毛南族打猴鼓舞、瑶族猴鼓舞、彝族铃铛舞。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是多达48项,即苗族的采月亮、彝族铃铛舞、苗族大迁徙舞、苗族芦笙技巧舞“滚山珠”、彝族撮泰吉、苗族板凳舞、土家族莲花十八响、瓦窑苗族花鼓舞、瑶族打猎舞、布依族“雯当姆”、苗族鼓龙鼓舞长衫龙、畲族粑槽舞、苗族锦鸡舞、苗族格哈、仡佬族踩堂舞、四桐鼓舞、素朴金钱棍、苗族夜乐舞、布依族响篙舞、矮人舞、彝族“恳合呗”、彝族酒礼舞、苗族烧灵舞、金钱杆、土家族摆手舞、苗族踩鼓舞、苗族板凳舞、苗族“猴鼓舞”、苗族长鼓舞、阿迈戚托、花鼓芦笙舞、凯里苗族芦笙乐舞、苗族花鼓舞、卡堡花棍舞、苗族铜鼓舞、瑶族长鼓舞、苗族芦笙蹉步舞、苗族斗脚舞、苗族斗角舞、彝族嗨马舞、苗族芦笙棒舞、围鼓舞、布依族转场舞、水族铜鼓舞、水族弦鼓舞、苗族斗鸡舞、羊皮鼓舞、苗族夫妻舞。50余种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无疑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术业有专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穷尽一生也难以把上述50余种舞蹈形式都精通。况且一个人的成功更多时候是体现在深度而不是广度上。如杨丽萍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辈子专攻孔雀舞,同样可以获得巨大成功。这何尝不是贵州省的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内容上完全可以选择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最好例证。
(三)合理开发建设教材
当然,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尽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作为教学内容的潜质,但也不是拿来就可以用。因为,大多数民间艺术更多是作为民俗活动的依附品,其主要功能是生活性、娱乐性,甚至是仪式性的,与作为专业的教学与表演的舞蹈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专业性舞蹈艺术的学习与表演是必需符合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具备专业教学与表演程式的。因此,贵州省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首先要有专业人员到基层去采录收集。鉴于很多地方都在做非遗的开发旅游项目,因此在收集时还应该注意要尽量采集最原始的版本,要到该舞种的生发地去采集,而不是图省事就近在某一旅游胜地采录经过了一定的编创专门表演给游客看的版本了事。收集后,应该请水平较高的专家来进行适当的整理、编创,做成书面与录像教材,从而有利于教学。而且,这个过程应该始终秉持遵守保留传统的底线,否则就是对民间舞种的一种破坏,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误导。另外,贵州省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很多,而每一项的采集与编创都是一项艰巨而又繁琐的工作,耗时耗力。因此,编创一套完整的贵州省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工作应该是有计划、分步骤完成。也可以尝试贵州省的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高校联手,采取分工再整合的方式,最后的成果省内高校共享等措施。
(四)合理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工作
教学首先涉及到师资,一方面可以从原有师资中选取年轻教师进行培养。可以把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请到高校进行培训。同时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学习、更透彻地理解该舞种的文化、精神内涵,也可以让教师到舞种的生成地去实地观摩了解、学习。因为师资培养有其一定的时间性,所以在师资不成熟时,则可让传承人进课堂教授。另外,也可以考虑吸收转制中的相关国有文艺院团如地方民族歌舞团中掌握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工作人员充实师资。
教学与科研往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学实践应该以扎实、丰厚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扎实丰厚的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果的获得。但教学更多的是传授学生以“形”为主的内容,即舞蹈动作要领、组合以及编排等形似内容。但要真正深入了解、透彻领悟某一舞种的内涵与精髓,仅做到动作的形似显然不够,只有知晓该舞种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了解孕育这一舞蹈文化的人们的民族历史,生活习俗甚至内心思想,才可能做到对该舞种的“神似”境界。而这些无疑必须依靠扎实、勤奋的科研工作来实现。所以,应该提倡教学者同时能够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这样更利于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相长。但多数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往往欠缺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强者则实践能力差些。因此,对于舞蹈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本科生开始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抓起,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表演实践与理论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实用的优秀舞蹈师资。
这里的实践主要指舞蹈师生参与表演与竞赛的实践活动。包括师生自发性的实践行为与官方组织的活动所提供的实践。不论是学生还是年轻教师,其技术技能的扎实与巩固与经验的丰富都是通过无数次参加表演或竞赛所积累获得。因此,每个年轻教师及学生都应该积极参加各种表演与竞赛活动,迅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官方机构,如省舞协等文艺、文化部门都应该定期组织贵州省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学、表演竞赛活动,教材开发建设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这既是对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科研效果的检验,也是相互交流学习,进一步改进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同时又可以激发更多的本土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让省外乃至国外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贵州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而为传播、传承贵州省民族传统文化、为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结语
当然,贵州省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要想突破“同质化”办学的瓶颈,提升自己在省内外的竞争力,除了切实做好上述各方面的工作外,还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定位好自己的培养目标。无论是贵州民族民间舞蹈特色办学的初期还是成熟阶段,都应该定位成为贵州省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培养表演、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高等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围绕培养目标设定相应的专业,建设合理的教材,选择科学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模式。二是在生源的招收方面应该对已掌握某一或多个舞种技能的生源的入学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一则可以保证生源的质量,二则也是对重视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基础教育的一种激励。三是学校应该做好正确引导、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的工作,让其充分认识到转制后的国有文艺院团往往更具活力,发展空间更大;中小学作为传播、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需要更多这方面的师资,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因此,唯有从上述的方方面面去努力做好,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才有可能在办学经验缺乏、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突破同质化的发展瓶颈,提升自己办学的竞争力,从而在舞蹈教育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站住一只脚”,甚至更好的发展。
注释:
1.姚海娟.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J].学理论,2011(12):270-271.
2.金勇.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J].特区经济,2005(1):206-207.
3.成林萍.1999年:高校扩招[EB/OL].http://gov.hnedu.cn/ web/0/200908/25111201640.html
4.新华社.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响鼓重锤迎收官[EB/OL].http:// money.163.com/12/0214/19/7Q8FNUHF00253B0H_all.html
5.6.7.居其宏.产业化困境中的两难抉择和科学思维——高等音乐教育及专业院团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2):1-13.
苏胜林,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