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创作的影视化手法及两个经典人物形象
2016-01-28金世超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116600
金世超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116600)
都梁创作的影视化手法及两个经典人物形象
金世超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116600)
近年来,IP电影电视剧在我国十分红火,层出不穷。都梁小说作品在新世纪IP电视剧市场上则有着很重的分量,不论是其创作中对影视艺术手法的借鉴运用,其笔下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其作品题材的历史性,都远比其他诸多热门IP通俗小说更具有深刻性,更具意义,也令其创作在新世纪当代文学作品中成为独具风格的一种存在。
都梁作品创作;影视化手法;经典人物形象
一 影视化的创作手法
所谓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IP影视剧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其实早有先例,早年的《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高粱》等,均可称作IP作品,只是近年来IP影视的概念才被大众熟知。伴随着IP影视剧的火热,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也成为了学界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文学的影视化有两层含义,从外部来看,是指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或是由影视剧本改编成小说;从文学文本来看,小说的题材、结构、语言、写作技巧等借鉴利用了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1
都梁的《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荣宝斋》四部小说均被拍摄成为电视剧,并有着不错的收视率,这种成功离不开其文本创作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影视化手法。
1.第三人称内聚焦的全知视角
通常,能够衍生为IP影视的文学作品在文本上都具有较高的影视化特征,都梁也不例外,都梁的创作均以第三人称内聚焦的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故事展开依赖第三人称叙述,在展开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物的视角来观察、感觉和描述,注重情节,充分利用俯视角的便利叙述出时代的氛围和变迁,并在叙述中自然的刻画各个主人公的形象。第三人称我们不难理解,内聚焦则有必要进行阐释,所谓内聚焦的叙述方式,在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中都可以运用。热奈特认为:“叙事作品中出现第一人称动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语法对二者不加区别,叙述分析则应分辨清楚:一是叙述者把自己称作叙述者,比如维吉尔写到:‘Armavirumque cano’(拉丁文:我歌唱战斗和武士……——译注);一是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为同一人。”我们这里所讲的第三人称内聚焦无疑是前一种。
首先,都梁熟练运用的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是在全知的旁观者姿态和客观叙事语言的基础上,加之根据人物视角进行的观察、感受与体验,较之影视作品较为简单的记录性,多出了更多层次感和纵深。更有利于将叙述语言和人物心理活动转化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使被描述的对象得以直观展现,以人物外在的语言和行动取代对其内心世界的展现,显著提高了小说文本的可视性,也为文本向影视的转化创造了便利条件。
其次,第三人称内聚焦全知视角的运用十分有利于作家的叙事,能够充分推动情节发展,紧紧把握住小说的故事性。《亮剑》的史诗性,《血色浪漫》的传奇性,《狼烟北平》的谋战和《荣宝斋》的商战,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的层层推进无不仰仗这样的叙事手法。保持客观推进剧情的同时,适时适量地站在人物视角增加感性,再辅以小说人物的命运足够的戏剧性,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讲的主角自带的光环,诸如,《亮剑》李云龙在战场多次濒死而生还,《血色浪漫》钟跃民身上显著的顽主气质。再辅之以一定的爱情色彩,都梁的几部作品总是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和感情向往,屡试不爽。
可以说,都梁的创作是在充分考虑读者需求之后,在文本中投入各种畅销元素,以最大限度地让作品雅俗共赏,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阅读趣味的一种创作。
2.可视化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都梁作品中不乏这样的可视化叙述,通过文字的描摹呈现生动的画面和细节,形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蒙太奇手段,可以在时空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纵向描绘人物,不同空间的蒙太奇可以横向展现情节,不同时空的蒙太奇并列交叉,可以制造出紧张的悬念,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时间下不同人物的变化。这种时空转换的自由不论对于小说还是影视,都可以构成一种自如。
都梁采用空间蒙太奇手法连结起不同的空间,以这样的空间转换和线性叙事来讲述故事,文本内部各个部分就像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比如,《亮剑》第三章李云龙独立团与日本关东军的肉搏战,战役在时间上不过十几分钟,但通过李云龙对战日本军曹、魏和尚以一敌五等几个细节画面的不断切换,立体地表现出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营造出战场上你死我活的紧张气氛;《血色浪漫》第二十四章,越狱的宁伟被张海洋带领的警察围捕,最后的一瞬间,宁伟受到钟跃民话语的感染带着未上膛的手枪迎面走向钟跃民和张海洋,狙击手一枪将其击毙,此时都梁将笔触切换到钟跃民和张海洋身上,钟跃民一动不动、张海洋扑倒在宁伟的尸体前,在一旁是警员检查发现宁伟的手枪已退弹,宁伟的女朋友珊珊此时饮弹自尽,画面再次切到钟跃民、张海洋身上时,两人已经惊呆,痛楚地闭上了双眼。整个过程画面切换自然,阅读起来镜头感十分强,犹如观看影视剧时自然的切换镜头一般,让读者置身其中,有了一个同步的多方位视角,阅读体验更为厚重。
二、两个经典“血性硬汉”人物形象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人物形象是其形象性最为直接的表现,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中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都梁目前的小说作品中已经成功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气质刚强正直的硬汉人物形象,其中以《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最为典型,符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1.亮剑的李云龙
提起“亮剑”,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李云龙这个人物,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同于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接地气”,是个平民英雄。书中,日军情报处对李云龙的记录是“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善做离经叛道之事。”2其身上的胆魄与果决是一个英雄人物所具备的行为特征,同时这个人物身上也有明显的缺点,是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了亏难受的主儿。”3有着狡猾与自私的特性。亦正亦邪之间,人物形象饱满起来,并显得真实而可爱,从阅读的角度十分容易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人物的接受度非常高。
同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一种透着男儿血性的“亮剑”精神。“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有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4每次战斗都带头冲锋陷阵;过草地时,藏民不卖粮,他不顾纪律纵兵抢粮也要让兄弟们活下去;文革时期,在“红卫兵”策划实施非法武装抢夺军火库行动时,命令下属部队使用武力进行制止,后来因此受到迫害,最终含恨自杀,但他也不曾退却。小说结尾处,李云龙用老对手楚云飞所赠的勃朗宁手枪饮弹自尽,鲜血流过脸颊染红了金色的将星……原作中这样的结局固然是悲怆的,可也正是这样的悲怆,让“亮剑”精神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更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就像《老人与海》里的如此平凡普通的桑地亚哥,你可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打倒他,但不可能打败他。李云龙身上的“亮剑”精神也是如此,战争年代他可以出生入死最终活下来,和平年代却因为政治迫害而自我了断了生命,理论上,李云龙是被打倒了,甚至是打死了,可他没有被打败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手中的剑也从未退缩,始终出鞘迎敌。
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克罗齐说:“历史必须满足一种现在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6。结合《亮剑》的文本和李云龙的人物形象看来,历史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归依历史而又不被历史所束缚,可能我们也只有从诗歌学的角度,回到历史语境中, 从意义本身入手,探究和证明文本意义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从形式入手,去解释形式导致了怎样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阐释文本,就像一个亮剑的李云龙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动和思考。
2.在路上的钟跃民
《血色浪漫》是都梁作品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不再是革命战争的背景,而是聚焦文化大革命中少年的叛逆成长。主人公钟跃民的形象深入人心,总会让人不禁联想到在路上的“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由于战争的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念,但对人性依然渴望。“垮掉的一代”,则由一群性格粗犷豪放、自由不羁的男女青年组成,关心个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作品以颓废、堕落和犯罪来反抗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反抗传统价值和行为规范,语言粗鄙有力。
在同“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的对比之下,钟跃民这个人物显得很有趣。“他是成长在军队大院中的高干子弟,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会看白皮书或灰皮书;他们捍卫着他们那个年纪不明白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黑话和礼俗,在“革命”的废墟上,一种与众不同的青少年亚文化悄然而至,他们成了那个时代的弄潮儿。”6与战争千丝万缕的关联,玩世不恭中的伤害与被伤害,未曾泯灭的人性,这同“迷惘的一代”相近;自我定位为一种流氓的范式,反叛、抗争着社会与父辈权威,穿着父辈穿过的军装,骑车在街头呼啸,身藏利器大打出手,“拔份”“拍婆子”,这一点同“垮掉的一代”相似。
同时,都梁创造的钟跃民这样一个人物仿佛永远冲动、永远年轻,也永远热泪盈眶。这意味着除了“垮掉”和“迷惘”的色彩外,钟跃民身上还有一股理想主义的气质,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游荡者形象。从文本中我们不难发现,钟跃民这个人物是得益于其自身执着的理想主义的,混迹街头、上山下乡,参军入伍、复原下海,历史的洪流中,生活的磨难下,钟跃民总会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要顺遂和风光,蹲牢房时兄弟朋友、前任女友纷纷为其奔走。这当然不乏都梁在创作时对主人公的刻意偏爱,但更多是这个人物本身的理想主义气质使然,一个不屑于传统价值评判的、不向理想之外任何事物低头,始终坚持自己自由与尊严的理想信念的人,有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其实也是不令人意外的。
因为坚持理想主义,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人事,钟跃民总是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气性;因为一生在路上,所以钟跃民从被任何人事情感束缚桎梏,始终追求着他在路上浪荡的自由。“不为面包,为萧蔷……”8传奇却也真实,顽劣却也血性……
注释:
1.张海志.都梁长篇小说创作论 [D].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31.
2.都梁.亮剑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59.
3.都梁.亮剑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75.
4.都梁.亮剑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9.
5.陆贵山.论文艺的历史精神 [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
6.钟晓毅.血色浪漫:另一种青春的可能 [J].理论与创作,2005:5.
7.都梁.血色浪漫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
金世超,大连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