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黎族文化传承与黎族民族特性——以《青槟榔之味》为例

2016-01-28曲明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572022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黎族文化传承

曲明鑫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人文学院   572022)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黎族文化传承与黎族民族特性——以《青槟榔之味》为例

曲明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人文学院572022)

摘要:《青槟榔之味》是导演韩万峰拍摄创作的第一部展现黎族文化现代生活题材的电影。影片70%以上采用黎族语对白来展现黎族的传统文化语言、黎族人民的生活形态以及黎族村寨的民俗风情,并且从全球化语境下黎族文化的传播、黎族人民的个性特征以及黎族的传统民族风情等多个方面引发了人们对黎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黎族;文化传承;民族特性;全球化语境

本文为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C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15-51

《青槟榔之味》是青年导演韩万峰于2006年拍摄创作的海南黎族文化题材的电影。这部影片主要讲述黎族姑娘立春一家三代人在对待外来与本族文化冲击方面所做的一些态度转变,并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事,表现了当代黎族人民对时尚生活以及家庭和谐美满的自觉追求。这是我国第一部黎族现代生活题材电影,也是海南省影视协投资参拍的第一部电影。另一方面影片全部使用黎族群众来担任主要演员,并使用黎语同期录音,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黎族题材电影。因而被学者誉为“表现当代黎族生活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对“黎族生活的影像记录”。可以说,这部影片的重大意义是在考虑全球化的语境下少数民族的处境,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少数民族文化是最重要的热点;我们应该以全球化的文化目光来对待电影生态和文化建设。

一、文化的传承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性课题,吸引了许多人来探讨,青年导演韩万峰也用自己的电影《青槟榔之味》来诠释对这个深刻话题的看法,这个首部表现当代黎族人民生活的电影也为黎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作出了很好的解释。经济的全球化以后带来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观念,并且带来文化上的认同,另一方面,全球化给文化带来了价值观的趋近化,审美的同质化以及意识的潜移默化。

《青槟榔之味》这部影片记录了传统的黎族人的生活和语言文化,从展示黎族文化影像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影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非职业的演员,并且在同期声的处理上全部采用海南普通话与黎语,这种做法使影片非常具有原生态的风格和气息,并且使得黎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播。同时,影片追求的是纪实风格,用镜头语言将黎族民族特征、风俗民情以及传统文化很合理的表现在了荧幕上。片中将全球化语境下的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归结在了学英语还是学黎语的矛盾上;过多的强调东西文化的差异与矛盾,进而更好的揭示在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之间的冲击力。

《青槟榔之味》这个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个“槟榔之乡”海南保亭乡村的一个普通的黎族家庭,整部影片不是在单一地叙述对黎族文化的传承,而是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叙述方式,通过东西文化冲击的对比矛盾使得黎族文化从多个侧面展现其在全球化下的传播与发扬。

片中主要以立春一家三代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最后的转变为主要线索。立春在这里便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由刚开始少女的青涩模样到乐于帮“姐夫”王清林积极传播黎语文化,再到不愿意学习外来的英语而去跳黎族传统舞蹈,以及最后自己下定决心去深圳闯荡,导演对这一系列的呈现便是对黎族少女立春的一种潜意识里的定位。刚开始懵懵懂懂的少女代表的便是黎族文化刚开始的从无到有乃至到发展成熟;对外语的抵抗便是作为代表的她对黎族文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传承的方式,也体现出了她的内心里对这种东西方文化矛盾冲击的一种抵抗心理,是一种黎族文化的代言;最后立春去深圳进行学习无疑是在暗示黎族文化的一种被替代、供别人观赏与这种文化的衰败。影片这样塑造立春这一人物形象,既体现了这位黎族文化的“代表”积极地去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又体现了其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变化,也是她从理想走向现实的一个过渡。

另一方面从王清林作为一个本本分分的乡村教师来说,他平常的教学活动就是对黎语及黎族文化的传播,但是导演却用反面的技法来使得这个人物形象以一种悲剧的形式贯穿在全剧中。他所支持和大力传播的黎语教学几乎没有学生来上课,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还是要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片中王清林上黎语课时与立春一起带着学生玩游戏,通过镜像语言使他更加渺小化并且也更大程度的显出无助感,最后政府的介入和立秋回家才使得他的坚持有了回报;这种由悲转喜的语言叙述风格使得这个人物形象丰富了起来。

“把黎族语言面临的困境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去思考,语言的生存危机预示了黎族乃至多民族的中国文化在今天面临的困境”。然而这个影片也是导演对于黎族文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惋惜与无奈,也正如导演所说的:一曲伤感的挽歌。在这两个人身上也简化的勾勒出来黎族文化的命运和最后的走向,但是,对于包括黎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人民来说,文化、世界在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文化也在传承,只不过一个是在本族,一个是在全世界。在韩万峰眼里全球化的发展下黎族文化的被迫压制而不得不摆在博物馆里,便是一种莫大的惋惜。

二、黎族民族特性

影片在表现黎族民族特性时采用一种纪实的原生态方式将黎族民族特性、民族风情、黎族村寨的生活形态都尽可能的原生态化。导演韩万峰说:“我的这几部民族电影首先从选题和立意上避开了经典民族电影的叙事模式,把镜头直接对准了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最普通的群体生活,用电影剧情的方式把他们的生活回归到真实中来,也许,这样无戏剧强度的情节会失去一些观众,然而,我却得到了一个民族最真实的生活的一面”。“追求影片的纪实性、真实性,最大可能保留影片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是一种美学追求,“而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处理和拍摄手法来达到这一美学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黎族人民的民族特性。

(一)质朴、善良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选用海南黎族人民来演绎,最大程度的体现出真实性。主人公立春刚开始出场给人的感觉便是一种纯洁、朴素、善良、漂亮的形象;这一形象便是对黎族民族特性的一种定义。学习和情感经历一波三折的立春,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侧面叙写黎文化的同时,也是对这个年龄段人物的一种性格定义。槟榔园里跳舞的她在镜头语言描写下就好似青槟榔,虽青涩但有自己的梦想,时而梦幻时而真切,却也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与善良。青槟榔的这种象征手法也是对立春人生的一种体现,青涩就寓意着她的暗恋和她感情表达的方式;槟榔就寓意着这个新时代结的果实势必要比其他人肩负的使命重,也是对她这个黎族“代言人”的一种笃定;片名里的“味”字则寓意着她在传承黎语及黎族文化时的所得所失所感。这种三重合一的转述方式也是导演想要呈现的一种结果,在人物身上勾勒出文化乃至民族的命运转化。

(二)坚强、执着

片中姐姐立秋的所作所为便是一种坚强、自我的表现。在文化传承方面导演没有用任何过多复杂的镜头语境来表现,而是过多地用固定、特写、全景等,这种做法是在叙述姐姐为代表的成熟人物的一种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虽然立秋为代表的这一代人面对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各种诱惑倔强地坚持过,也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发现深埋在骨子里的民族的根。站在姐姐对立面的姐夫王清林便是在反式挣扎的情况下更多的对这种无奈坚持的人的一种鼓励。与其说王清林是古板不如说是自我薄弱。影片中王清林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始终坚持黎语教学是对其坚强、执着、努力地传承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赞赏,也让人对这个乡村教师表示由衷的敬佩。如果说立春是黎语传承的“代言人”,王清林便是黎语的“继承人”。他以传承黎语和黎族文化为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在最朴实的镜头技巧下将这个人物如实的描绘出来,也是用最平凡朴实的记录方法来反衬出不平凡的人物形象。

此外,黎族人民还是勇敢的。在全球化语境的影响下,在民族文化保护、发展,以及存在消隐可能性的当下,黎族人民勇敢的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影片采用同期录音的方式并且70%以上是用黎语对白来叙述故事内容,更大的程度上体现了导演尽可能的保证叙述的真实性和原生态。从小孩到年长者之间的服饰穿戴,体貌特征,说话口吻以及性格理念上都是一种实景的记叙,当地场景的实际拍摄,都将当地特色的风光完美的展现了出来,使人更多的了解了黎族当地生活景象、传统服饰与传统人民形象,也体现出黎族人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面。电视里的新闻联播采用通过立春的“翻译”再度传播,更好地将外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结合,也预示着全球化形式下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在展现原生态的黎族当地生活形态的同时,也随着影片的发展给我们展现出黎族文化生活的一些改变,不仅仅是人也是当地的民俗。采用平视角,以及全景、中景固定景别展现出全球化影响下人们生活的改变,也更好地传达出了黎族质朴而美好的民族特征。

三、总结

槟榔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可供食用,更与黎族人民生活中的婚姻礼仪等有着紧密地联系。《青槟榔之味》这部影片经过导演韩万峰的手来将青槟榔这一果实变得形象化,不仅是对立春由青涩向成熟的过渡,更是对立春代表下的黎族文化的起起落落的发展历程的一个展述。展现出黎族人民为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所做的一种斗争,就像王清林所说的“不会黎语的,还算是黎族人吗?”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在目前社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两者之间的一种冲击与对抗,说明了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人们在成长的概念。

影片中黎族文化的“代言者”立春和黎族文化的“传承者”王清林,两者都对黎族文化报以认同,只不过认同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在外他们都是黎族人,这也是他们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承认。即使他们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努力表现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虽说薄弱,但是影片将黎族人的形象,黎族人的特性,黎族人的服饰、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以及黎族语言都用镜头表达了出来,不仅是对黎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们保护和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呼吁,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闻过,伤感的沉重《青槟榔之味》.电影艺术[J].2006(6).

[2]王一川.“中国之眼”及其它——蒋彝与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J].当代文坛,2012(3).

[3]韩万峰.多民族母语电影创作谈,全球化与民族电影:中国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4]刘琼.论《青槟榔之味》的原生态叙事与文化认同[J].电影文学,2013(13).

曲明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黎族文化传承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