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与审美

2016-01-28卫亚楠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审美艺术

卫亚楠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浅谈艺术与审美

卫亚楠(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学者对艺术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审美不是一种简单的喜欢或讨厌,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感知活动。在过去的美学研究中发现审美经验的过程并不是无法描述的,虽然这些心态很难整理出规律性的东西,但由于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共同性以及建立在这种共同性之上产生的对审美对象大体一致的美感,还是总结出一种共同的审美经验过程的框架。本文主要从什么叫做美,怎样来审美以及影响审美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艺术;审美;审美经验

一、艺术是什么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当凯瑟琳给学生们展示作品《屠宰后的牲畜》时提出问题:“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判定?”学生之一贝蒂说艺术是有标准的,需要技巧,讲究构图、色彩以及主题,任何一个方面的突出都可能使一个作品成为一件艺术品,没有表达出来的则不能称为艺术。可是艺术有真正的所谓“标准”吗?凯瑟琳随后展示了第二幅图片,她小时候为母亲生日所画的一头奶牛的图画,学生们表示这不能算作艺术品,但凯瑟琳说她的母亲认为就是。第三幅画是一张她母亲的照片,学生们认为这只是一张快照,不能算作艺术,凯瑟琳说如果这张照片是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呢?贝蒂说必须有人来说明它是艺术,凯瑟琳问道:“那么,谁才是这个‘合适的人’?”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里的“发现”并不只是说“看到”美,更要懂得“欣赏”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称赞一道菜“简直是艺术品”或是一个人的长相“真漂亮”,但并不意味着这道菜是真正的艺术品,也不意味着这个人的长相符合所有人的审美。当我们赞叹风景如画时,只能说大自然的美鬼斧神工,而不是人工创造的美。而有些自然美,通过人类的审美、精神寄托,“人化”为艺术品,通过联想与想象赋予它神韵与“人性”,比如望夫石。它本来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当它被赋予人性时,一位望眼欲穿的妇人便呈现眼前,一件自然景物就这样成为了“属人”的艺术品。这说明美是有一定标准的,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在影片中,凯瑟琳讲到梵高的作品,不愿为世俗的审美而改变自己的风格,以至于有生之年他的作品一件也卖不出去,穷困潦倒。但如今,不论是《向日葵》还是《星夜》,他的任何一幅作品都可以卖出天价,社会名流以拥有他的作品为荣,艺术课也永远离不开对他作品的解析。通过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梵高的作品没有丝毫变化,但人们对他作品的审美态度却大相径庭,这是什么原因呢?凯瑟琳说,他作画不是画他看到的,而是画他感受到的。人们之前不能理解他,但现在发现了他画中精美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这说明审美是不断变化的。

二、审美经验的过程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口味和审美经验不尽相同,但由于人类生理和心理本质的共同性,会有一种类似的审美过程框架。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看到一个审美客体时,都会经历相似的心理过程。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就体现了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这是审美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由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构成,荷塘在月光下的景象引起了作者的审美注意,伴随着这种审美注意,作者对这种“另一番样子”有了一种预期的状态,形成了审美期待的心理状态。不论是对荷花的描述,对月光的描述还是对蝉鸣蛙声的描述都表现了审美的第二个阶段:高潮阶段。在这一阶段,作者经历了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和审美领悟三个层次。本来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在去往荷塘的路上也有些孤独和寂寞。当看到荷花如同舞女的裙,洁白无瑕如同刚出浴的美人,缕缕清香又像远处飘渺的歌声时,作者的心情仿佛也好了起来。当听到蝉鸣和蛙声的时候,羡慕它们的热闹,又感慨自己什么也没有。随后联想到采莲,又怀念起江南。当他不知不觉已到自家门前,推门发现妻已熟睡时,仿佛心情才真正的平静下来。审美的第三个阶段延续阶段也就是审美回味和审美心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虽然没有对荷塘念念不忘,但审美主体,也就是作者本人不再处于审美高潮阶段的心理状态,回归持久的平静状态,这正是一种审美的回味。

三、审美的影响因素

艺术的标准是什么呢?再以影片中那幅《屠宰后的牲畜》为例,贝蒂认为它怪诞丑陋,不能称为艺术,杰斯丽则认为这幅作品带有侵略性和色情。由此可见,同一件作品经过不同的人来欣赏,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上面提到过,审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些带有主观性的观察又会给审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审美主体的情感影响审美。一个人在审美时的情感不但会影响他的审美态度,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审美客体表现出的情感状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百花盛开,百鸟齐鸣是一派盛世景象,但战乱却使得国破家亡。作者的心情沉重,因此就连看到花鸟也高兴不起来,他眼中的花开仿佛也是在流泪,鸟鸣也是在哭泣了。这就是由于审美主体自己的情感状态影响了他眼中审美客体的情感状态。另外,情感还包括对审美客体的喜好程度和亲密程度。

其次,审美主体的个人经历影响审美。余光中的《乡愁》让很多海外华侨落下泪来。但若没有那种背井离乡的经历,只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感情,却无法升华到精神上的共鸣。

再次,审美主体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审美。所谓“行里人看门道,行外人看热闹”。一幅画,专业人士会从笔触、色彩、情感等方面来鉴赏,而我们却只能说“好看”或“画的很像”,甚至一些作品完全看不出所以然来。

综上所述,审美的主观性会导致差异,因此很难去给“艺术”下一个标准的定义。但随着审美文化的发展,艺术从最早的技艺,到发展出天文学、文学、音乐、几何等等门类,再到舞蹈、园艺,以至于电影、电视作品,甚至东方明珠、黄埔江大桥这样的现代化建筑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艺术已经从物质方面渗透到精神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然,还有一些客观性的因素影响着审美。比如时代性。唐代以肥为美,很多美女十分丰满,但现在女孩子都追求苗条。再比如民族性。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我们常讲“望子成龙”,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成为天之骄子。但在国外,龙的形象却被颠覆了,很多地方都将龙看做邪恶的化身。另外,在中国黄色象征着富贵吉祥,但在叙利亚,黄色则象征着死亡,被认为是恶兆。这就是由于时代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审美差异。

四、总结

对于艺术与美学的研究数不胜数,无论是遥远的太空,还是地下的宫殿,相信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在等待人们的探索与发现。而艺术也从离我们很遥远的一门学科,逐渐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散文[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猜你喜欢

审美艺术
纸的艺术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