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理论普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6-01-28严海燕江苏省杂技团224000金重庆建湖县文化馆2247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研讨

严海燕 (江苏省杂技团 224000)金重庆 (建湖县文化馆 224700)



杂技理论普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严海燕(江苏省杂技团224000)
金重庆(建湖县文化馆224700)

杂技自诞生以来,已历经千年的衰荣更迭。旧社会,杂技是社会底层百姓走街串巷的谋生技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杂技事业的繁荣发展。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杂技已从“街头艺术”升级为“舞台艺术”;从“穷苦文化”转型为“大众文化”,并作为“名片”走向国际。但长期以来,由于偏重具体项目技艺技能的训练提高,对杂技理论学习研究、普及教育重视不够,致使理论发展相对缓慢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杂技要持续生存传承、发展繁荣,理论知识普及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杂技艺术理论发展短板的成因剖析

当前,杂技理论普及教育实践缓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理论功底不实。杂技的传承依然走的是“师带徒”的传统模式,缺少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体系。杂技教员大多是由优秀演员退役转任教练岗位,其优点是基本功扎实,舞台经验丰富,对曾演训过的技艺项目认识较为深刻,但缺乏系统的转岗业务培训,教学教育理论程式化、陈旧化,不善激发学员自主求学的激情,“灌输式”教学现象依旧普遍。

2.忽视理论研究。一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杂技团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压力,因此只能将主要精力倾注在技艺发展上,多排一些“短平快”的节目,能够低成本、高速度地打开并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效益。而相对抽象,效益不高的理论研究教育就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政策导向偏重于节目的生产研发,对理论研究扶持、鼓励不足。不少杂技团醉心于打造新节目参赛获奖,因为奖杯证书时实实在在的政绩,能赢得领导的关心重视。

3.不善总结提炼。杂技演职员自小就“弃文从杂”,将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段用来训练杂技技艺。虽然很多杂技培训机构或杂技团也开设文化教育,狠抓教学质量,鼓励演(学)员读书看报,加强文化素养,但见效甚微,演(学)员的学习热情、主动性、自觉性等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杂技从业人员虽有一定的艺术功力,但难以升华到理论层面。

4.危机意识不强。调研发现,杂技从业人员自觉自愿地研究杂技理论、观看赛事视频、网上搜索学习资料、虚心聆听专家讲座的人是凤毛麟角。究其成因,一是眼界不够开阔,交往圈子有限,难以见识到真正的艺术大家,领略大师风采,久而久之,渐失敬畏心理,日渐形成自大狂妄的性格,看不见山外山,想不到人外人。二是惰于学习,勤于享乐。少有人在闲暇时间主动思考探讨业务,研究精彩视频,把握杂技发展的方向趋势,洞悉国内外艺术大师们的创作理念,从优秀作品、名家讲座或文章中吸收“养分”为我所用,。

二、杂技艺术理论发展薄弱的弊病日益凸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下,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技巧展示、内涵表述、舞台呈现等要创新,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架构之上,所有新思维、新创意都必须在科学合理的逻辑理论体系内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否则仅仅是美好的不切实际的空谈畅想。

1.教育水平的短板,不利于技艺传承普及。一是教学方式传统呆板,缺少灵活性。由于缺乏理论根基,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连贯性、逻辑性不足,难以准确把握轻重缓急,仅仅依据经验教学授徒,依然使用“棍棒式”“逼迫式”等粗暴简单的授艺模式,不善运用“激发式”“点醒式”的方法技巧,导致传承效率低、周期长,难以提起学生训练学习的兴趣。二是理论模糊,表述不清,令人难以准确把握教练的训练意图和演练重点,沟通鸿沟明显。

2.理论基础的不足,不利于技艺创新提高。近年来,在工作过程中接触过不少杂技教练,论创新,大家想法创见颇多,比如对《大跳板》的改良设想:将“站肩式”接人改成底座站立双手接人,尖子演员在空中腾跃翻转后,双手倒立,着落于底座双手之上(类似于对手倒立)。这个设想够创新、够大胆,但有违人体工程力学规律,尖子演员在下落时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底座需通过全身“卸力”后才能站稳,试图依靠双臂之力就能稳稳地接住,这是极难实现且充满危险性。由此可见,想法虽多,但大多脱离理论实际,不仅不能有效促进技艺的发展创新,还使演(学)员跟着多走弯路、错路、险路,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无味耗费及徒增伤病。

3.思想观念的落后,不利于技艺超越突破。就书法而言,每位书法大师都是从临摹起步,在反复的临摹过程中渐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杂技的创作创新也有相似之处,每当在电视、网络上看到一个能使眼前一亮的节目作品,首叹其新颖独特的创意和意境深远的编排,其次欲效仿引进,并注入自己的设想,实现提高改良。但提到模仿、克隆,很多人会不屑一顾,尽显鄙夷之色,高傲地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却不知这是一种“临摹”的过程,是实现超越的前提。

三、杂技艺术理论教育发展的举措

杂技发展理论先行,在杂技保护传承、普及创新、升级转型面临瓶颈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理论普及发展的积极意义,着力推进理论知识的研究、普及与运用势在必行。

1.全面提高杂技师资队伍理论水平。一是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分批次地选派优秀教职员到师范类、体育类大专院校进修教育理论、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等相关科目知识。二是积极动员、组织、派遣优秀教职员参加各类杂技发展论坛,借助交流发言、专家讲座、主题研讨等途径丰富理论知识。三是观摩杂技赛事,旁听专家评审,参与赛后总结研讨。四是订立教职员年度撰写理论文章篇幅指标,鼓励优秀论文发表刊载或参与征文比赛,鼓励教练、演员将实践经验总结凝练成理论文章与同行分享。

2.邀请国内外杂技名家大师讲课授业。在这方面江苏省杂技团的做法值得借鉴参考,该团每年都会生产一些新的节目作品,他们根据作品类别、特点聘请不同的编导等制作人员。如业界耳熟能详的何晓彬、陈士争、黄国庆、王建民、张速超等编创人才。在完成作品编排打磨之余,邀请他们举办2——3场的主题讲座,将他们的见闻、经验、感悟等与该团的演职员工分享,或就某个议题展开研讨等,先后举办了《东西方观众对杂技表现形式偏好的异同点把握》《轻蹬技类杂技训练难易点及注意事项》《杂技道具机械化电气化发展设想》《天地宝藏杂技主题晚会舞美特点评析》等讲座,通过大师们结合案列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该团演职员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3.造浓自研自修的学习氛围。定期组织演职员工集体赏析国内外杂技比赛、精品节目集锦、太阳等国际知名团体主题晚会、央视等媒体展播的精品杂技视频等,共同挖掘探讨其技巧构成、创排思路、训练路数、主题表达、舞美设计、灯光切换、音乐运用、道具功能创新、现场氛围营造等,吸取消化其经验做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训练和节目研发上。

4.周期性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以各级杂技家协会为牵头单位,定期组织区域内优秀杂技工作者、编剧编导、音舞美技师及社会各界知名文艺人士,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杂技艺术名家等相关专业人才举办各类杂技理论专题研讨活动,汇总融合各地各团的经验教训,促进区域内杂技事业稳步、高效发展;探索出与区域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文化资源等相适应的杂技艺术发展路径。并将研讨现场摄制编辑成教学视频,将各类发言、提问、讨论等形成文字,编辑成书,便于研讨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扩散,最大化发挥研讨成果的实际效用。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研讨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