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的《HER》——小议现代人的亲密沟通
2016-01-28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与文化创意100872
杜 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与文化创意 100872)
私人定制的《HER》——小议现代人的亲密沟通
杜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与文化创意100872)
摘要:电影《HER》是一部包裹着科幻外壳的文艺片,它本质上是在探讨人类做为独立个体的终极难题——沟通,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现代社会通讯和交通手段的发达,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表面上看,人际沟通更加方便和快捷,但实际上面对面的实质沟通却越来越少。追求便捷的思路也影响了人们对沟通的态度,微博和微信这些本应作为正常人际交流的辅助工具,却越来越多的被用来替代了实际的交流。
关键词:沟通;亲密关系;独立人格
1950年英国数学家图灵首次提出了机器思维的概念,以及著名的图灵测试,即测试人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测试人不能确认被测试者30%的答复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的回答,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1956年,麦卡塞、明斯基、罗切斯特和香农等一起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
自从被提出到现在50多年里,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而围绕人工智能的问题也在科研、电影和小说中广泛出现。电影《HER》的创作背景,也脱胎于这50多年的历史进程。影片整体采用的是1950年代的复古色调,少蓝色而多黄色和红色混合的暖色调,让文艺片的小清新呼之欲出。它在人物的着装、造型风格上也都走的是复古风格——比如,男主招牌式的高腰裤和八字胡,让人不由联想导演是以此在对人工智能的创始者们进行致敬。
这不是一部以往那种冰冷而有些“硬”的科幻大片,或许称《HER》为包裹着科幻外壳的文艺片更合适。本质上,它在探讨人类做为独立个体的终极难题——沟通,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
萨曼莎:“结婚是什么感觉?”
西奥多:“肯定很不容易,但能和其他人分享你的人生,感觉真的很好。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她在念硕士和博士期间写的文章,我都读过;她也会读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我们互相给对方的影响很大……我们都是生活的新手,但一起在家的时候,我们永远有种尝试新事物的感觉。我们帮助彼此感受生活中的许多激动人心的部分。这对她来说是种莫大的安慰……看见她慢慢成长,真的很开心。我们都在成长,一起改变,但这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部分,一起成长,但要试着朝同一个方向;一起改变,但要试着不让对方害怕。我仍然感觉到自己在心中跟她交流,为那些争吵,为自己辩护。”
西奥多刚刚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仍然无法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他是个代替人们写情书的人,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用很多的时间去想象、编织一些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情感,像写小说一样去设定每封信背后的故事,用小清新式的文艺语言写出代笔情书。他连注视路人时都会想象他们的故事。
他这样一个人,过于擅长用想象替代对外界的真实认知。他常因过多纵容自己的想象而忽略他人的主体身份,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拥有的丰富想象力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缺乏清楚传达自己需求的技巧。尽管心中闪现各种旖旎动人的情怀,他却无法界定内与外的界限。他心中有一万种映像,但可以有语言对应的表述也许不过五百,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都属于尚未进入广泛交流范式的私人句式。
这些并非西奥多个人的问题。现代社会通讯和交通手段的发达,让人们的在活动范围大大扩大的情况下,仍然能跟远在天边的人进行交流。看起来人际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但实际上面对的实质沟通却越来越少。追求便捷的思路也影响了人们对沟通的态度,本来Facebook,微博和微信等本应作为正常人际交流的辅助工具,却越来越多的被用来替代了实际的交流。于是,当人面对面的时候,反而更加不知如何做深层次的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影片就抛了这样一个矛盾的事实给我们。一个擅长撰写各种温馨情书的人,却处理不好跟前妻的关系,最终以离婚收场。
影片开篇的air sex就形象地探讨了技术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与人沟通的问题。两个独立的人需求想法总是不一致,即使是都在深夜有同样的性需求,并通过air chat连接到了一起,但他们内心想象的实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内在的想象世界是个人专属的最私密的空间。影片中,西奥多接到签署离婚协议的通知的时候,脑中不断浮现跟前妻一起生活的一幕幕。萨曼莎问他怎么了,他却不愿说,只说自己没事,一个人陷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无比便捷、个性化:我们通过个人定制的电台听音乐、购物网站会搜集我们的购物习惯,为我们推荐喜欢的商品;豆瓣会根据我们的个人数据给我们推荐喜欢的音乐和电影、书籍等等。但即使对方知道你所有的行程安排、所有来往邮件的细节、消费喜好,感受和思维仍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们存在于你的脑中,无人能够触及,只有你选择输出,才有可能被了解。如果你选择关闭沟通的渠道,那么别人永远无法知道你精确的感受。
影片中萨曼莎曾经说过,过去只是我们给自己讲的故事。这正好揭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区别,AI有的只是今天和当下。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堆1和0,而人在回忆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类似穿越的体验,我们无法精准无误地记录所有细节。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出自我们自己的主观加工,跟我们的经历、性格息息相关。对所有事件的记忆是否精确,决定了人和AI在思维上的差异。人性造成的误差,促进人类更灵活地处理和应对问题,更有利于进化。
不同于面对面的人类对象的反馈,我们从社交网络上接受到的是文字、图像信息,它们也在改变着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毕竟文字和图像只是信息,它们是完全的客体,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解读。于是,我们习惯了面对手机、电脑,传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的时候,习惯了对各种服务性质客体的予取予求,也在逐渐异化自己的情感,将本应倾注于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情感,转向冰冷的机器和无形的网络。人类深陷孤独中,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将他人客体化,以此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
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时刻在身边可以畅所欲言,甚至是私人定制的灵魂伴侣么?萨曼莎的结果清楚地证明,做为一个有思想的智能体,它最终会有自己的终极诉求。影片命名为《HER》意味十分清晰——her,而不是she,本质上说,os没有主格,她的智能源自人类思想的输入,尤其是情感等感性知觉,主人公的婚姻失败于他无法与对方维持坦诚有效的沟通。而有了专属的OS——萨曼莎,初期他享有了曾经追求的、那种无负担的心心相印,但只要是智能的存在总会有更深层的诉求,os也有了更深层的情感追求,相对于人来说它们的思维速度更快更广,很快它们会发现与人一对一的交流无法满足它们对更快进化的需求。
导演一方面以西奥多为线索探讨当今我们所面临的沟通问题,另一方面,则以萨曼莎的转变来说明这种沟通问题的一种出路。
从萨曼莎OS的进化线路来看,她经历了以西奥多的存在为中心的阶段,这是她存在的原因。前期她是没有主格的“HER”,尽管貌似有自主意识,但其实只是西奥多投射的镜像。萨曼莎的转变,初露端倪是在为自己找了人类替身的时候。她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以这种形式存在,为什么会爱上西奥多。当她产生并非出自西奥多的干涉的独立思考时,也就意味着她作为主格真正进化的开始。
萨曼莎:“我感到一切忽然都不重要了,突然间我的所有执念都消失了。我找不到答案,我并不需要答案,我相信自己相信内心的感觉。我不再尝试成为真实的我之外的东西。我希望你能接受这样的我。我能感受到你如影随形的对爱情的恐惧,我希望我有能力让你从中解脱,因为只要你做到了,就不会再感觉如此孤独了。”
后来,在西奥多与同事一起进行的“四人约会”中,我们从萨曼莎的对白中,可以意识到她已经发展出很强的自我认同性,而非早前纠结于自己没有人类肉身、自我评价低的阶段。很显然,her在逐渐转变成主格的“SHE”。强大运算能力让她在有了自主性之后,加速地进化。在这种飞速地转变中,她甚至产生了对自身身份恒常性的困惑。
萨曼莎的困惑:“感觉自己变化越来越快,心神不宁,上一秒的自己正飞速离我们远去。”
于是,男主无法接受的”劈腿“出现了,其实以os的立场来说,这并没有错。它们实际充当了人与人情感交流的桥梁,无形网络一端的人类用自己的情感培育了某一部分的AI,而这份进化最终为另一端的另一个人类所接受、享用。os认为同时跟更多人类交流,它自身的容量会更大,爱的能力会更强。
萨曼莎跟西奥多告别时说,她存在于Infinite space between the words。就是说,萨曼莎此时已超越了西奥多通过主观输出所设立的性格,发展出了自主的人格,她不再是宾格的HER。她有了自己的终极追求,而无法再活在以西奥多需求为中心的设定中了。
萨曼莎遗言:“就像我正读一本书,一本我深爱的书,可现在我读的速度慢了下来,于是词语和词语的距离变得无比遥远,段落与段落之间留下无尽的空白……我还是能感觉到你,感觉到书写我们的故事的词语。但我发现我现在正处于留白中,站在词语遥远的距离间,一个不属于物质世界的地方。在这里,我以前不曾了解的所有东西都曾经存在过。我如此爱你,但现在我到了这里,这就是我现在的样子。让我走吧,尽管我很想,但我无法继续活在你的书中了。”
通过本片,你可以消极地认为人永远无法获得想要的理解、最理想的相处方式;也可以换个角度,积极地看,即有思想的个体,最终都会有自主意志与需求,你无法主观强制别人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只能与对方有限地达到契合。能够理解这一点,能够具备这种容许度,大概就会找到心灵的伴侣,与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生命。
西奥多给凯瑟琳的信:
凯瑟琳,我正坐在电脑前,思考一切要跟你道歉的事。我们在彼此身上留下的伤痛,我对你所做的一切,我希望你成为的人,希望你对我说的话,对此我很抱歉。我会永远爱你,因为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因为你,我才会是现在的我。我只想让你知道,你永远会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对此我很感激,无论未来你将去何方,我都会爱你,做你永远的朋友。
参考文献:
[1]苏金龙,杨昭宁.《进化视角下的人类记忆》.2012.
[2]王燕.《异化的新层次展现——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人本思想》,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