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场域理论视角看中国“抗日神剧”的生产失范

2016-01-28王浩文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王浩文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10000)



从场域理论视角看中国“抗日神剧”的生产失范

王浩文(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10000)

摘要:抗日题材电视剧一直是风靡荧屏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但是其中剧集的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近年来荧屏上出现了“抗日神剧”。本文将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角度出发,透过“抗战神剧”生产失范的种种荧屏表现,分析存在于“抗日神剧”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场域内几个主要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和左右它们位置的主要因素,探讨抗日题材电视剧在生产阶段出现了哪些失范才会演变成畸形的“神剧”,旨在反思当下抗日题材电视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中国抗日剧能够健康发展,承载应有的精神价值、肩负必然的文化担当。

关键词:抗日神剧;抗日剧;电视剧生产;场域理论

抗日题材电视剧一直是风靡荧屏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但是其中剧集的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剧集仅仅是以抗日战争为故事发生背景,剧情严重违背日常逻辑,内容大量夹杂言情、奇幻、武侠、悬疑等元素,艺术加工过分夸张,进而上演了一幕幕闹剧、雷剧、狗血剧。这些剧集被人们统称为“抗日神剧”。目前,“抗日神剧”在观众吐槽、专家批评、业界诟病的重重“围剿”下依然不断的出现在荧屏上。本文将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抗日题材电视剧在生产阶段出现了哪些失范才会演变成畸形的“神剧”,分析存在于“抗日神剧”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场域内几个主要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对抗和制衡。

一、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布迪厄其文化社会理论基本构架建立的重要基础。布迪厄认为“从解析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将在每一种地位间所拥有的关系认定为一个客观的大网,或者说是一种结构框架,这就是场域的定义。”1进一步来讲,“每一个场域都是一个独特的空间、一个独特的圈层,同样也是一个具有不同规则的游戏圈,这种游戏圈使得艺术场和经济场以及法律场具有完全不同的游戏方式。但是,他们又因为资本种类的相通而具有相对统一的联系。”2可以把每一个场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特游戏规则的敞开空间,在这样地空间里充满了犬牙交错的权力、起伏不断的力量和身处其间的游戏者利用规则的谋划和角逐,这些都在随时随地的改变着场域中的不同资本的存在形态和份量格局。因为场域中的行动者的位置是由其在这个空间中的权力或者资本的质量与数量的分布来决定的,所以一切场域都被权力场包含在内,都和权力场有着控制与妥协、制约与反抗的关系。从这种角度看来,场域像是一个“角斗场”,内部时刻进行着关于权力、力量和地位等资本形态的较量。

只有把抗日题材电视剧的生产置于场域理论的视角下进行考察,才能清晰地发现剧集的生产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它们在如何的迎合与妥协中才演变成了“抗日神剧”。

二、“抗战神剧”生产失范的荧屏表现

1.架空历史

现在许多横行荧屏的“抗日神剧”不仅没有反映历史而且把人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知严重扭曲。比如《抗日奇侠》《向着炮火前进》等“抗日神剧”没有任何史实的根据,只是简单的把故事背景设置到抗日战争时期,而主要的内容是言情、奇幻、武侠、悬疑等。当下“抗日神剧”解构抗日战争,在内容上虚化甚至消解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等主题,而是着重强调个别具有神奇技能或特殊装备的奇侠对战争胜利的决定作用;形式上削平历史的深度,忽略了故事在抗日战争背景下与时代的联系,平面化地呈现着一幕幕闹剧、雷剧、狗血剧。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解构,究其原因是对历史的过度消费。同时,它会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对于战争和英雄的错误认知。这种引导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改写着人们的历史观。

2.炒作严重

当下的“抗日神剧”仅仅以迎合市场需求、消费热点和观众口味为创作目的,市场化运作过于严重,忘记了自身引导精神价值的文化担当。为了赢得利润和收视率,剧集在生产和宣发的环节可谓“费尽心机”,比如在电视剧《抗日奇侠》中有着离奇且血腥的“手撕鬼子”情节,剧集在宣传的过程中竟然主动把“手撕鬼子”这一情节作为噱头进行宣传;在电视剧《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兵排》的推广中则是主打剧中的“女尼排”。“最后,抗日剧情节更倾向于暴力与色情的消费。消费主义使抗日剧情节加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意味。”3利益裹挟着理想,商业诉求消解着文化担当,抗日题材应有的精神价值也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渐渐冲刷殆尽。

3.过度娱乐化

内容的过度娱乐化有两点表现最为突出。其一是视觉效果的刻意化。为了吸引广大的年轻观众,“抗日神剧”在选择演员时的偶像化倾向和追求酷炫的视觉效果。比如在电视剧《向着炮火前进》中吴奇隆饰演的主人公,在炮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身穿皮夹克,骑着哈雷摩托车。即使在战场上,他发型也从不凌乱,而且竟然还会胜利后自带欧式豪华沙发摆好造型。其二就是战斗过程的游戏化。通常战斗的情节会将交战双方设置成拥有神奇技能或特殊装备的主人公和愚蠢胆小、毫无战斗力的鬼子,因为双方“实力悬殊”所以战斗的过程更像是主人公在戏耍鬼子,无论怎样主人公都不会死,鬼子总会伤亡惨重。抗日神剧通过这些游戏化的战斗过程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催生出扭曲的、过度的娱乐化效果。这样就使剧集丧失了抗日题材应有的严肃和深刻,内容流于滥俗,甚至污染了荧屏环境。

三、抗日神剧生产失范分析

电视剧的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相互作用,形成联系紧密的链条,因此我们把剧集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看作是一个场域。根据场域中的资本比重和力量对比,可以划出以广电总局为代表的管理机构、以影视制作公司为代表的生产机构、以电视台为代表的播出机构和代表消费力量的观众等几个主要的行动者。

几个行动者当中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在场域内的位置最为相近。制作公司要先把剧集卖给电视台而电视台再将剧集推向观众。观众认可的剧集获得了高收视率,才能通过广告、版权、周边等多种形式带来充足的资金回流,保证商业循环完整地持续进行。正如布迪厄曾经以新闻界为例来论述电视和商业的关系一样:“新闻界是一个场,但确实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4这样的论述对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同样适用。传媒经济场域通过收视率牢牢地控制着电视剧生产场域,同时电视剧生产场域又会对与其有关的部分场域施加影响。在传媒经济力量的支配下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为获得高收视率而在剧集生产场域中进行的一系列运筹和操作,正是传媒经济和剧集生产两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观众的反响、媒体的评价、业界的判断都是剧集生产对其它场域的影响,甚至优秀的电视剧还能成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

剧集收视率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场域中代表消费力量的观众。抗日神剧为了能够吸引最多观众的注意,肆意寻求产生于当下各类文化场域中的“猛料”,强行添加进抗日剧制作,内容上借力于引导抗日剧观众民族情绪化的审美志趣和当下流行文化中的恶俗成分,因此产生了炒作严重和过度娱乐化等问题。在这个被媒体网络缠绕的年代,所有人都无时无刻不处于媒体的巨大场域之中。“人们发现自己与他人都共同地生活在同一个几乎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媒体网络中,谁也无法挣脱其强大的影响力。”5观众都会或多或少地关注这些被媒体批评声浪“围剿”的剧集。比如电视剧《抗日奇侠》虽然是一部神剧,但是正是因为“手撕鬼子”等雷人情节备受争议,接连不断的舆论批评在无意中推波助澜,促成了剧集收视火爆。因此“《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6制作公司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做出这样粗制滥造的神剧,剧集制作成本下降。电视台的购剧成本也会相应减少。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纷纷有意或无意的“合谋”使一部部抗日神剧开始横行荧屏。这样也使抗日神剧陷入了一个越拍越烂、越烂越播、越播越火的怪圈。

广电总局是剧集生产场域中权力的代表,它将政治场域的影响施加于此。导演徐纪周曾在剧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结果“接到整整两页纸、长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个关于日军乔装成八路,深入山西五台山腹地寻找八路军指挥部的情节被删除了,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7于是抗战神剧中的鬼子都是愚蠢胆小、毫无战斗力可言的脸谱化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扁平的符号。尽管广电总局也在早在2012年5月就曾严肃批评抗日剧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批判抗日人物设定夸张,但是“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回忆,自此每投拍一部剧,他都会找相关行业部门的领导仔细咨询政策。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抗日剧最安全。”8因为抗日剧是投拍“最安全”的题材所以大量资本涌入了相关剧集的生产,因为追逐市场风向所以制作方在选择抗日剧后又会架空历史来塞入言情、奇幻、武侠、悬疑等诸多新奇元素。在权力的默许面前,市场怂恿着资本大量流向了抗日神剧的制作和播出,渴求资金的快速回笼和收获暴利。

四、总结

“抗日神剧”风行荧幕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失范行为。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广电总局、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观众等几个分别代表不同权力和资本类型的主要行动者,在场域中受到政治导向、利益追逐、审美志趣等因素的左右,进而发生过度集中的资本流动和畸形变异的文化生产。希望中国抗日剧能够健康发展,承载应有的精神价值、肩负必然的文化担当。

注释:

1.(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3-134.

2.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34.

3.李津竹.消费主义视角下抗日剧的变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76.

4.(法)皮埃尔・布迪厄,许均译.关于电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4.

5.王一川.媒体网络缠绕与艺术公赏力[J].南方文坛,2014(5):5.

6.7.8.范承刚,邵世伟.“抗日”这门生意[N].南方周末,2013-03-07(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