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音乐的角度看音乐写作技术的发展
2016-01-28彭与周武汉音乐学院430000
彭与周 (武汉音乐学院 430000)
从电子音乐的角度看音乐写作技术的发展
彭与周(武汉音乐学院430000)
摘要:本文概述的主要内容,以西方电子音乐为观察、研究的参照对象,在总结归纳了传统音乐中写作特征的同时,针对近100年以来(20世纪之后)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为,以大约50年为一个单位,把20世纪音乐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部分,并列举其中某些“from……to……”内容展开了回顾与提示,以阐明电子音乐这一音乐类型的产生由来,以及电子音乐与非电子音乐作品间的区别与关联等问题。
关键词:电子音乐;20世纪音乐;传统音乐
一、20世纪以前的某些音乐写作特征
1.从观念上讲,人们普遍认为“振动频率固定”的乐音,在艺术价值上要高于各种噪音;“符合声学标准”的协和音响,在审美意义上要高于各种“不协和”音响;
2.在实际的音乐演出中,所用的也都是“带有自身泛音体系”的合成音;也就是说,那种不含有泛音的“正弦音”——它也是乐音——不可能通过传统声学媒体得以实现;
3.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乐音都从属于一定的调式调性体系并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础上;
4.直到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之前,音色在欧洲管弦乐中都认为是“陪衬”和“不太重要的”;音色的改变、流动与配置,需要建立在“不改变主题旋律本身”和“不改变和弦共鸣”的基础上——(这种对音色的相对不重视,来自中世纪“即兴配器”的遗风——施图肯什米特第37页);
5.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才能听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迄今为止,作曲家们还仅仅只使用了整个音响世界中很少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表现要求,必须要突破传统音乐的基本标准,去开拓音乐世界中尚未涉足的广阔处女地。
二、20世纪中音乐写作特征的某些变化
1.50年代之前
从调式到半音阶,从调性到无调性,从半音音乐到序列音乐,从音高序列到整体序列,从音级到音程,从音列到音集,从音高到音色,从音色到音响,从音高旋律到音色旋律,“音色旋律”——“一个声部一件乐器”,“点描织体”——“一个音级一件乐器”,从乐音到噪音,从乐器到响器,从平均律到微分音。
浪漫主义结束以后,音乐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极富“创新性”“革命性”“多元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音乐时代的以上三种特性,特引用“50年代之前”这一部分进行简要阐述:
(1)创新性:上述这些新的创作思维足以证明一切,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从某种角度看更像是发明家;
(2)革命性: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创新性”的升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20世纪前50年里的这些音乐创作理念中的创新,其程度已经大大的超越了以往任意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无论过去的音乐如何发展,都未能摆脱传统和声以及调式对音乐作品的束缚),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大都在作出不同的尝试,以推翻那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以“和声调式”作为音乐的结构力的全新音乐体系,他们这种“破旧立新”的激进态度,使他们更像是革命者。正如名言所说:“艺术总是超越时代的,走在时代的前面”。事实也正是如此,在这个充斥着战乱与动荡的年代里,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大作曲家都层亲身经历、参与和体验过战争、游行……如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贝尔格等等,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音乐唤醒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奋起抵抗以改变现状;
(3)多元性:不同的作曲家在其对传统创作理念的革新过程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个性化方式的必然结果。其实上面所列这些已经被纳入了音乐史的,并已经被一一贴上了不同作曲家“个人商标”的种种创新发明(如音级集合:阿伦福特,音色旋律:勋伯格等等),远远不足以反映出当时的作曲家、艺术家对于革新的热情,还有很多很多在当时来说非常新颖的理念、观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形便夭折了。
随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音乐”的出现,50年代后,音乐创作创新的程度较50年代之前绝对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2.50年代之后
从“声学复合音”到“人工正弦音”(“合成音”与“纯音”);从“纯粹正弦音”到“人工合成音”(“非和声性泛音”或“音色噪音”);从“音高噪音”到“音色噪音”;从“自然噪音”到“人工噪音”;从“艺术音乐”到“技术音乐”;从“抽象音乐”到“具体音乐”;从“演出音乐”到“磁带音乐”;从“预制播放”到“适时处理”;从“再现乐谱”到“实现乐谱”(realizationn score;representational score);从“电子音乐”到“混合音乐”;从“对比美学”到“复制美学”;从“互相似性”到“自相似性”;从“时代声音”到“声音时代”;从“声音音乐”到“声学音乐”
其实,音乐本身的发展,是有其本质规律的。音乐的产生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作材料,其次是围绕着创作材料产生的发声媒介,最后才有了基于这两点而产生的其他各方向的发展于创新。例如传统音乐就是确立了以“乐音”为基本材料后,又经历了所谓的“声乐时代-器乐时代-电子音乐时代”这一音乐发展的大轨迹,而音乐其它方面的拓展于创新(如和声、调性、配器、体裁等等),都是穿梭于这一大轨迹中的各个分支。
我们都知道,“电子音乐”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它从本质上改变了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乐音到声音),可以说,“电子音乐”的出现使音乐的发展“不得不”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小夫.《从两部作品的比较看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3).
[2]张小夫.《电子音乐的第一次浪潮:磁带音乐》.乐器,2001(04).
[3]邓懿.《试论中国当代电子音乐的艺术创新》.黄河之声,2008(07).
[4]周琰.《电子音乐发展现状概述》.光盘技术,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