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说起

2016-01-28西北师范大学7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郎世宁皴法气韵

马 通 (西北师范大学 730070)



从“影”说起

马 通 (西北师范大学 730070)

“影”在《广韵》释为“形影”,《集韵》中为“物之阴影也”。至于“形”和“影”,《列子·天道篇》中记载“形动不生形而生影”,这里的“形”实际上为“轮廓形”,诸多画论中提到的“形”则完全包含着“型”,而“影”即使在写实的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没有直接的表现,且一直弱化二者,而西方写实绘画对形、型、影则是用尽一切办法真实的再现。

魏晋时期,山水画、花鸟画还未独立成科,作为主流的人物画均以线造型,且多粗狂简练,由于这一时期的画作真迹没有传世,或许魏晋墓砖壁画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古画之略,至协始精”,却还是以线条勾勒造型为主。但这在凹凸画法传入以后,对于晕染与高光的应用,绘画从而更加精妙。凹凸画法是对“阳”与“阴”的描绘,所晕染的部分是大多为“阴”,即暗部,这个范围包含着“影”因而使得画面的立体感加强。后在山水画中出现诸多皴法,就是对“山有面则背向有影”的“影”进行间接描绘,皴法同时包含着山石的结构形态。另外,写意的笔墨也有浓淡轻重的变化,这当中除了所画物体本身的明度之外,就是对于阴影的间接表现。可以说凹凸画法与皴法更多是在“形妙”的基础上进一步“造型”,而写意的笔墨是在高度概括“形”并且要“以形写神”达到“气韵生动”。

文人画概念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传统绘画中主流与写实相去更远,写实则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匠”。自苏轼“论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等一系列论断之后,加上文人的书法功力,文人画对于“型”的描绘就更加弱化。汤垕在《画鉴》中则直言“形似者,俗子之见也。”并且鉴赏时应该“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谢赫之后,“气韵”成了首要标准,“形似”便属于末流,因而对于“影”的描绘就全是前文中所说的间接表现了。但对于现实中的影子,画家们则直接加以利用。苏东坡曾说:“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做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是为了说明形更容易画而“传神”比较难,且以“传神之难在目”呼应顾恺之,但是从画“形”来说,“就壁模之”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摹影”而得“形”是对物体的一种直接概括。(西方写实绘画很长一段时间就借助于布兰德尔桌型暗箱进行“摹影”)“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于是到后来“万物贵取影,画竹更宜然”俨然成为了一种画竹的方法。而宋代宫廷画院绘画却在对于“型”和“影”有着更直接的表现,如在《枇杷秀羽图》中枇杷果的明暗关系就表现的很明确,无论运笔还是设色,用“气韵生动”评价绝对不为过。

如果说“影”在绘画中的作用主要是营造视觉环境的真实性,即画面的光感。那么对于“影”的直接表现,印象派是无法逾越的。与卡拉瓦乔、伦勃朗等等不同的是,印象派的“影”不但用光感造型,而且“影”本身也有着丰富的色彩。透视则可以很准确的描绘“形”和“型”,亦能准确的画出“影”的形状与面积,同样产生视觉空间的真实感。《写生珍禽图》中的乌龟就是用非常准确的焦点透视所表现,但并没有在龟体下画投影,所以龟的形象逼真但缺乏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影正是这一联系的关键。影必须有一个载体,会让所绘物体与周围环境产生联系,从而再现一个完整的视觉环境。直到郎世宁在画中开始直接画“影”,《百骏图》描绘的马有着明显的体影,水中亦有山、树的倒影,树干明暗关系明确,这当然是由于郎世宁的是西方人,是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艺术语言上来说是一大创新,但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自然会被说成“虽工亦匠”,但郎世宁的画作只是这两种文化最简单的碰撞,自然少了各自的精髓。现在,我们知道西方众多绘画大师的肖像画其实都 “以形写神”,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如众所周知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众多艺术家和批评家都视其为史上最好的肖像画。委拉斯凯兹的洞察力和写实技巧让这幅作品的真实不止体现在教皇的外貌,还表现在对精神、心理、性格特征的描绘。这当然要通过人物动作,画面颜色来达到这些,但不得不说的是对其眼睛反应的性格心理画家抓的非常准确,正是“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也是“气韵生动”。温克尔曼在评价《拉奥孔》时说:“这样一个伟大心灵的表现远远超越了美的自然的描绘。艺术家一定先在自己身上感觉到这种精神力量,然后才把它刻在云石上。”他甚至认为拉斐尔之所伟大就是因为模仿了这些古代艺术家,其实,本质上是对精神的传承。所以无论中西“气韵”是否生动,在于艺术家的格调,是艺术家精神意志的体现。

绘画的方式因为文化差异会有很大的不同,各有侧重,因为不同的哲学体系下方法论自然有所不同,但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是相通的。但从绘画上来看,中西方的大师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便是“闭门造车”的修拉,也是如此。(要说明是这里的闭门造车不是贬义词)当下,写意油画以及总被提到的油画民族化和更早些时候对中国画的改良,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说,实际上一种破坏,强扭的瓜有时会让人感觉新鲜,但不甜。再者从艺术的多元化角度来说,没有可以争的东西,互相的借鉴融合更多还得从艺术的本质出发,不能一直盯着表现形式,否则只会形成混乱。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融合需要很长的历史进程,或者两种文化根本就不可能融合。

从“影”说起,无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影”的隐指,还是西方写实绘画对“影”的明指,两种文化造就了两种近乎完美的艺术系统,但还在向前发展,哪一种离开自己的传统而创新,都是空中楼阁,是自己的文化被征服,所以认真回看艺术史,或许能往后走的远些。

参考文献:

[1]张新龙,张惬寅编著.中国古代画论选释[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

[2]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C].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郎世宁皴法气韵
浅析山水画的皴法程式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七)
“气韵非师”辨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中西合璧郎世宁
乾隆自省涂鸦
台北故宫纪念郎世宁来华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