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古民居彩画
2016-01-28朱大发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230000
朱大发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230000)
浅谈徽州古民居彩画
朱大发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230000)
徽州古民居,指的是徽州地区特有的蕴涵着深厚的地域特征、凝结着徽州文化的特色古民居,以天井、高墙、镂空石雕窗等为元素,以西递、宏村、呈坎等徽州古镇为代表,并在新安江—钱塘江流域一带以古时徽商的商业为纽带形成的地域环境内得以发扬。徽派古民居粉墙黛瓦,黑白相对,使黑色更黑,白色更白,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素雅,给人一种祥和宁静的田园气息。徽州古民居彩画也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它的格式与构图很灵活,画面以“线法”勾勒,“落墨法”填彩,色彩素雅,同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画技法相似。
徽州;古民居;彩画
一、徽派建筑彩画简介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汉族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而建筑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彩画装饰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再创造,反映浓厚的地方特色,沉淀着徽州人民的丰富精神情感。在徽州的民宅、祠堂、寺庙、廊桥、戏台、楼亭等多种建筑形式多出现彩画,而且地域分布广泛,形态各异。
二、明清时期徽派建筑彩画兴盛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对徽州彩画艺术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徽州地狭人稠,促使很多人远涉他乡经商,徽人文化层次高,又精明守信,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商成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商帮,“雄居中国商界”,形成“无徽不成镇”的局面。
同时徽州又与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建筑有着某些相同和相近的艺术特征,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徽州的官式彩画也归纳为“苏式彩画”范畴,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的大发展,为之后建筑彩画的形成奠定了装饰技艺基础,徽州建筑装饰工艺达到建筑上的巅峰,成为徽州建筑彩画形成的重要因素。
2.人文因素对徽州彩画艺术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万历《歙志》说:“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史料记载,历代名贤如明朝的汪道昆、祝枝山、汤显祖,何震、董其昌……清代的姚鼐、邓石如、梅清等人多在徽州历史上留下他们的文化踪迹,这不仅繁荣了徽州文化艺术,同时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徽州文化艺术的发展。徽州彩画以秀丽精美、清新雅致取胜,富有文化品位,其原因除了有大量的士大夫参与外,更要紧的是工匠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而徽州的文化底蕴对徽州每个人的影响多是潜移默化的,这些都熏染了徽州建筑彩画的工匠。
3.丰富的徽文化对徽州彩画艺术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徽州被视为“儒风独茂”之区,堪称“东南邹鲁”。“左儒右贾”及宗族制度文化对徽派建筑彩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徽州彩画中我们也能看到“道家”思想的融入。徽商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为战胜对手往往留下难以言状的苦涩和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在徽州彩画中看到了庄子逍遥世外,物我二忘,陶渊明的复返田野,苏东坡的潇洒放达,也许是希冀这无声的语言能够带来精神的宁静和追求,由此找到精神的慰藉。
在色彩使用上,徽州木板彩画秉持淡雅格调,一反彩画色彩丰富的传统,秉持素淡的色彩取向,慎用金银等高彩度色彩,以此与皇室贵族的彩画形象保持距离。多以黑白、淡雅为基本特征。体现出道家所推崇的“见素抱朴”思想。老子道“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因此老子要求世人不追逐声色之娱,提出返璞归真。将老子这一思想运用到艺术上便是追求墨色淡雅,构图简洁,这也也体现出徽州人重“儒”同时也崇“道”,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文化的丰富多样。
4.徽州工匠的技艺高超提高了徽派建筑彩画的水平
徽州工匠因为生存的需要和环境的熏陶,无时无刻不在提高自己的技艺,正因为他们有这较高的文化素养跟巨匠精神,心无旁贷,一生只专注做一点事情,才将徽州彩画工艺推向一个高度。更重要的是房子主人很多是宦官贵人,徽商大户,徽商投入重金,必然对建筑总体和细部有很高的见解,常常给工匠提出很好的建议,让工匠有着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其次,徽州“邑中多巧匠”,徽州不少木匠熟悉绘画,兼通数艺,艺术功底深厚,且师徒相传、父子相授等方式,数百年的积累,为彩画的创造技术提供保证。
5.徽州各种共有的艺术相处交融
徽州各种共有的艺术相处交融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徽州的木雕艺术登峰造极,还有闻名遐迩的新安画派,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极大地提高工匠的艺术修养。民居彩绘跟木雕工艺及绘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木雕及绘画技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徽州古建筑彩绘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几百年徽州工匠的孜孜不倦的对建筑艺术的关注,才留下巧夺天工的彩画技艺。
三、徽州古民居彩画的艺术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多种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徽州古民居彩画具有认知、教育、娱乐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三大艺术功能。
在审美认知功能中。通过对徽州彩画题材、艺术风格的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宇宙自然、了解社会风貌、品读人文历史、思考领悟人生 。
徽州彩画的审美教育功能中。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吉祥”观念是徽州彩画题材内容的主要中心主题,寄寓了徽州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在那雕梁画栋和返璞归真之间,蕴涵着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承上启下、通达屏障、抑扬顿挫和虚实相间,也体现了徽州彩画的审美教育和文化承载功能。
其三便是徽州彩画的审美娱乐功能。徽州彩画除了防潮防蛀的实用性功能,更多的是通过艺术欣赏得来陶冶情操,使主人获得精神放松和审美愉悦。仰头观画赞浑然天成,低头品茶回味百态人生。正是彩画题材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以及它构造出的虚拟现实是那样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才使得人的观念形态在悄然声息中形成和改变。
“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在诗人的笔下描写的如痴如醉,似梦似醒。徽州彩画也是如此,在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中产生,在有着“工匠精神”的画师手中诞生,体现出徽州人的文化素养,也反应出徽州人的善良、淳朴、纯真。
[1]何俊寿主编.中国建筑彩画图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M].第四卷元明建筑,2004.
[3]赵立德,赵梦文.清代古建筑油漆作工艺[M].2004.
[4]赵双成.中国建筑彩画图案[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马瑞田.中国古建彩画艺术[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6]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
[7]陈薇.江南明式彩画构图[M].古建园林技术,1994(3).
[8]邵国榔.竹山书院建筑艺术初探[M].古建园林技术,1977(1).
[9]郭湖生.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M].南方建筑,1997(3).
[10]蒋广全.清代中期褡包袱苏式彩画[M].古建园林技术,1992(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K2015B1105908
朱大发(1962-),男,安徽铜陵人,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主要从事艺术理论及艺术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