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

2016-01-28翟海燕巴州文化馆新疆库尔勒市84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文化遗产物质

翟海燕 (巴州文化馆 新疆库尔勒市 841000)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

翟海燕 (巴州文化馆 新疆库尔勒市 841000)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更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文化复兴运动。曾经被贬低甚至被遗弃的文化正在被重新重视并被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处在困境泥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我们将其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不仅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地保存丰富的文化个性,又成功地完成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长足的发展的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归属于复杂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通常是丰富而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归属于人的“精神遗产”,它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而存在,当这条纽带出现裂痕或无法再增加长度时,它的生命力便会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拥有了重大而深刻的意义。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需要被保护的对象大多数曾被遗落在民间文化的发展中。因此,我们若想通过公众的力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把握好民间文化与公共文化之间的平衡的基础上,架起二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进一步更新丰富,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可以说是国家文化保护意识的加强。现在,我们不在承袭过去狭义的消极保护从策略,不再只停留在“发现—封存”的程度,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为了留存历史的痕迹,而是为了将这一文化发扬光大,将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点亮,这就要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长时间的持久性的文化复兴活动,即“传承—发展”。民间文化常被认为是通俗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与之相对的,是体制下的公众文化,它被人们打上高雅、文明的标签。殊不知,被称为草根的民间文化实际上正是注入文化殿堂的一股活水,它带着泥土的气息,帮助我们倾听大地的声音,拾起丢失的文化珍宝。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文化也借着这股春风蓬勃发展起来。打造出和如今的时尚文化融合的新民俗文化形态,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性的的积极保护方式。时至今日,我国国务院已经共发布了包含1200多项国家级的代表作品的名录,其中被列入省级及县级的作品名录中却未被上报的民间文化作品恐怕早就超出这个被公布的数字。如此规模之大的民间文化逐渐加入到公共文化的队伍中来,这为我们中国文化社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勃勃生机。

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设定的保护措施也必须具备层次感,绝对不可以出现过于单一化大的情况,必须适应文化多样性的社会现实。例如,我们要对传统工艺的进行保护,必须将着力点落在培养公众的消费观念以及文化素养上,这是保护这个文化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进行在民俗活动的保护时,也要完善城市社区的文化交流环境,这也是当务之急,这种做法会促进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文化环境的进一步联合。

总而言之 ,将促进文化发展作为一个新角度,深入地进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措施,我们必须将多形态、多层次变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方针,坚持贯彻这一方针,我们一定可以打造出一个促进多样文化群体发展的文化联合体。为了不断地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空间,将处于瓶颈期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拽出从深陷已久的之中,我们应该以新时代的的文化建设方针为基准,不断创新、发展。

从实质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促使它们继续以原生态形式传承下去,更具体的说,就是让拥有其的文化社区被注入持续性的活力。县级的政府单位是拥有综合的行政资源的行政机构中最贴近文化社区的,所以,政府能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公共文化责任,至关重要。

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学界与经济学界联合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这一完善管理的新思路,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担当者应该是政府部门。即使相关政府机构短时间内无法直接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应采取从社会购买产品(包含服务)之后再供给公民的间接方法。政府发必须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因为公共产品本身具有着独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我国在引进起源于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后,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体系,并实现迅速而广泛的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由保障了实施的广度以及力度的政府进行提供,可以说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特色。

21世纪,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主流文化问题,此时,传统文化的回归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我国借助这一助力在以一个经济文化大国的身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社会的现代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消解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基础,使其日渐狭窄,并对其造成破坏的灾难!这种来自都市文明建设的破坏严重威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结构,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危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承载着智慧的结晶的财富,是属于全人类的。目前,不断更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仍未消减,这有利于引起人们持续的关注,以便向人们生动的展示多样性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多层次的价值。

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着其传承已久的创新能力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当我们这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时,才会清醒地意识到那些文化是多么的辉煌灿烂。其中,作为占据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席之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研究价值更有着其难以言之的独特之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更能大力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以此为纽带,可以将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奋斗。然而,如今高度发展的现代化文明正在毁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让人不禁忧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后的生存状态。而一部分民间技艺传承的断裂,无形间增加了我们保护的难度。

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正在日益减少,不断地被充斥着高科技的现代文明侵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将保护甚至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依靠这些新颖而丰富的高技术手段。数字技术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遗产变革的风暴,进一步完善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场持久性的战役,我们要用公共的力量去寻找即将失落的文化痕迹,让科技与历史碰撞出新的火花,燃出文化传承的绚烂之姿。

[1]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J].文化遗产,2009(1).

[2]张红英.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

[3]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艺研究, 2008(2).

[4]宋俊华.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文化遗产,2012(1).

[5]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坛,2010(3).

翟海燕(1979-),女,汉,本科,巴州文化馆副馆长,中级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声乐,合唱。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与文化遗产相遇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