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拒绝语表现的对比分析
——以亲疏关系为中心
2016-01-28尹海晶吉林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尹海晶吉林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日拒绝语表现的对比分析
——以亲疏关系为中心
尹海晶
吉林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各种各样的语言行为中,不能接受对方的愿望和意愿时,表达拒接的语言是很难使用的语言之一。拒绝行为,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必须注意的礼仪文化,也是在异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在进行拒绝的时候,必须慎重的选择表现方式。特别是在异文化交流中,了解两国文化基础上再进行表达及其重要。本稿主要是以人际关系中的亲疏关系为中心,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国人民使用拒绝表现的异同和语言表达的习惯及其特征,并且从文化和语言上阐述其不同的原因。伊藤(2002)在《断り表現における特殊性》中提到日语母语话者在拒绝劝诱的时候与说道歉语相比倾向于说理由。施信余在《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言語行動について-日本人と台湾人の比較》中分析了日本人台湾人的言语行为的异同,但是调查对象都是女性。
拒绝表现;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文化;暧昧表现
一、调查概要和调查内容
本稿主要以日本三重大学和延边大学的各1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在被依赖时,日本人(JJ)和中国人(CC)对拒绝言语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上下级和同辈之间,以亲疏关系为中心进行比较。以下,日本人大学生缩略为JJ,中国大学生缩略为CC。
二、中日拒绝言语表现的使用
根据学研国语大辞典的解释,拒绝言语是言语交流的表现之一,是关于对方的依赖和劝诱时,表示不接受的一种言语表现。
1、上下级之间的拒绝表现
当与他人谈话的时候,是必须考虑对方与自己的关系,进而进行合理的对话。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本稿主要对以下概率相对高的三种回答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1.1 对于上级的拒绝表现:(1)直接拒绝:较亲的上级JJ为3%,CC为9%;不亲的上级分别为9%和8%.(2)暧昧的说话方式:对于比较亲的上级,JJ为20%,CC为9%;不亲的上级,JJ为20%,CC是3%。(3)使用解释、理由:较亲的上级JJ为63%,CC为72%;不亲的上级,JJ为60%,CC为80%。
1.2 对于下级的拒绝表现:(1)直接拒绝:较亲的下级JJ为28%,CC为36%;不亲的下级分别为28%和35%.(2)暧昧的说话方式:比较亲的下级,JJ为8%,CC为3%;不亲的下级,JJ为9%,CC是1%。(3)解释+理由:较亲的下级JJ为62%,CC为58%;不亲的下级,JJ为59%,CC为61%。
因此,无论亲疏,上下级之间都多使用“理由”等间接方式。不太使用直接拒绝。但JJ和CC,对于下级的直接拒绝的表现有所增加,并且日本人暧昧的方式也比较明显,中国几乎不使用。无论上下级,日本在亲疏关系上变化不明显。
2、同辈之间的拒绝表现
对于对同辈之间的拒绝表现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直接拒绝:较亲的同级,JJ为35%,CC为40%;不亲的同级分别为34%和30%.(2)暧昧的说话方式:对于比较亲的同级,JJ为10%,CC为0;不亲的同级,JJ为7%,CC是1%。(3)解释+理由:较亲的同级JJ为55%,CC为57%;不亲的同级,JJ为59%,CC为65%。
在对同辈拒绝时JJ和CC以“解释+理由”的表现,为主,其中“暧昧的说话方式”CC几乎不使用。而CC中与不亲近的同辈相比,对于比较亲近的同辈来说,直接拒绝的比例要高一些,JJ却变化不大。
综上所诉,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会考虑亲疏关系,但是与日本人相比,中国对于亲疏关系更加重视。并且70&的两国人民表示不太会拒绝。从此可以得知,中国人注重亲疏关系,日本人更注重上下级关系。暧昧表现也是日本人独特的说话方式之一,中国人几乎不使用。
三、从社会角度看中日拒绝表现的相异
从文化角度上来说,中国有56个民族,文化,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很复杂多样性,并且受中国儒教的影响,中国人在拒绝他人时为了不破坏关系,多以“代案”理由的方式进行拒绝。同样日本受文化的影响,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关系,尽量减少摩擦,多「すみません」「悪いけど」「ごめん」(对不起)等道歉以及暧昧的方式来表达。日本受集团意识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上下级关系,以及集体的看法,在与他人交往时,比中国人更加注重语言行为的使用。这种发话心理,也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
从言语上来看,为了避免摩擦,两国都多选用“间接拒绝”的否定表现,而很少使用“直接拒绝”的肯定表现。并且在日语中,从古至今,人们为了不给他人添加麻烦,而逐渐形成的暧昧表现也是日语中独特的特征。例如「ちょっと」(有点儿...)、「せかくですが」(真抱歉特意来问我...)等暧昧表现,即使不说后句,对方也会明白其中含义,这也间接体现了日本人暧昧的性格。
四、结语
由于社会文化,民族性格等不同,中日两国在拒绝语的表现上也有所不同。中国相对于上下级关系更注重亲疏关系,虽然很少使用直接拒绝但是随着关系的拉近,直接拒绝的比例在升高。而日本人更注重上下级,无论亲疏,多使用间接并掺杂暧昧的表达方式。中日关系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拒绝这种比较容易造成摩擦的交流中,更应该了解两国文化语言差异,了解其特征以及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异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沟通。
[1]辻川泰.上手な断り方のコツ[M].日刊工業新聞社,1978.
[2]野村美穗子断りの表現―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と含意―[M].言語学論叢第10 11号1992.
[3]藤森,弘子.日本語学習者断り」行為の場合―名古屋学院大学日本語学日本語教育論集第1号(1994)
[4]高木,美嘉.依頼に対する「受諾」と「断り」の方法[J].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第2号(2003)
[5]施信余.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言語行動について-日本人と台湾人の大学生の比較-[J].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2004)
[6]任炫樹断りとアイコンタクトことばの科学[J].名古屋大学院国際言語文化研究科(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