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浅析
2016-01-28郭立森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一小学
郭立森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一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浅析
郭立森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一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手段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以下是我对这三种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感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逐步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首先就是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做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又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一起探究、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根据自己理解共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在我担任的语文教学中尝试了这种学习方法,感触颇多,体会颇深,有喜悦,有困惑,愿和大家分享!
在开始尝试的时候,我对合作学习的初步理解就是单纯的小组学习。就是在教室里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组,并且把桌子围在一起听课或者进行小组活动就叫做合作学习。有时,甚至在某节课上一直忙于组织小组活动,下课也没能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经过自己在课堂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在尝试中找不同,小组学习一般指的是几名学生结成“对子”一起学习,组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的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组内彼此之间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再加上个体学习自我约束力不强,学生很容易出现溜号现象。根据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又设立了相应的积分制度,以小组还有个人为单位,每节课下来都相应有相应的积分,这样使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有了竞争意识,从而促使每名学生都拥有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就是让组内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集体的成就感也随之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使之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
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把整个单一的一种方法从头用到尾,而是要多角度多维度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进而再选择一些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其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节课时,对“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我采用了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而在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我择选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并进行任务分工,通过讨论交流进而完成归纳总结。
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用事实证明,合作学习只有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合作才能达到最大化教育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教育家叶澜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名言就是:“应该到别的山头看一看”。这句话道出了老教育家对当代青年学生偏科现象严重的焦虑。而且,作为语文课教学,要求学生应该有较广的知识面。因此我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有意识的渗透了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因此在学习任务设计时,要多动脑思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如我在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课时,课前导入,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画面的“火烧云图片”,给学生讲述神奇的自然景观,大自然的美景自然产生的如此壮观,运用自然科学现象很自然的引入了本课,可见跨学科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配上“一定是优、良、中、差搭配吗?”很多同行都这么认为,学习成绩优秀或者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能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有意识的按照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等形式,将学生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像这样搭配方式的合作学习,我觉得会存有一些弊端,很容易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某种优越感,同时也会给另一部分学生带去一种莫名的压力与自卑感,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难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担心给本组拖后腿。因此,这样的小组也往往成为了班内最弱势的小集体。另外,组与组成员间,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差太悬殊,也会给小组的学习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这个小组学习的进步提升空间。一个好的分组方法则是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搭配,这样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集体献计献策。因此,小组科学分配成员显得尤为的重要。首先我让学生自己随机组合成学习小组,最后在再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再酌情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知己知彼的特点,又增强了小组的综合实力。虽然两种分法的结果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真是各有所长,不过有一点,第二种更加培养和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信能力!
小组学习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特别在组内讨论中,共同探究去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组内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增大了学科知识的信息量,从而达到生生进步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析的体会。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扔会有好多新产生的问题需要去探究,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不断的揣摩新教学理念思想,认真实践,不断进步。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2001年版.
[2]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立森(1962-),男,吉林大安人,大安市安广镇第一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