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思辨性思维
2016-01-28高燕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
高燕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
谈初中语文教学思辨性思维
高燕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
语文课堂需要思辨性,这使得我们先要有具有思辨性思维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思辨性思维的学生,在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使得思辨性思维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心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自由的课堂环境,立足课本,联系生活实际,让童话找到现实的支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撇弃形式化的表演,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里徜徉。
初中语文;教学;思辨性;思维
思辨性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考”和“辨别”,“思辨性”有许多的含义,从哲学角度而言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一般意义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首先是说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但不是与外界相关的,甚至可以不符合逻辑。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一词最初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对“思辨”一词做了概念化的解释,对于思辨性课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徜徉在在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不仅有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有对教师的要求。
一、反抗权威,具有批判意识
要形成思辨性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思辨性思维的老师。要使得一堂课闪耀思辨的火花,要使得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这就要求老师的要反抗权威,具有批判意识。许多的老师在备课时,将教学参考奉作瑰宝,一切都按照教学参考来一板一眼的教学生,虽然接受了新的思想,但还没有内化为自我的血肉,只是通过形式化的启发,进行标准的教学,通过连续的设问,得出标准的答案。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课程标准是纲要性的指导,给予了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使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现状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所有教师都走模式化的道路,用教参上的备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如果要使得语文课堂具有思辨性,首先就要对自己做出要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学生势必会受到老师思维,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势必会在学习生活中带上老师的某种特质。一个教师如果自己都是一个只唯书不唯实的人,如果自己都是一个言必称“三老”的人,怎能要求学生具有思辨性的。
其次,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有的学者说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不平等的,这句话我是认同的。这里的平等主要是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思考的权利,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学生某些思维的影响,这是十分正常的,作为学生中间的“权威”,教师应该摆正心态.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与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如《皇帝的新装》一课中,许多老师都对主要人物有一个刻板化的认识,比如:皇帝是愚蠹的,骗子是可恶的,孩子是诚实纯洁的。教师一般在课堂中会提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某一个人,你愿意是谁?此时,教师的心中一般有一个预设型的答案: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是文中纯洁,诚实的象征。如果学生表达出自己喜欢两个骗子时,教师一般是不予认可的,更认为这是脱离主流价值观的。其实这种有争议的,评价性的话题,本就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指出自己的不足。在争论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二、立足课本,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中的思辨性首先要立足文本,产生理性的思考。语文虽然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但是它有自己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思辨性课堂,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讨论和争执,而是在解读文本的情况下,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皇帝的新装》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辩证分析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主旨的现实意义。通过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形象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印象,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众多学生对一个哪怕指向性极为明确的童话的理解,也会产生细小的差别,对待这些差别,教师的作用不是无情的抹杀,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达到思维的碰撞,思想的解放。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轰炸,学生远比教师所想象的还要复杂,在这样一个现实的情况中,教师更是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产生争论,在观点的碰撞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巧妙的引导,使得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语文教学中的思辨性要联系生活的实际,语文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立足文本,通过纯文学的教育希望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但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都要受到现实的影响,这种文学道德和社会现状的反差,这种纯粹美德和现实价值的对抗,使得语文教学往往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流于表面的说教。在现代社会中,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已经席卷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学生难免会受到影响,对金钱的向往本没有错,教师要思考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对于学生思想的偏差,老师在要做的不是责怪,而是引导,通过联系现实社会的情况,使学生们对这一现状进行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理性见解。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一直重视感性的教育,形成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看成是对理性的呼唤。不管是思辨性的阅读还是思辨性的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1]王雄,徐渭清.创设思辨的课堂中学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12期
[2]俞静娟.谈谈高中历史思辨型课堂教学的构建[J].吉林教育2009年20期
[3]潘志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思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14期
[4]李湛武.新教材中思辨教学模式的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Z2期
[5]黄风耀.中学生物课堂中的“思辨性教学”[J].甘肃教育200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