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山水画元素的重构微探

2016-01-28耿琳瑶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形式美重构

耿琳瑶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传统山水画元素的重构微探

耿琳瑶(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历的几千年的历史流传,当代的山水画一直在寻求改革和创新,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流入,大大启发了山水画家的创作思路,但是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生根发芽,所以首先要打下坚实的传统的基础,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不然只能是流于形式。重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与传统的山水画相结合,希望能打开山水画创新的一扇大门。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重构;形式美

自古就有对山水的赞扬“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摘自《韩诗外传》)可以见得我们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中国传统山水画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流传,魏晋时期的山水初具形态,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隋唐时期产生了设色工整华丽的青绿山水;宋代迎来了山水发展的巅峰时期;元代文人画偏重笔墨,南北分宗,山水画开始衰落;明清文人山水画的兴盛,但远不及元代山水画气质,直到现代,它仍在寻求改革与创新。在传统山水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产:“可游可居”的散点透视、“不似之似”的造型特点、“中得心源”的笔墨技法……让我们在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受益匪浅,也是对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分解重构”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表现中的一种独特造型手法,它改变了真实再现客观自然的写实手法的传统,反对真实逼真。毕加索作为“分解重构”的首创者,品读他的画深有体会。将传统的山水画元素重构,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个尝试和创新。

首先要对分解的母体空间——传统山水画的做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的方法就是临摹,简单地说就是古画怎么画你就怎么画。临摹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自古以来继承和发扬绘画创作的一种方法。可现代的人却不重视传统的东西,只想埋头于新形式的创新上。可见,忽视传统的,空洞的创作绝对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临摹就是对传统的研究,对于学习传统中国画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然后分解母体空间总结归纳出基本形空间,举个例子,就像《芥子园画谱》中一组树叶中的一片树叶,那一片树叶便是基本形,找出基本形后通过一定的形式美规律重新组合排列这些基本形空间,以达到重构的效果,是对传统山水画一个全新的理解。这里的形式美规律反映了视觉艺术的普遍原理,包括: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律动、统一与变化。我们分开来说:

1.节奏与律动

重构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基本形有规律的排列画面的一种视觉感受。如姜宝林的《山居图》,画中山与树都是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便产生了节奏和韵律,靠前的山高而密,靠后的山低而疏,区分出前后关系,树零零散散穿插于山岭之间,有聚有散。画面的上部分在山岭之间又安排了两组房子,让大家的视线聚集到的房子上面,画龙点睛,从节奏韵律上说,这便是这曲乐章的高潮了。

2.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均衡都是一种构图的关系,可分为镜像对称和平衡对称。镜像对称是形态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关系,如卢禹舜的《老子道观图》;平衡对称是一种是画面力量感达到均衡的构图,如中国画构图的平衡,“之”字形构图。

3.统一与变化

统一,就是有序和谐;变化,就是丰富多样。姜宝林的《西域纪行之二》,画面元素很单一,是由红黄蓝灰的色块组成的层层山川的肌理,画面的重点就是中间的这块留白,使画面有了变化,有了画眼,有了趣味。设想一下,若没有中间的这块留白,充斥整个画面的是各种颜色的色块,让人的目光不知道放哪,感觉很焦虑,或者说很单调乏味。这个留白便是统一色块中的变化,这个变化让人感觉和谐,感觉创新,感觉眼前一亮。除此之外,色块的排列也是统一中有变化的,前大后小,巧妙的区分了前后的空间,使二维的空间有了三维的延伸,让人感觉后面层层的山峦延伸到了画面之外,无穷无尽。

4.对比与调和

形式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色彩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黑白对比、疏密对比等等。黑格尔说:“调和是在质上见出差异面的一种关系,而且是在这些差异面的一种整体,他是在物质本质中找到它的根据的。”对比与调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如贾又福的《大岳梦魂》,强烈的黑白团块的对比,十分吸睛,体现出太行山的沧桑与沉重感,使画面充满力量,充满磅礴之气。但是对比中又充斥着调和,黑色块面积与白色块面积皴法和山石脉络的统一,使画面浑然一体。黑白并不是直接变化,而是中间也有过渡的色块面积,做到的大黑与大白的自然衔接,使对比中有统一。

5.比例与尺度

我们将《溪山行旅图》三等分,就会发现作为主体部分的山头正好占画面的三分之二,画面近景占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很接近黄金分割,所以这幅作品会让人看着舒服,并且能显示出主题山头的高大,人的渺小,凸显山之气势,使得画面有分量感。常见的比例运用还有“黄金分割”,也是画面需求,为创作主题服务的。

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任重而道远,愿尽我微薄之力作微浅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俞建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周积寅主编.中国画论大辞典[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2008.

[4]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

[5]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耿琳瑶,2013级硕士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形式美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