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研究

2016-01-28孙冠杰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1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辽西浅析

李 珠 孙冠杰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121000)



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研究

李珠孙冠杰(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121000)

摘要:有很多少数民族部族发详地在辽西区域,辽西地区也是中原地区一些汉族与东北等地一些少数民族迁徙、聚居的重要区域,是多个民族居住、融合、聚集在一起的大熔炉。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居住的房屋建筑也具有不同的建造风格。本文根据辽西地区民居建筑的实情,浅谈了民居建筑的现状,浅析了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辽西;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浅析

辽西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其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均以平原居多,西北方向因处于和内蒙古交界的高原地带山地较多。这里历史悠久,是多个民族、多元文化之地,保留至今的古城、古镇、古建筑群和传统民居建筑仍有不少。

一、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

由于辽西区域属于东北片区,气候极为寒冷,漫长寒冷的低温天气,使民居建筑保暖抵御寒风成为传统民居建筑的首选条件,也是辽西地区民居建造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今,因历史的变迁和跨时代的发展,保留完整的、大规模的、成片成片的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几乎没有了,只是在个别乡镇、部分村落、山村里尚有少数传统民居建筑存在。比如,辽西走廊上的前所城、兴城古城、朝阳清风岭等地尚有一些清朝、汉朝时期建造的“囤顶”房屋结构形式的民居建筑存在,也还有部分满族传统民居建筑还未拆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市场经济不断的变化,促进了辽西地区各行各业开始星星繁荣,促进了辽西地区少数民族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辽西地区基本建设的发展。家家户户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城镇生活标准也同以往不一样。房屋建造生产技术也进步了,辽西人民也开始对老建筑、旧房屋、老城区进行改造,将土柸房、泥砖墙、木砖房和夹用石料的房屋进行拆除,将老房子推倒重新建造,重新规划建设自己美丽、舒适、温馨的家园。很多家庭的草屋顶、土柸墙、木制门窗等都一去不复返了,而类似于北京一样宽敞亮堂的平房随处可见,室内装修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高档。一些有车族的家庭,为方便车辆的进出,也已经将影壁拆除,居住在辽西区域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二、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1.朝阳清风岭民居建造特点

朝阳市位于辽西地区西部,属于丘陵地带。朝阳清风岭地区的民居建筑大多是囤顶式房屋结构,囤顶式房屋结构代表着辽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佳作,也代表了辽西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与东北其它地区民居建筑不一样的风格和更为鲜明的特点,是辽西民居建筑的一个真实写照。朝阳清风岭传统民居囤顶建筑,追溯其建造时期大约从汉朝年代开始。囤顶建筑一般采用墙体、梁柱和木支架作为支撑承重结构形式,房顶形状类似弧形,前后稍稍偏低,中间较高,房屋左右两侧的山墙较突出略高于屋顶,突出部分被砌为弧形,多为泥草顶,墙体采用土柸、青砖或毛石与砖混结构砌筑,大多在房间的南屋砌炕,屋顶较平缓可晾晒农作物品。由于辽西地处北方刮过来的风沙较大,使用囤顶弧形结构形式的屋顶具有减轻北风阻力的功效,又能抵挡从南边刮过来的风沙,囤顶结构形式不仅建造在房屋的正房、其它房屋的屋顶结构均建造成囤顶形式,使整个建筑格局协调一致,真正体现了辽西地区民居建筑囤顶主题的特色。囤顶民居建筑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囤顶主要由檐、檩条、柱子、过梁等构成。有硬山顶和平顶两大类形式。顶部屋面主要采用秸秆、黄土、稻草和煤灰等便宜的材料分层铺筑,起着保温隔热层的作用。特定的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经济条件、生产技术和建筑材料造就了朝阳囤顶民居建筑的建造格局。

2.满族民居建造特色

辽西地区是个多民族居住地,满族人在此区域也聚集着较多的人口,他们喜爱群居,几代人都居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人口越多越兴旺他们越高兴。所以,他们的建房布局一般多为方形四合院或行列式布局,为了保持良好的采光和较好通风效果,建造行列式布局的房屋时,他们大多采用错列式房屋布局,使每栋房都能有充足的阳光和自然风。院落围栏,以前大多用木桩将房屋院落包围起来,在大院正门方向立一栅门形成真正的大院。有钱人则用砖砌大院围墙,还在部分砖墙上雕刻一些狮子等吉祥的图案,在进大门处建一影壁,影壁墙上更是用心雕刻些龙凤吉祥等非常美丽的图案,不仅起着建筑装饰作用,还象征着这家人富裕的生活。满族传统民居住宅一般建造三至五间房,开门的方向一般选择最东面靠西侧一间房屋开门,或者在五间房屋的东面选择第二间开门。整个房屋建筑像个大口袋一样。因此满族人称其为“口袋房”,进门的第一间是灶房,开门的一间叫外屋或堂屋,西侧房屋叫上屋,有的是两、三间连在一起。上屋的南、西、北三面均筑有“丌”字形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主要是主人休息、待客的地方,西炕一般修的较窄小,主要是每家供奉祖先或放物品的地方。由于寒冷冬季较长,满族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炕上活动,来客都直接请到炕上坐,所以炕修建的较宽大,占据室内空间地方较多,地面活动的空间较小。满族传统民居不会像汉族或其他地方将烟囱修建在屋顶上或屋顶的中间。满族人将烟囱坐落在房屋的山墙外面和南窗之间,从地面上砌筑起来,用一条横向烟道与烟囱相连接。可以防止北风倒灌,延长柴草烟火的走向,让烟火的热度较长时间均匀地保留于炕内,节省燃料。这种落地烟囱又叫“跨海式烟囱”。随着漫长岁月时间的改变,地烟囱从泥土柸材料砌筑到砖石、青砖砌筑成下面粗、上面细类似于塔状的烟囱。满族传统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特点,房间的正门一般设为双层,外层是单独一扇木制板门,插销大多也是木制的,门的上半部分是镂空式花格有菱形、方形等装饰,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纸张,门向外开。内层是双扇没有装饰的木制板门,门朝内开。而其它房间屋门大多是有装饰的双开门。门框上下均设有门碗,每扇门的枢钮放在门碗中转动自如。“窗户纸糊在外”也是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又一个特征,每个房间只设开一个窗,分上、下两扇,每扇窗可向内吊起,窗棂格一般有方格、梅花、菱形等图案,上面的一扇窗户在窗棂格外糊窗户纸,一防东北大风沙吹进房,还保证窗棂格干净。二防窗内外温差大会有缓霜窗户纸易脱落。窗纸糊好淋上油,可使屋内采光好,又可使窗纸耐用。古老的满族民居房屋顶部根据地方材料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建造不同。有树枝、草杆搭建的草屋顶,也有用小青瓦搭盖的瓦屋顶。结构形式有以前的倒V型到类似于弧形的屋顶。

通过上述辽西地区朝阳清风岭民居和满族民居建筑特点浅略阐述和分析,辽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民族文化风格。今天,在高科技、现代化技术新时代,在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城镇基本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积极进行新社区、新住宅、新工厂、新学校的建造,我们应传承祖先的智慧,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不论是房屋建筑地理位置的选择,还是房屋建筑格局的设计,都应与时俱进,符合大时代的气息,同时,注意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低排放、环保型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城市,建造舒适、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民居。

参考文献:

[1]冯巍,李慧敏.辽西民居建筑屋顶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J].住宅科技,2013(6).

[2]于学斌.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J].满族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辽西浅析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史前勤求索 辽西秀芬芳——纪念索秀芬先生
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方法浅析
浅析新闻人物专访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在辽西遇上一场雨
浅析宋小词长篇小说《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