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16-01-28未来批评家特邀主持周明全
未来批评家 特邀主持:周明全
开栏语
未来批评家 特邀主持:周明全
不久前,有前辈批评家指责以代论文学时认为:“那种充满了暗示和定位的规约助长了每一代作家的‘溺爱需求’和‘自恋情结’,强化了‘抱团取暖’的依赖心理。”单从批评的角度说,在老前辈们把持了若干年后已经是沟壑纵横的文学批评界,年轻批评家们不仅要倾注心力做批评,还要进行以话语权为主的权利谋求该是多么的身心俱疲。
在各种利益如此固化的批评界,年轻批评家和前辈批评家对话的可能性已然微乎其微,“不容跳蚤长大”的想法给年轻批评家留下的生存空间很小也很窄。面对如此境况,年轻批评家们不抱团取暖并采取相互呼应式的发声方式行不行呢?他们没有体制给予的锦袍貂裘,衣履单薄地行走在丛林法则间,感到天寒地冻时抱一下团,取一点暖本属人之常情,阅尽人间沧桑的前辈们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故副总编傅书华教授邀我在《名作欣赏》主持一个推介青年批评家的栏目时,我欣然领命。相对于不理解甚至横加指责,我更乐意与同代或更年轻一代批评家们共同成长。
思来想去,最终将栏目定为“未来批评家”。此“未来”隐含三层意思:一是栏目推介的批评家都是年轻且极有才情的“未来之星”,相较于时下批评界,他们都属新面孔;二是“未来”本有充满希望之意味,希望这批年轻的批评者能为我们这个时代建立起新的文学批评美学准则;三是不用“90后”,表明对于代际划分,我们自身亦有反思,脱“代”成“个”是一个批评者走向成熟的必然。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曾言,“80后”批评家的成长,确实要比年轻作家的成长慢一点、难一些,某种程度上讲,需要外力从旁协助,形成话语场地,在场地中尽快成长。此乃良言。“80后”批评家也好,“未来批评家”也罢,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外力的协助亦是关键,故傅书华教授与《名作欣赏》之举,必将被铭记。
——周明全,供职于云南人民出版社、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