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足球进校园的辩证思考
2016-01-27王敏任冬冬
王敏++任冬冬
摘 要 当下,校园足球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对我国未来足球水平发展、青少年体质提升和民族精神凝聚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校园足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努力。本文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中的一些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获得相关部门和同行们的讨论与共鸣,为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作出点滴贡献。
关键词 中小学 校园足球 辩证法 系统性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拉开了我国足球进入大、中、小学校园的序幕。这对提高我国未来足球水平、强健全民体质、打造足球产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足球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努力。作为一位中学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女性球迷,在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在这里,我们想对足球进校园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作出一些辩证思考,以期获得同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与讨论,使我们的校园足球之花在未来结出丰硕成果。
一、关于学生足球运动与品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近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升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升到3节,且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重庆市育才中学是一所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以体育和艺术教育见长,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优势。2015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重庆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尽管如此,在日常工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足球进校园的意义有不同看法,认为过多的体育教学课时和课外足球运动与参赛时间将大大挤占学生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积极投入足球运动,将失去学习成绩的优势。
而事实上,参加体育锻炼不但能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也会在学生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上大有裨益,运动提倡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竞争精神、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身体、建立自信、开放自我和培养情感的运动。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孩子积极、进取、阳光的内在潜质。
与此同时,健康的体魄给学生们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时间是一个常数,效率是一个变数,人成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效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对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1,2]。事实表明,学习优异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坚持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而足球运动充满技巧、节奏、智慧和运筹,既是很好的身体运动,也是很好的思维运动。坚持足球运动和爱好,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二、关于团队意识与个性培养
足球运动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魅力的运动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项集体运动。场上11个位置,要求各不相同,是所有运动中分工类别最多、能力要求各异、场上局势瞬间转换最快的项目。整体队员的互相配合是球队制胜的关键,进攻时,队形散开,带球人员的观察、突破与精准传球、无球人员的跑动、接应,只有心意相通,才能打出流畅的配合,创造出更多射门得分的机会;防守时,所有队员回收,相互配合卡位,阻断对手传球路线,再合力抢断,获得对球的控制权。而在每一次攻防转换之间,各位置人员的互动和配合的重要性显露无疑,足球运动是对团队意识要求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只有把个人的战术能力充分融入到这个团队当中,才能为每名队员发挥个人技术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机会[3]。
然而,正是由于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每位队员就是其中一个节点,任何一个位置和环节的相对脆弱,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水平和成绩。因此,高水平球队对每一个队员的技术、反应能力、速度、体能、身高、配合意识等个人要素都有很高要求,所以足球运动又是非常强调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运动。足球比赛场地宽大,给个人即兴发挥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可能性,往往某一个队员的出色发挥就能创造出机会和实现进球,因此足球又是一种强调个人发挥的运动。由于人的下肢运动精准性远低于上肢,事实上足球又称为“失误运动”,致命失误少的球队往往获胜。同时,足球比赛因进球少而充满偶然性,强队往往因战术失当、运气不佳,或某个队员偶然失误而导致失败,如果某个队员因失误而丧失进球机会,或给对手制造了进球机会,往往会使球员产生自责感,因此,足球运动又是对个人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尤其是强烈的担当意识。综上所述,在校园足球中,注重小队员们的个人能力、自信心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只有将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发挥与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纪律性相结合,才能诞生一流的球队,如德国队的团队意识、敢于担当的心理和整体出色的技术,意大利球队的整体防守,保证了他们的国家队多年来重大比赛中的优异成绩。而一些过于倚重球星的球队如葡萄牙和喀麦隆队以及一些南美球队,其成绩往往起伏不定,在国际大赛中很难走远。
三、关于训练与比赛
训练和比赛是竞技体育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训练是为了比赛,比赛促进了训练。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先由单个技术练习逐步过渡到技术组合练习、对抗练习与实战练习,是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世界上先进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教学训练特点是在技术训练中,从l2岁开始就以对抗训练为主,l6岁以前就要全面掌握好所有的技战术与知识。训练内容包括技术、战术、身体与心理素质。如果青少年训练计划不系统,训练不细致,要求不严格,技术掌握不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就会逐渐显现[4]。
但是没有比赛的竞技训练会枯燥无味。激烈的比赛,往往能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发现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我国现在已经实施的各年龄段青少年5人制足球赛是先按地域性分区赛会制进行,再定点统一进行全国性总决赛。从初期情况看,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媒体与广告的介入度、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度,都超乎想象,也预示着青少年足球文化和产业的巨大潜力。教育部要求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预计未来,各级政府和部门主办,或商业运行的青少年足球赛会越来越多。但比赛就需要胜负、就会产生名次,因此就存在将青少年足球带入功利性怪圈的隐患。事实上,青少年足球比赛胜负并非首要目的,以赛促练、发现缺陷、提升技战术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才是关键。
基于以上辩证关系,笔者建议,未来在各地各级举办的青少年足球赛中,应成立由各类相关专家组成的“青少年足球技术评估与指导委员会”,通过比赛现场观摩或比赛录像观看,对每场参赛队伍和队员的技术掌握、技战术运用合理性、队员心理素质与训练缺陷等等指标进行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形成指导意见,反馈给参赛队教练组,以便在赛后训练中得到改进。指导委员会的另一个职能是不定期到各学校进行足球运动的训练指导,与孩子们直接接触,分享他们对足球的理解。此外,委员会专家组可以利用大众媒体,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体育频道,对世界上顶级经典足球赛事进行分析讲解,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的教学。一直以来,我们的足球赛事直播或转播,均以大众娱乐为目的,解说员的解说专业性不够,有限的技术分析也仅限于一些技术统计,而由专家委员会提供的录像教学,可以通过中断、反复回放以及动漫等手段,对经典赛事中的突破、传球、无球跑位意识、传接配合、传接球时机把握、进攻时人员跑位、牵扯、层次感、瞬间自我防护、经典的整体防守、卡位、攻防失误、技术运用合理性、体能分配、比赛节奏等等足球运动的内涵和足球语言,以一种更专业、更职业、更内在、更深刻的眼光和思维来给青少年进行解读和指导。使中国足球逐步由“经验足球”走向“智力足球”的境界。
四、关于运动员与教练员
由于庞大的学生基数,校园足球将不乏众多优秀的苗子。但目前,校园足球严重匮乏的是大量优秀的教练员。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有别于成人队教练,青少年球员特立独行、尚未成熟、充满叛逆。一般认为,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不但应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时俱进而又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精确的判断,迅速的分析指导能力;也需要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包容、鼓励、称赞、担当等品质[5],特别是担当意识是目前中国国内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缺乏的一种品质;同时一个非常有潜质的教练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由于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短缺,建立完备的教练员培训和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教练员培训和考评方面,德国的经验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建立健全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第二,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或讲座,建立行之有效的教练员继续培训考核制度,把教练员的继续培训与等级教练员证书挂钩;第三,开通专门的教练员自学网站,邀请国外知名教练进行网上教学,引导教练员学习先进足球理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6]。汤勇强等提出的按照“理论—概念—操作化—指标”的程序,确定“胜任力—职责—绩效”结构模式,构建的广东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评价指标体系和程序,对未来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的考评体系建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7]。
当然,校园足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涵还包括足球与心理、足球与医学、足球与营养、足球与科研等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群策群力,一定会把这项事业做好,中国足球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诚北.书生并非“短命一族”[J].健身科学,2000(1).
[2] 吕霞.引导孩子锻炼身体[J].家长,2003(5).
[3] 咸志浩.中国青少年足球教练训练理念的培养[J].体育世界,2014(11).
[4] 皇甫尚锋.浅析现代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对足球教学的启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4).
[5] 梁光.浅淡青少年足球教练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资讯,2010(15).
[6] 张程锋,韩思音.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
[7] 汤勇强,王君.广东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4).【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