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普外科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2016-01-27艾攀,肖晔
艾 攀,肖 晔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应用品管圈降低普外科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艾攀,肖晔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ICU患者常见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进行调查,通过鱼骨图和柏拉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圈员自评设定目标值,用头脑风暴法拟定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活动前的5.8%降低至1.8%。结论:正确应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普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完善引流管SAFE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增强责任心。
[关键词]品管圈;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
品管圈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品质管理工具,以全员参与方式对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项目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维护与改善的活动[1]。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成立品管圈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应用“5.3.1”评分法,从问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圈员能力和上级政策支持力4个方面进行评分,确定本次品管圈主题——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和搬运过程中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意外脱管[2]。非计划性拔管对治疗、术后恢复会造成很大威胁,轻则重复置管增加患者痛苦与焦虑,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3]。2013年10~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率高达5.8%。基于此,科里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成立了管路维护小组,将非计划性拔管率降至1.8%,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0~12月入住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监护室带有管路的患者197例。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对非计划性拔管问题进行剖析,制定相应对策,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1.2.1品管圈的成立2013年9月1日成立品管圈,共有成员10人,平均年龄30岁,大专3人,本科7人。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3名。圈会上投票取名“开拓圈”,意为集思广益,开拓进取。
1.2.2主题选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通过“5.3.1”评分法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普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1.2.3现况调查2013年10~12月共计带管路患者197例,年龄19~78岁,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1例,发生率为5.8%。见表1。
表1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n=11) %
1.2.4目标设定[4]根据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进行设定,圈员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拟定圈能力为80%,即: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比例)=5.8%-(5.8%×0.8%×0.8%)=2.1%。
1.2.5原因分析(见图1)
图1 鱼骨图
1.2.6制定并实施护理对策首先,成立管路维护小组,制定管理“四化”制度,提高护管意识。a) 引流管护理知识“普及化”——科室每月业务学习;b) 引流管护理操作“标准化”——制定管路护理流程图;c) 引流管护理交班“常规化”——班班交接管路;d) 引流管异常情况上报“制度化”——有异常情况上报管路维护小组。其次,加强各种引流管的固定:a) 使用思乐扣固定PICC及中心静脉管路 ,U形贴、欣皮固固定贴等护具固定潘氏管、腹腔引流管;b) 每日晨更换鼻胃管贴(使用3 M胶布,透气性好;用酒精脱脂后固定更牢固)。发现固定不牢随时更换贴膜,避免长时间不更换胶布粘性变差而脱管,同时,增加患者舒适度,避免压疮;c) 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护管意识。医生、护士在术前加强宣教引流管放置的意义及脱管后果,应用图文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d)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合理使用约束带,引进球拍式约束手套,有效约束手指的抓、拔、拽等动作,保护管路并使手指处于功能位置;必要时与医生沟通使用镇静剂;e) 护士加强巡视,对于引流液较多的患者,及时给予倾倒引流液或更换引流袋;及时发现有拔管意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结果
2.1有形成果
2014年1~4月,共计有管路患者215人,意外拔管4次,拔管率1.8%,低于目标值2.1%,目标完成。见表2。
表2 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情况
2.2无形成果
此次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的工作热情、协调力、创造性思维、自信力、凝聚力、处理问题的能力、QC手法运用能力和责任心8个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每项分值0~10分,计算出平均分后进行前后比较,效果明显,见图2。
图2 雷达图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管路维护能力,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
普外科患者术后身体上留置的管路比较多,如胃管、鼻胆管、空肠营养管、潘氏管等,经常发生自行拔管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增加了住院日和费用,甚至危及生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认真剖析在管路维护方面的不足,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认真实施,显著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
3.2科室成果标准化
品管圈活动后成立了管路维护小组,制定了管路护理流程,易于不同年资的护士接受并运用;将管路维护护患篇做成彩色宣教图片进行宣教,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最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3.3全员素质提高
品管圈活动使每一位参与者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想高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拥有了强烈的成就感,由原来的被动做事情变为主动做事情。
[参考文献]
[1]钟朝嵩.品管圈实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蒲萍.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50.
[3]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0.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本文编辑:王立钧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126(2015)01-0072-03
[作者简介]艾攀,女,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