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差异
2016-01-27李正凯
李正凯
比较分析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差异
李正凯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需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氯胺酮、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两组患者MAP与HR值均出现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AP与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5 min,两组患者MAP及HR开始有明显升高,对照组较观察组波动更大(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芬太尼、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麻醉诱导;氯胺酮;心血管应激反应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过程中,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导致麻醉意外事件的发生。危重症患者由于呼吸循环功能本身处于较薄弱的状态,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含有较大的风险,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2]。目前,采取何种麻醉诱导方式,以提高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已成为临床麻醉研究的重点。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方式,观察其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寻找适合的麻醉诱导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需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7.1±8.4)岁;体重50~80 kg,平均体重(62.1±10.4)kg。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1 mg/kg氯胺酮、1.5 mg/kg异丙酚、5 μg/kg芬太尼、0.1 mg/kg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0.1 mg/kg咪唑安定、1.5 mg/kg异丙酚、5 μg/kg芬太尼、0.1 mg/kg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插管前给予有创血压监测。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值、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5 min的MAP及HR水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AP基础值分别为(89.4±10.4)、(89.9±11.1)mm Hg(1 mm Hg=0.133 kP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基础值分别为(86.7±10.4)、(86.7±11.2)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两组患者MAP与HR值均出现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MAP值为(71.7±4.7)mm Hg,HR值为(61.4±5.7)次/min,对照组MAP值为(70.7±5.7)mm Hg,HR值为(65.7±5.1)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 min,两组患者MAP及HR开始有明显升高,观察组MAP及HR值分别为(105.7±12.7)mm Hg、(108.7±12.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6.7±10.4)mm Hg、(80.4±10.1)次/min,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波动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MAP及HR值分别为(93.4±10.7)mm Hg、(93.7±6.8)次/min,对照组分别为(72.7±4.2)mm Hg、(65.7±5.7)次/min,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波动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过程中,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主要可引起患者出现心血管应激反应,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临床完全无法避开的问题。心血管应激反应对患者可引起严重的生命威胁,造成患者血压及心率明显升高,虽然反应持续时间短,但症状表现强烈,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临床研究指出,这与麻醉药物有一定关系[3]。通常解决的办法为增加麻醉剂量,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增加剂量也可能增加麻醉的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氯胺酮是目前临床用药中,唯一一种兴奋心血管系统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其镇痛效果良好,效果显著,但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兴奋,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本组研究中,分别采用氯胺酮作为兴奋心血管系统的麻醉剂,对比咪唑安定,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插管后MAP及HR均有变动,但观察组变动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胺酮应用于麻醉诱导,患者MAP及HR波动更小,表明氯胺酮联合用药应用于麻醉诱导,可较好地降低心血管应激反应,其安全性更高[4,5]。临床研究指出,是否可继续加大麻醉药物剂量,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分析。
总之,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芬太尼、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1]李宁江,沈立红,袁春晖,等.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1):98-99.
[2]李渊.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药业,2012,21(15):84-85.
[3]杨少杰.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92-993.
[4]杜建龙,吴纯西,刘俊,等.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与术后感染分析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81-4483.
[5]刘妍雨,陈宏志.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应用进展.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59-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32
2015-10-28]
450007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