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土拉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治

2016-01-27靳连平辽宁省绥中县前卫动物卫生监督所125203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病料豚鼠

靳连平 (辽宁省绥中县前卫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203)

兔土拉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治

靳连平 (辽宁省绥中县前卫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203)

本病是由土拉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原发于野生兔等,故又称野兔热。本病是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和其他内脏有出血坏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通过病理学检查可做出印象性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土拉杆菌 (土拉弗朗氏杆菌)。该菌是一种多形态的细菌,在患畜血液内呈球状,而在培养基上,则有球状、杆状、豆状、丝状和精子状等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孢,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该菌能产生内、外毒素,其内毒素可使动物组织坏死,而外毒素则引起组织水肿。该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中可存活75d,在肉品中可存活133d,在冰冻的组织中可生存13周,在甘油内保存于-14℃,可活2年。60℃以上高温能在短时内杀死。一般消毒液在5min内可杀死该菌。

2 流行病学

该菌分布广泛,可感染许多动物,呈地方性流行,但不引起严重死亡,而大流行多见于自然灾害时。野兔及其他野生啮齿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并通过吸血昆虫传染家畜和人。本病发生的季节与野生啮齿动物及吸血昆虫的繁殖孳生时期相一致,多见于春末夏初感染。通过被污染的饲料、水,或直接接触病兔而感染。幼兔比成年兔更易感染。

3 活体检疫

本病潜伏期为1~9d。患病兔少数病程较短,幼兔多是急性败血症突然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而多数患兔出现体温升高至41℃,常伴有鼻炎和全身体表淋巴结 (尤颌下、腋下和鼠蹊淋巴结)肿大、化脓,以及唇、口腔、面颌、颈胸、四肢等皮下组织有坏死性炎症,脓肿或溃疡,病灶破溃后发出恶臭,病程为慢性经过,可长达数周至数月,也有经2~3周痊愈的。

4 尸体检疫

急性败血死亡者,多呈败血症变化,可见脾肿大,暗红色,有较多的小点坏死灶,且肝充血肿大,亦有小点坏死灶分布;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慢性型死亡者,特征为全身淋巴结呈干酪样炎,内脏实质器官均有干酪样坏死。也有肺脏充血,见斑驳实质区等。

5 实验室诊断

本病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1)细菌检查。用病料 (肝、脾、淋巴结、血等)做压片染色镜检。若见有细小两极染色、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时,可初步确诊。

(2)微生物学诊断。取病变组织制成悬液给豚鼠皮下注射,经4~10日死亡者,再取其病料分离细菌,并进行鉴定。

(3)血清学诊断。取病兔血清与土拉杆菌抗原做凝集反应试验,如凝集价达1:40或以上者,则可判为阳性。

(4)动物接种实验。一般不用作常规的鉴定方法,在验证分离物的特性以及接种病理组织样品时可用此法,但必须在很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常用小鼠或豚鼠,观察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①豚鼠:豚鼠对本菌最易感。将病料悬液4~8ml或纯培养物1ml,腹腔接种,或皮下、静脉注射1ml,或口服1~2ml。一般经8~10d后发病死亡。将病灶作分离培养和触片染色镜检。注射部位出血、水肿或化脓;淋巴结肿大,脾脏极度肿大,并有干酪样变性;肝、脾和肺有灰白色结节;腹腔接种可导致浆液性纤维素性腹膜炎;②小鼠:用上述材料皮下或腹腔注射,每鼠0.1~1ml。一般经4~15d发病死亡。病变与豚鼠相似。

诊断中应与兔伪结状病、脓肿、兔沙门氏菌病加以区别。

6 综合防治

本病防治重点应驱除啮齿动物和吸血昆虫,严格防疫,隔离消毒。与此同时可接种土拉杆菌冻干活菌苗。抗生素治疗,可选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日;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金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mg,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后做静脉注射,12h/1次,连用3日;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3次,连用3~5日。

预防。应驱除野生啮齿动物和吸血昆虫。病发生后应隔离病畜,消毒场舍用具,进行凝集反应试验和变态反应试验,直至全群变为阴性,并将吸血昆虫驱除之后,方可认为康复。防疫等有关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可疑的肉品及其他产品必须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积极清除传染源和传染媒介物。

靳连平 (1968.4-),男,本科,兽医师。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病料豚鼠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老鼠和豚鼠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浅议荒漠区生态恢复问题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做瑜伽的小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