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名中医林夏泉平肝泻心健脾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2016-01-27晓,华

中医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肝医案儿科

杨 晓,华 荣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名师高徒·

岭南名中医林夏泉平肝泻心健脾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杨晓,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岭南名中医林夏泉医案、手稿,分析林老在运用平肝泻心健脾理论治疗小儿急惊风、疳积、腹泻等的疾病疗效及临床用药特点,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医术。

关键词林夏泉中医师;平肝泻心健脾;小儿气惊风/中医药疗法;小儿肝积/中医药疗法;小儿腹泻/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药疗法;经验

林夏泉先生(1908-1980),广东台山人,1931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先后任广东省中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门诊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其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和儿科杂病,尤其精于治疗癫痫及脾胃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由于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深受广大患者的尊敬和热爱,并于1979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是广东省中医院历史上九大名医之一。为传承其学术,成立了林夏泉学术传承工作室。经数年来系统收集整理学习林老生前有关儿科疾病论治的文章及部分手稿、医案,笔者从中领悟林老对儿科常见病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用药经验,深感荣幸。本文从部分临床医案入手,阐述林老在儿科治疗方面的经验。

林夏泉老中医在儿科临床治疗方面遵循“平肝、泻心、补脾”之法,该法见于晚清岭南儿科名医程康圃《儿科秘要》。程氏的学术思想主要源于《黄帝内经》,又受到钱乙、万全、王肯堂诸家的影响。其在《儿科秘要》中,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染病皆由此故”,据此提出的“儿科八证”(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和“治法六字”(平肝、补脾、泻心)。这是从钱乙、万全的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以“平肝、补脾、泻心”之六字治法为儿科之准绳。重视脾胃、顾护后天元气更是对万全小儿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钱、万、王三氏所创制的著名汤散如泻青丸、六味丸、玉露散和抱龙丸等,均倍加推崇,并广泛使用。

在临床用药方面,林夏泉老中医又学习另一位岭南儿科名医杨鹤龄,强调处方遣药,药少力专。考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喜用花类药物,如素馨花、腊梅花等,取其芳香清透,协同诸药使邪气由内达外之能,而无苦寒攻伐之弊。且擅用广东当地特有本草,如咸竹蜂以清利咽喉。

1“平肝泻心”法治疗小儿急惊风

急惊风医案:“小儿三岁,惊风症,诊得面青眉心冻,指纹青紫,心频跳动,怕人撮肺。嘱用抱龙丸嚼烂敷眉心上,以祛其风,而定其惊:双钩藤2钱、紫草茸(先)2钱、正人中白3钱、紫雪丹(先服)3分、金蝉花5钱、干地龙(盐水炒)2钱、竹蜂10只、柿蒂3钱、干苇茎(先)7钱、古劳茶1钱、栀子3钱。同上,服后风已减少,头部汗出,气仍略搐,指纹青紫已退,频渴茶,有痰,鼻煽动状仍有些少:炒钩藤3钱、干苇茎(先)7钱、正紫雪丹(冲服)2钱、柿蒂2钱、金蝉花3钱、干竹茹(姜汁炒)3钱、竹蜂10只、甜葶苈2钱、生龙齿(先)5钱、栀子3钱、正川贝(去心)2钱。”

钱乙指出:“心主惊,肝主风。”以“急惊合凉泻”为其治疗原则。急惊风四证包括痰、热、惊、风,由热生痰,痰甚生惊,惊而发搐。《儿科秘要·论急惊症治第二则》云:“小儿急惊之症,即风热夹惊……此为肝风、心火相搏而成。”故小儿急惊风以“平肝泻心为法”。观上方,以钩藤为君药。《本草备要》:“钩藤……除心热,平肝风……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熄。”配伍紫雪丹清热开窍,熄风止痉,使抽搐得止,故先服。效钱乙用蝉花治疗小儿惊风,又伍竹蜂化痰定惊。配伍清热药物入肝经:紫草茸、地龙干、栀子。入心经:人中白,栀子。由热生痰,故选干苇茎、姜竹茹、甜葶苈、川贝清热化痰。痰涎壅盛在上,易堵塞气道,故加柿蒂降气以缓解。古劳茶乃一种广东历史名茶,《本草备要》言:茶,下气消食,去痰热,除烦渴。林老取其下气去痰热之功。

2“补脾泻肝”法治疗小儿肝积

对肝积的治疗遵循“补脾泻肝”之法。林老医案:“肝积小儿年约五岁,肝积症(其人善怒,肚胀实,频疴白屎,手心发热,不思食,食则滞,头及身上均生红色斑点,怒时以手抓人并自己双手互抓,曾食羊胆多次,心肝火甚盛)。龙胆草1钱、正胡黄连1钱、大麦芽(先)8钱、海螵蛸5钱、珍珠草3钱、水君肉3钱、紫草茸(先)2钱、竹蜂6只、灯芯花1丸。”《幼幼集成》:“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寒,积者亦虚中之积。故治积不可骤攻,治寒不宜峻温,治热不可过凉……故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

上方全方以泻肝火为主,提示患儿体尚壮,可先去积。龙胆草、紫草茸清热泻肝火。胡黄连、珍珠草、水君肉(疑为使君子)均为治疳要药。疳积小儿因肝脾不和,多有夜眠不宁的症状,加用竹蜂、灯芯花平肝定惊,使小儿夜眠能安。同时重用大麦芽助胃气上行以资健运,补脾宽肠,和中下气,消食除胀。海螵蛸制酸护胃。

3“补脾法”及“平肝补脾”法治疗小儿腹泻

林老医案:“肝盛克脾,水泻色青:正伏龙肝3两、炙粟壳5钱、土炒白术7钱、公丁香1钱、生龙齿5钱,云茯神5钱、全蝎1钱半、法夏1钱、九节菖蒲8分。”

《幼幼集成》:“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患儿素体肝盛,或有夜惊、急躁善怒,多动、抽动、惊痫、眉心冻等表现,肝木盛,木克土,故影响脾胃运化,而生泄泻,又肝色青,故泻下水色青。平肝选用生龙齿,龙属木,主肝,能收敛浮越之正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对于肝盛克脾之泻,既能平肝又能收涩止泻。全蝎亦入肝经,治疗厥阴风木之惊痫证。九节菖蒲开窍化痰,醒脾安神,配合法半夏加强化痰之功能,推测患儿存在肝风夹痰上扰的表现,或表现为惊痫抽搐等。补脾以土炒白术为首,白术土炒,借土气以助脾。配以茯神健脾同时安神。患儿泻下,胃中虚而阴火上冲,故以公丁香温胃降逆。伏龙肝为止泻要药,有温中燥湿止泻的功效。炙粟壳收敛止泻。

又有脾素虚而造成的迁延性腹泻。林老医案:“脾弱而疴,泻下,服一剂已愈:土炒白术5钱,炙粟壳3钱、原蚕砂5钱、公丁香5粒、煨诃子3钱、法半夏2钱、川朴5分、灯芯花2丸。”该病案无肝木克土之征象,但鉴于小儿肝常有余,或脾土久虚不能牵制肝木,故稍加灯芯花来平肝定惊,方中土炒白术、炙粟壳、公丁香药理同前,煨诃子涩肠止泻,厚朴行气消胀。蚕砂温中化湿,治疗湿邪阻滞大肠的疾病,法半夏和胃气,治疗肠腹冷,吐泻转筋。

4从疏风清热中透现平肝

在风热表证方面,林老选用清热解毒解表药同时,亦喜欢选择入肝经的药物,例如:钩藤、蝉花、青蒿、白薇、紫草茸、素馨花。

钩藤:《本草备要》:“甘、苦、寒。除心热、平肝风。治大人头旋目眩,小儿惊啼瘛瘲,客忤胎风,发斑疹。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

蝉花:属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以子实体入药。入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小儿惊,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青蒿:《本草备要》:“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阳、厥阴血分。治骨蒸劳热。蓐劳虚热,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疰。”“凡苦寒药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芳香入脾……以其不犯胃气也”。林老在临床遣方用药方面,注意顾及脾胃,虽用苦寒,亦注重不伤胃气,不影响小儿饮食。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肾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紫草茸:系胶蚧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树脂状胶质。味甘咸,性平。入肺肝经。清热;凉血;解毒。主麻疹、斑疹不透,月经过多,崩漏,疮疡,湿疹。

素馨花:归肝经。舒肝解郁。用于肝郁气痛,心胃气痛,下痢腹痛。林老用于外有风热表证,同时伴有肝火、胃脘痛者。或用于湿热痢疾,肝胜克脾。

5灵活运用平肝、补脾治疗咳嗽

咳嗽为儿科常见症状,其外因多为感受外邪;内因多有肺脾两虚,肺失清肃,宣降失调,脾虚生痰,脾虚继而肝旺,导致肝气上犯克肺致咳。

林老医案:“肝火而咳,外候皮黄肉瘦,防其生积:小苏梗1钱、薄荷叶半钱、北杏仁5钱、炙枇杷叶3钱、柿蒂2钱、牛蒡子3钱、珍珠草3钱、海螵蛸5钱,正人中白3钱,胡黄连5分。”该患儿素体脾虚肝旺,故见皮黄肉瘦,有形成肝积的可能,故选药上,除了常用的北杏仁、炙杷叶,薄荷叶、牛蒡子外,选用珍珠草入肝肺两经,治小儿诸疳瘦弱。胡黄连清热除疳。海螵蛸原为收涩药,而《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等书记载该药研末治疗哮喘。由于资料欠缺,小儿咳嗽方面暂时无补脾的议案,但在成人哮喘病案中,林老多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治疗。

林老对咳嗽的治疗常用下列药物,可见其用药特点。

柿蒂:性温,入肺胃经,温肺降逆,引上壅之痰浊下降,不拥塞气道,使咳嗽得以缓解。

苏梗:与苏叶相比,苏叶发汗散寒力度较强,虽然有祛风定喘,宽中消痰的功效,但多服泻人真气,尤其表弱气虚者忌用苏叶。与苏子比,苏子下气化痰力度更强,而苏梗稍弱,适合于虚者。因小儿稚阴稚阳不堪攻伐,故选用苏梗力度适中,又不过散真气,同时达到下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威灵仙:能消症瘕积聚,风湿痰气,且性极快利。故对扁桃体肿大,咳嗽咽肿夹痰,尤为适合。与青蒿配伍,治疗风热袭肺,外感发热咳嗽。我院院内制剂青柴灵口服液,疗效卓著。

干苇茎:千金苇茎汤的主药,功善清热化痰,对于咳嗽痰黄效果好。

皂角子:皂角子入肺大肠肝经,能治疗痰喘中满。

煅礞石:色青入肝,能平肝下气,为治惊利痰之圣药。可见林老对化痰药物的选择不忘平肝。

(编辑张大明)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4-0027-03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14

作者简介

杨晓(1981-),女(汉族),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通信作者:华荣,主任医师sunhuachen96@163.com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47)];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yk2013b2n16)

收稿日期:2015-12-10

猜你喜欢

平肝医案儿科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