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经脉检测仪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十二经脉关系*

2016-01-27文林林刘亮亮张晓刚梁永林

中医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探讨

文林林,龙 旭,潘 健,刘亮亮,张晓刚,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针灸经络·

利用经脉检测仪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十二经脉关系*

文林林,龙旭,潘健,刘亮亮,张晓刚,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利用经脉检测仪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十二经脉关系,使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为量化辨证分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D-EDT型中医经脉亚健康检测仪检测其十二经脉,经过客观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总人群中肝经偏盛的人数为132人,占总人数的48.00%;心经偏盛人数为122人,占总人数的44.36%。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心、肝两经电位偏高与临床调查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探讨;经脉检测仪;防治;十二经脉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除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关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2014年6月—2015年2月,笔者利用经脉检测仪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十二经脉关系,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的EH患者225例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EH患者50例,共275例。其中男175例,女100例;年龄30岁~70岁;病程2~15 a。

2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的标准。至少3次测量血压均有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在 30~70 岁,性别不限;②初次就诊尚未服用降压药物和调脂药物史或已自动停服降压药 1 个月以上者(经病史采集了解曾经血压达标,但因症状好转,未经复诊和医师指导自行停药者)。

3.2排除病例标准

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 线、超声心动图及血液生化分析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脂血症者、感染、风湿病、肿瘤、外伤、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及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

4方法

采用广东省深圳市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HD-EDT型中医经脉亚健康检测仪。以质量分数50 g/L粗盐水沾湿受试者掌心再夹上夹式握把作为参考电极,增加皮肤与握把的接触密合度。夹式握把的压力大小以夹住受试者手心,并且不让受试者感觉不适为准。然后启动中医经脉亚健康检测仪自动校准系统进行校准,以避免测量环境中温度、湿度、电磁等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校准完毕后,操作者手持检测棒,将装有钠离子导电棉的测量端垂直于受试者体表穴位,按左上肢(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池→合谷)、右上肢(顺序同左侧)、左下肢(太白→太冲→太溪→京骨→丘墟→冲阳)、右下肢(顺序同左侧)的顺序对人体的十二原穴导电量依次进行检测,其间检测棒对测量穴位的压力和测试时间要维持恒定。检测完毕后,记录受试者姓名并保存数据。

5观察指标及方法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右两侧十二原穴导电量,比较十二原穴导电量间的差异。采用excel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赋值,偏高为h,偏低为l,正常为n。通过软件工具插入函数COUNTIF统计左右两侧十二经脉电位赋值的总和。

6结果

总人群中肝经偏盛的人数为132人,占总人数的48.00%;心经偏盛人数为122人,占总人数的44.36%;肝经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心经。与高血压常见临床类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相一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其十二经脉结果如图所示(见表1、表2)。

7讨论

2007年全球高血压状况报告,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0亿人,在世界范围内成人中大约有25%受其影响,预计到2025年会增加到60%,即约有15.6亿人口可能会患上高血压。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1.6亿人,其并发心脏病、脑卒中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根据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演变、转归预后等方面,将其归属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病证范畴。通过中医辨证,大致将其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通过中医辨证和临床调查,大致居前2位的分别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3],这与实验结果肝、心经偏高相一致。而高血压临床症状以“头痛”“眩晕”为主。《黄帝内经·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刘完素认为本病的病因为风火;张景岳则认为“无虚不作眩”。纵观中医学对高血压发病总的病因病机,认为肝火亢盛和阴虚阳亢是最主要的[4]。随着针灸研究的深入推进,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电位电学特性研究,掀起一股对经脉和腧穴电学特性的研究热潮。有学者通过针刺十二原穴开展对高、低血压大鼠模型血压影响的经穴效应规律研究,来研究代表不同经脉的“原穴”对血压影响的特异性及针刺作用的双相性,结果十二原穴在调治高血压方面具有特异性[5-12]。而在十二经特定穴中,原穴最能反应脏腑功能的变化:“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难经·六十六难》又曰:“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13]本课题利用经脉检测仪,为量化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和预防保健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十二经脉的十二原穴的数值及中医证候的对比观察,使中医证候量化,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高效性。本方法已成为目前各类疾病研究的手段和趋势。

8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Kearney PM,Whelton M,Reynolds K,et al.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analysis of world wide data[J].Lancet,2005,365:217-223.Issue1,137-145.

[3]刘发宁.高血压临床症状及治疗浅析[J].医学信息, 2011,24(6):3443-3444.

[4]张冬妮.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与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之间的关系[J].中国水电医学,2008,21(6):373-374.

[5]赵华,蒋洁.腧穴电学特性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102-105.

[6]赵雪梅.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3):194-196.

[7]李启云.心肌梗死与心包经双侧经络电阻抗失衡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91-792.

[8]刘莉莉,赵百孝,颉泽华,等.脑瘤患者十二原穴体表导电量的变化与脏腑经络相关性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1):857-860.

[9]王霆,沈雪勇,毛慧娟,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444-445.

[10]王霆,沈雪勇,魏建子,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三阴交穴伏安特性[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39-40.

[11]佘延芬,孙立虹,李新华,等.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电阻值变化规律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7):496-499.

[12]徐杉,陈思宇,金末淑.原穴的现代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74-77.

[13]杨路.针刺十二原穴对高低血压大鼠模型血压影响的经穴效应规律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1-0045-02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1.21

通信作者:梁永林,教授,zjlyl@gszy.edu.cn

* 基金项目:2013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 (GZK-2013-35)

收稿日期:2015-06-17;修回日期:2015-07-14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