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观察

2016-01-27司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有效率

司群英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观察

司群英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9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护理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实施后对患者的康复影响。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

急性脑血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即便实施积极治疗后,一些患者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因此临床提出实施规范、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分析研究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0±5.0)岁;左侧脑瘫20例,右侧脑瘫24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5.0±5.0)岁;左侧脑瘫25例,右侧脑瘫25例。入选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者,经MRI或CT证实为急性脑血栓。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出血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包括动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体温、瞳孔以及意识等方面,并进行饮食调理、皮肤清洁、口腔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体位护理。体位不当,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为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患者应采用平卧、左右卧位结合方法,并辅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单侧长期被压。②认知以及语言能力护理。失语患者需要护士引导进行口语训练,护士先通过声音刺激患者的听力,之后口型示范,逐字逐句矫正。待患者语言能力恢复良好后,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交谈,学习相关方面知识,增强患者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力。③肢体功能运动护理。为促进患者血液流动,防止健肢功能退化,护士先让患者卧床,健肢进行关节活动锻炼,或者在健肢辅助下患肢适当锻炼。④被动按摩与被动运动护理。一些患者丧失部分功能肢体需要定期按摩,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促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⑤站立锻炼护理。患者发病4~5 d可适当进行步行训练,先训练坐位,之后扶着有支撑地方,让患者支撑着站立并活动上下肢。⑥针灸疗法。在医师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局部针灸辅助治疗,针灸方法可起到清除体内自由基效果,从而缩小梗死范围,促进神经早日修复。⑦进食护理指导。进食时,多数患者会有轻度吞咽困难,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自主进食。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波动以及异常精神状态,并定期举行交流会,患者之间可相互交流复健的经验,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放松,疏导自身的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入院时、护理实施1个月后神经功能治疗后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①神经功能缺损疗效[1]: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差并计算治疗后百分比,依据减少百分数评价疗效。基本治愈:百分数减少>80%;明显改善:百分数减少为60~80%;改善:百分数减少20%~60%;无效:百分数改善<20%,或无改善。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明显改善率+改善率。②根据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2],基本自理>60分,生活需要帮助为40~60分,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4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 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明显改善15例,改善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4.1%;观察组基本治愈6例,明显改善28例,改善1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对照组<40分12例(27.3%),40~60分15例(34.1%),>60分17例(38.6%);观察组<40分3例(6.0%),40~60分11例(22.0%),>60分36例(72.0%),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血栓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急,但病史长,恢复期比较漫长,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临床提出急性脑血栓形成康复护理,尤其是发病1个月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促患者肢体功能、意识、语言功能恢复十分重要[3]。脑血栓引发的瘫痪,初期合并疼痛,一些患者担心疾病恶化加重,医护人员有必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释疾病情况,告知患者必须坚持康复治疗,才能促机体功能早日恢复。且医护人员明确告知患者康复护理实施效果,增强患者成功治疗的信心,有利于干预护理的顺利进行。临床结合针灸治疗以及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促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血栓疾病治疗中促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有促神经、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早日恢复效果,应用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1]朱芬英.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1-152.

[2]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0):4191.

[3]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86-37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203

2015-09-15]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有效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