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蒙医临床机理研究

2016-01-27乌兰图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蒙医白质缺血性

乌兰图雅 李 花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蒙医临床机理研究

乌兰图雅 李 花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总结100例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危险因素、并发症及蒙医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是由巴达干黏液滞留于黑脉,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脑之海—白脉受损的蒙医临床机理。

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蒙医;临床机理研究

脑白质病变(WML)是加拿大学者Haehinski1987年首先提出影响学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对称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最近研究表明,脑白质病变与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痴呆、步态及大小便障碍等相关,尤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在老年人中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49.7%。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社会经济的严重医学问题。由于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尚未明确,迄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而著名中医专家王永炎院士依据中医理论并结合亲身的多年脑病临床实践提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中医病机“虚气留滞”观。蒙医对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满意的疗效。我们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五疗脑病科住院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发危险因素,并发症及蒙医药疗效进行研究,提出了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蒙医临床机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五疗脑病科住院患者100例。本研究入选标准为:(1)60岁以上老年人;(2)影像学表现:分布于大脑皮质层下白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散在或弥漫性病灶,边缘呈不规则,CT显示为低密度阴影,在MRI像表现为:①围绕脑室前、后角的帽状异常高信号;②围绕侧脑室的条状或环状异常高信号;③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的点片状异常信号;④位于白质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⑤弥漫性病变:异常信号连接成片,弥散分布于脑白质区。(3)除外以下疾病:中毒、遗传变性、感染、脱髓鞘疾病、代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创伤和脑积水等原因导致的脑白质病变。影像学改变是临床诊断脑白质病变的主要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合并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要点所确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部CT检查除外脑出血。

1.2.2 危险因素的判定依据:(1)高血压:以往或入院后在静息状态下测定血压,发现1周内有3次及以上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当前正在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2)糖尿病:既往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住院期间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及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吸烟史:平均抽烟10支/天以上,连续5年以上,戒烟或未戒烟;(4)饮酒史:平均饮白酒100ml/天以上,连续5年以上,戒酒或未戒酒;(5)H型高血压: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

3 研究结果

3.1 100例老年人脑白质病变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77±11.17)岁。合并脑梗死71例,高血压77例,糖尿病19例,吸烟史37例,饮酒史27例,H型同型半胱氨酸23例。

3.2 临床症状:老年人脑白质病变100例患者共性症状为①记忆障碍: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功能完全丧失。②性格行为的改变: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病人变得落落寡合,不喜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发生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或多疑自私,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所有患者的高级情感活动,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亦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③全身症状:病变早期,病人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

3.3 临床应用蒙药:100例老年人脑白质病变患者全部服用了由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国家蒙药制剂中心生产的蒙药。早服额尔敦乌日勒15粒(3g)、中午服古日古木-13味丸15粒(3g)、下午服那仁满都拉15粒(3g)、晚服书沙-7味丸粒15粒(3g),1个疗程4周。

3.4 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基本消失;(2)好转:症状好转;(3)无效:症状没有变化。100例患者应用蒙药治疗1个疗程,治愈9例,好转80例,无效11例,治愈好转率达89%。

4 结论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不同病因脑白质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脑白质病变类型之一。经研究表明,高龄、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有关,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可加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年龄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年龄是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唯一独立相关因素,平均每增长10岁,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增高2.4倍。老年人脑白质病变以记忆、情感、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步态不稳,大小便失常等症状,多因年老体衰,久病失养所致。发病机理主要因感受邪毒、七情劳累、邪热入血、恶血与黄水偏盛,并与赫依为介,窜于脉道,扩散于皮肤,降于脏器,肝热偏盛,肾赫依上升,在此基础上,老年人更有社会、家庭、情志等因素影响,其体内气血运行流通障碍,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失调,赫依与血热相博及运行失调而损伤脑部的黑脉引起白脉之海—脑损伤而致病。《蒙医金匮》云:“黑脉者,血之处也。希拉赖血以存,是故黑脉病当属热证”。其发病多有血、希拉偏盛,以热势灼伤黑脉壁,或巴达干黏液增多,滞留于黑脉,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失养所致。故此研究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为主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并其合并症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额尔敦乌日勒功效为解毒醒脑,舒筋活络,调节气血运行,安神,改善白脉功能。总之,本项课题研究表明,老年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由巴达干黏液留滞黑脉致气血运行不畅,使白脉之海—脑受损引起的。

[1]付胜奇.脑白质病变的相关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

[2]黄世敬,王永先.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虚气留滞”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8(34)8.

[3]高品,毛晨辉.内涵丰富的成人脑白质病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9(48)9.

[4]詹丽璇,徐恩.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8:6(2)3.

[5]杨继,蒙冰.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诊断的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8:12(6)24.

[6]黄世敬.培元通滞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2(18)2.

[7]高阳.缺血性脑白质病变[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19)6.

[8]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14)12.

[9]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2.

[10]四部医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5.

[11]占布拉.蒙医金匮[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5.

2016年9月1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6)11-0006-02

猜你喜欢

蒙医白质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联合白质完整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