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中医对罂粟的认识※

2016-01-27林华坚张金玲刘新爱李灿东杨朝阳

中医药通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罂粟壳罂粟性味

● 林华坚 张金玲 金 李 宫 璞 刘新爱 李灿东 杨朝阳

古代中医对罂粟的认识※

● 林华坚 张金玲 金 李 宫 璞 刘新爱 李灿东 杨朝阳▲

罂粟 鸦片 毒品 中医

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历代本草中的常用名有阿芙蓉、鸦片、阿片、罂子粟、御米、米囊等,早在六朝时期罂粟就已传入我国,最初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深受人们喜爱。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罂子粟时言“人家园庭多莳以为饰”[1];而作为西方早期的万应药底野迦,以诸胆及鸦片为主要原料制成,在隋唐时就已作为贡药传入我国,用于治疗各种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症状[2]。其入药部位主要为种子、罂粟壳以及从罂粟壳中割取的生鸦片和经再加工的熟鸦片。

明朝末年以前,我国使用的鸦片皆为生鸦片。关于生鸦片的采收,《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干用之。”[3]

生鸦片经过烧煮、发酵、去渣等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熟鸦片。明末荷兰人将熟鸦片及其吸食方法传入我国东南沿海。最晚到清乾隆年间国人已经流行用烟枪吸食鸦片[4]。但此时吸鸦片的还只是小部分人,至鸦片战争爆发后,鸦片作为毒品逐渐成了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去否定其药用及食用价值。一千多年来历代医家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罂粟的特性,对罂粟有了深入的认识。

1 食用认识

《本草汇言》载:“罂在茎上长一二寸……中有子如白米,极细”[5]“可煮粥食”“同绿豆粉作腐食,尤佳”。其它本草也多将罂粟归为谷类,比如唐代的《本草拾遗》、宋代的《本草衍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鉴于罂粟子的可食用作用,古代医家早有用其作食疗以治病。如《大观本草》所载“主丹石发动,不下食,和竹沥煮作粥食之,极美”[6]。宋代苏辙的“种药苗诗”更详尽地说明了婴粟的食用作用,其诗云:“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烹为佛粥……”足见至少在宋代,人们对罂粟的食用认识已经相当深入。但需指出的是古人食用的主要是罂粟的种子,罂粟种子含极少量的罂粟碱和吗啡,因此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2 药用认识

在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东方大国、强国,许多它国灵药、奇药作为贡品传入我国。对于这些药材,古代医家并非一层不变地接受,而是根据我们已有的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运用、归纳、总结、创新,罂粟也不例外。作为贡品传入我国后,许多医家开始对其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总结,由于不同医家的临床经验等不同,在对罂粟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

2.1 对性味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罂粟性味的认识主要有性温、性寒及有毒、无毒之别。如明代《本草纲目》言阿芙蓉“酸,涩,温,微毒”[3]。《本草求真》亦将其列入收涩类之温涩药,言其能“通治虚寒百病”[7]。而更多的本草著作将罂粟归为寒性药。如《本草汇言》记载罂粟米与罂粟壳“味酸涩,气寒,无毒”,且将罂粟米定为“清热消痰,润燥结之药”,有“如无热疾痰疾者,勿多食也,否则有伤脾冷胃之咎”的记载[5]。《本草辑要》亦言其“酸、涩,微寒”[8]。《本草述钩元》将罂粟分为御米、壳、阿芙蓉分别介绍,言:“御米,气味甘平,性寒。主行风气,逐邪热”“壳,味酸湿,气微寒”“阿芙蓉,气味与粟壳同。”[9]《滇南本草》亦云:“粟壳,味甘、涩,性寒。”[10]此外尚有医家认为罂粟性平,如宋代唐慎微《大观本草》言:“罂子粟,味甘,平,无毒。”[6]

《内经》云“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足见阴阳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而中药分寒热,亦是分阴阳,阴阳一旦分错对于临床的指导影响是很大的。大概因为本草书籍多言罂粟性寒,加之吸食鸦片者常见阳痿之症。故许多人认为由罂粟提炼制成的熟鸦片的性味也是寒的。许多吸食鸦片者因此不敢服用寒凉药物治病。如《王孟英医案》载:一患者喘嗽,孟英欲以纯阴壮水药治之。患者却曰:“我辈向吸鸦片烟,岂敢服此凉药?”孟英痛斥其非曰:“此齐东之野语也,误尽天下苍生。”[11]王孟英认为罂粟性味温涩,而鸦片更是“炽热毒烈,不亚于砒”。王孟英是清代名医大家,处于鸦片泛滥的年代,其医案中多有记载吸鸦片的患者前来就诊并治愈的医案,因此他对罂粟和鸦片的认识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2.2 对功效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罂粟功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诸家本草大都言其性涩,有敛肺、涩肠、涩精的作用,可用于止咳、止痢、止遗。如宋明孝宗时期修订的官修本草《御制本草品汇精要》所载“其壳性涩,固有涩肠敛肺之功”[12]。《本草纲目》则云“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3]。《滇南本草》亦云:“粟壳……主治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等症。”[10]

除敛肺涩肠外,《本草汇言》尚记载罂粟壳治小水不通因热结者、因气血两虚者;治小水不通而渴者、不渴者;治咳喘不利而小水不通者;治大泻而小水不通者[5]。

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中有载鸦片云:“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皆方伎家之术耳。”李时珍虽不认同一粒金丹能通治百病,但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粒金丹的配制方法与各种适应症,如风瘫、正头风、偏头风、小肠气、噎食、女人血崩等[3]。可见一粒金丹(主要成份为生鸦片)确实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而“俗人房中术用之”,说明此时人们已经开始将生鸦片用于享乐。对此诸多本草也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拾遗》中引《台海使槎录》云:“士人服此为导淫具,肢体萎缩,脏腑溃出,不杀身不止。”[13]此处所指为吸食熟鸦片。对于用鸦片来纵欲,古人早有指出其害处。如《本草述钩元》指出:“虽提助精神,而损折人寿,宜切戒之。”[9]

2.3 对使用禁忌的认识 虽然罂粟是治咳、止痢等的良药,但是使用不当亦后患无穷。《本草汇言》就明确指出“然泻痢必须腹中无积滞,咳嗽必须肺家无风寒客邪,方可用此。如积邪一有未尽,剧尔服此敛涩之剂,积邪得敛而愈甚,所以有变证陡作,而淹延不已者亦有之”[5]。《御制本草品汇精要》亦言:“若初患而用之太早,则邪气收敛,不得外泄,其疾愈甚。”[12]李东垣指出:“此乃治嗽止痢收后药,凡虚劳咳嗽,及温热泄痢者,遽用粟壳止涩,杀人如剑,宜深戒之。”缪希雍则明确指出了罂粟壳使用不当的后果:“凡泄痢遗精,温热方盛,而误用之,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头面俱肿,或呕吐不下食,或精窍闭寒,水道不通,变症百出,面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这些都是古人从不断反复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不仅适用于罂粟这一味药,对于所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都适用。

3 小结

虽然许多医家对其性味有不同看法,但是对其功效、主治的看法还是相对一致的,且对其使用不当及危害更有独到的认识,先哲们的宝贵经验对当代的医疗及戒毒事业仍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1]陈藏器著.闫志安,肖培新校注.本草拾遗[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7.

[2]郑金生.从唐代底野迦到宋代人工牛黄[J].中成药研究,1982,5(2):34.

[3]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638.

[4]齐 磊,胡金野.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文化[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20(2):118-120.

[5]倪朱谟.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534.

[6]唐慎微著.尚志钧点校.大观本草[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60.

[7]黄宫秀著.王淑民校注.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4.

[8]林玉友.本草辑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50.

[9]杨时泰著.黄 雄,崔晓艳编著.本草述钩元[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11-512.

[10]兰茂著,于乃义,于兰馥.滇南本草[M].云南: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

[11]王孟英著.达美君,周金根校注.王孟英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3-124.

[12]刘文泰著.陈仁寿,杭爱武点校.御制本草品汇精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82.

[13]赵学敏著.闫志安,肖培新校注.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3553)

▲通讯作者 杨朝阳,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证的研究。E-mail:yzy813@126.com

福建中医药大学(350003)

猜你喜欢

罂粟壳罂粟性味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罂粟壳火锅 的疑问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