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逆散及其合方辨治肝病的临床应用※

2016-02-27

中医药通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次服五苓散经方

● 王 付

四逆散及其合方辨治肝病的临床应用※

● 王 付*

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之一,结合多年治病体会发现仅仅用四逆散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还有一定局限性,若能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再进行合方运用,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如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四逆散、下瘀血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辨治多发性肝囊肿;四逆散、小柴胡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肝纤维化;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赤丸合方辨治肝癌复发;四逆散、茵陈五苓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酒精性肝损伤;四逆散、五苓散与桃红四物汤合方辨治脂肪肝、内分泌失调水肿、高脂血症;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术后复发等。

四逆散 合方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之一,笔者结合多年运用四逆散体会,发现仅仅用四逆散辨治病证还有一定局限性,若能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再合方辨治病证,常常能取得预期最佳治疗效果。于此介绍四逆散合方辨治肝病的临床体会,供同道参考及指正。

1 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

党某,男,57岁,郑州人。6年前体检诊断为肝血管瘤(1.2×0.8cm),因无症状而未采取治疗。2年前出现胁腹隐痛,食后腹胀,复查肝血管瘤(2.6×2.4cm),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半年前又复查肝血管瘤(2.9×2.5cm),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脘腹隐痛如刺,不思饮食,食后胀饱,恶心嗳气,因情绪异常加重,大便干结,舌质暗淡,苔薄黄,脉沉涩。辨为肝郁夹瘀血。治当活血化瘀,理气解郁。给予大黄虫丸与四逆散合方加味。药用:大黄8g,黄芩6g,桃仁24g,杏仁24g,生地黄30g,干漆3g,虻虫10g,水蛭20g,虫12g,蛴螬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生山楂30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食后腹胀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

四诊:疼痛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

五诊:情绪较前转佳,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明显缓解,以前方巩固治疗120余剂。

药后复查肝血管瘤(1.6×1.2cm),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治疗半年后再次复查肝血管瘤(0.5×0.3cm)。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有不适。

按 根据脘腹隐痛如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再根据食后腹胀辨为肝不疏泄。以此辨为肝瘀血证与气郁证。方以大黄虫丸活血破瘀;以四逆散理气解郁;生山楂活血散瘀,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 四逆散、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孙某,男,59岁,洛阳人。有多年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病史,虽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病情还是反复发作,经检查谷草转氨酶540U/L,谷丙转氨酶670U/L,总胆红素为78μmol/L,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两胁满闷胀痛,拘急不适,情绪低落,不思饮食,食凉腹胀,时时发热,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大便时干时溏,口苦,舌质暗红夹瘀紫,苔黄略腻,脉沉弱略涩。辨为肝郁血滞,脾胃寒热,中气虚弱。治当疏肝理气,温阳清热,补益中气。给予四逆散、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药用: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黄连10g,黄芩10g,大枣12枚,生姜10g,生半夏12g,红参10g,五灵脂10g,蒲黄10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35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两胁拘急略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基本正常,口苦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两胁满闷胀痛明显减轻,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山楂24g,6剂。

五诊:诸证均有好转,经检查谷草转氨酶103U/L,谷丙转氨酶128U/L,总胆红素为35μmol/L,以前方6剂。

六诊:病情基本稳定,未有明显不适,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

药后复查谷草转氨酶34U/L,谷丙转氨酶36U/L,总胆红素为16μmol/L;复查彩超示胰腺基本正常。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治疗半年。随访2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两胁满闷胀痛、情绪低落辨为肝郁;再根据食凉腹胀、手足不温辨为寒;因口苦、苔黄略腻辨为湿热;又因舌质夹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肝郁血滞,脾胃寒热,中气虚弱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半夏泻心汤调理脾胃寒热,兼益中气;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 四逆散、下瘀血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辨治多发性肝囊肿

许某,男,47岁,郑州人。半年前经彩超、CT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肝囊肿(小的0.4×0.6cm,大的1.6×2.1cm),因囊肿较多,拒绝手术,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肝区胀闷痞满,时有窜痛,情绪低落,大便干结,1次/4天,倦怠乏力,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苔黄厚腻,脉沉略弱。辨为郁瘀痰热。治当行气化瘀,清热化痰,兼以益气。给予四逆散、下瘀血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药用: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大黄12g,土元20g,桃仁10g,全瓜蒌15g,生半夏12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肝区胀痛减轻,仍有时时窜痛,大便干结好转,以前方变白芍为30g,6剂。

三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变红参为6g,6剂。

四诊:大便干结消除,其余诸证基本缓解,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趋于平稳,以前方治疗80余剂。

药后经彩超复查,囊肿较前缩小(小的0.1×0.3cm,大的0.9×1.4cm)。之后,用前方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加减治疗150余剂,诸症消除,再次经彩超复查,囊肿较前又有缩小(小的消失,大的0.3×0.5cm)。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肝区胀闷痞满、情绪低落辨为郁;再根据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辨为瘀;因倦怠乏力辨为虚,又因苔黄厚腻辨为痰。以此辨为郁瘀痰热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下瘀血汤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以小陷胸汤清热开结涤痰;加红参、白术健脾益气,帅血行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 四逆散、小柴胡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肝纤维化

常某,男,62岁,河北人。有20多年乙肝病史,2年前经检查又有肝纤维化,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肝区时有痛如针刺,腹胀,情绪异常加重,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时有恶心,呕吐后舒服,大便干结,时有流鼻血,早上刷牙牙龈时有出血,舌质红,苔黄,脉沉弱。肝脏检查:肝脏硬度中位数7.6,相对偏差3%。辨为肝郁血瘀,郁热夹虚证。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益气。给予四逆散、小柴胡汤与失笑散合方。药用:柴胡24g,枳实12g,白芍12g,黄芩10g,红参10g,生半夏12g,生姜10g,五灵脂12g,蒲黄12g,大枣12枚,大黄6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疼痛缓解,诸证基本如前,6剂。

三诊:腹胀明显减轻,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生山楂24g,以前方6剂。

四诊:情绪明显好转,牙龈未再出血,以前方6剂。

五诊:肝区疼痛基本消除,大便略溏,仍有轻微恶心,以前方去大黄,加陈皮24g,6剂。

六诊:诸证基本消除,仍以前方酌情加减变化治疗150剂。

药后复查肝脏硬度中位数6.2,相对偏差8%。再以前方治疗8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治疗半年后复查肝纤维化痊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肝区时有痛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腹胀、情绪异常加重辨为郁;因时有恶心、呕吐后舒服辨为少阳郁热;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虚。以此辨为肝郁血瘀,郁热夹虚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失笑散活血化瘀;加大黄泻热通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5 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赤丸合方辨治肝癌复发

杨某,男,56岁,新乡人。3年前经检查为肝癌,随即住院治疗,手术8个月后肝癌复发,经多家医院诊治,病情未见好转,经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胁肋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如针刺,急躁易怒,全身发黄,大便时干时溏,心烦,口苦,手足不温,怕冷,身体沉重,舌质暗淡,苔黄白夹杂以白腻为主,脉沉弱涩。辨为郁瘀夹寒湿。治当行气活血,温阳化湿。给予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赤丸合方加味。药用:柴胡12g,枳实12g,桂枝12g,茯苓12g,牡丹皮12g,白芍12g,桃仁12g,制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海藻24g,茵陈24g,炙甘草12g。6剂。先煎茵陈20分钟,然后再与它药一起煎。

二诊:胁下疼痛如针刺减轻,手足较前温和一些,以前方6剂。

三诊:心烦、口苦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仍然有轻微身体沉重,以前方加薏苡仁30g,6剂。

五诊:诸证基本缓解,又以前方酌情加减变化治疗半年。

半年后复查CT提示肝癌肿瘤较前缩小,病人自觉原有症状基本消除,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1丸(6g),分早中晚3次服。随访2年,病人未有明显不舒。

按 根据胁肋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急躁易怒、心烦辨为气郁;因手足不温、怕冷辨为寒;又身体沉重、苔腻辨为湿。以此辨为郁瘀夹寒湿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肿散结;赤丸温阳化湿;加海藻软坚散结;茵陈清热利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6 四逆散、茵陈五苓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酒精性肝损伤

詹某,女,54岁,郑州人。3年前因饮酒不当引起酒精性肝损伤,多次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能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下:右上腹胀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身体消瘦,肢体沉重,身体时时出现黄疸,急躁易怒,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腻。经检查示血清谷丙转氨酶260U/L,谷草转氨酶243U/L,总胆红素150μmol/L。辨为湿热夹郁气虚。治当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给予四逆散、茵陈五苓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药用:茵陈30g,猪苓7g,泽泻12g,白术10g,茯苓7g,桂枝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红参10g,干姜10g,大黄6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次服150mL左右。

二诊:大便正常,情绪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偏溏,右上腹胀痛减轻,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变大黄为3g,6剂。

四诊:血清谷丙转氨酶148U/L,谷草转氨酶124U/L,总胆红素110μmol/L,大便正常,右上腹胀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大便轻微溏泻,肢体沉重好转,以前方去大黄,6剂。

六诊:大便正常,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山楂24g,6剂。

七诊:诸证基本消除,血清谷丙转氨酶37U/L,谷草转氨酶35U/L,总胆红素16μmol/L,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右上腹胀痛、舌质红辨为热;又根据急躁易怒辨为肝郁;因肢体沉重、苔黄腻辨为湿热;又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湿热夹郁气虚证。方以茵陈五苓散利湿清热退黄;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桂枝人参汤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加大黄泻利热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7 四逆散、五苓散与桃红四物汤合方辨治脂肪肝、内分泌失调水肿、高脂血症

牛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脂肪肝、高脂血症、内分泌失调水肿病史,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水肿等症状,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下:形体肥胖,颜面及四肢浮肿,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大便溏泻,口渴不欲饮水,舌质暗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涩。检查示:总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酯2.6mmol/L。辨为瘀热夹气郁水气。治当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给予四逆散、五苓散与桃红四物汤合方。药用:柴胡12g,枳实12g,生地黄12g,川芎6g,白芍12g,当归12g,桃仁12g,红花12g,猪苓12g,泽泻20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10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次服150mL左右。

二诊:下肢水肿略有减轻,情绪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脘腹痞满较前减轻,急躁易怒又有好转,以前方12剂。

四诊:水肿又有明显减轻,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生山楂24g,6剂。

五诊:总胆固醇5.5mmol/L,甘油三酯2.1mmol/L,脘腹痞满减轻,饮食转佳,以前方12剂。

六诊:水肿消退,情绪好转,以前方12剂。

七诊:诸证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

药后复查胆固醇5.1mmol/L,甘油三酯1.6mmol/L。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治疗60天。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颜面及四肢水肿、脉沉涩辨为瘀;又根据形体肥胖、苔腻辨为痰湿水气;因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辨为脾气不运;又因情绪低落辨为肝郁;更因口渴不欲饮水辨为水气内停。以此辨为瘀热夹气郁水气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五苓散渗利水湿;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补血清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8 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术后复发

蒋某,女,52岁,郑州人。5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多处有血管瘤,次年复查肝血管瘤增大,即手术治疗,术后半年复发,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下:右胁下胀痛,偶尔刺痛,大便干结,时有头晕目眩,情绪急躁,口苦口腻,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略涩。辨为瘀郁夹湿热证,治当活血化瘀,泻热燥湿,给予大黄虫丸与四逆散合方加味。药用:大黄8g,黄芩6g,桃仁24g,杏仁24g,白芍12g,生地黄30g,干漆3g,虻虫6g,水蛭6g,蛴螬6g,虫12g,柴胡12g,枳实12g,海藻24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次服150mL左右。

二诊:口苦、口腻减轻,仍大便干结,以前方变大黄为12g,6剂。

三诊:大便正常,胁下胀痛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大便略溏,情绪好转,以前方减大黄为10g,6剂。

五诊:刺痛未再出现,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

六诊:胁下胀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七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70余剂。

药后复查CT提示肝血管瘤较前缩小。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又治疗1年,经复查肝血管瘤痊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胁下胀痛辨为郁;又根据痛如刺辨为瘀;因口苦、口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瘀郁夹湿热证。方以大黄虫丸活血化瘀,缓中补虚;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加海藻软坚散结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王 付.经方芍药用量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药通报,2016,15(1):16-19.

[2]王 付.经方用桂枝量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药通报,2015,14(2):13-16.

[3]王 付.经方用量秘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7.

[4]王 付.经方方证用药频率及用量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药通报,2015,14(4):16-18.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No.132102310099;No.152102310105);河南省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No.112PLJRC360)

王付(又名王福强),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经方分会首任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首任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分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6部,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河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450046)

猜你喜欢

次服五苓散经方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治神经衰弱
治神经衰弱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运用经方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经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