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嘈杂经验
2016-01-27王艳鸽李郑生
王艳鸽,李郑生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李郑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嘈杂经验
王艳鸽1,李郑生2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摘要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病诊治与研究30 a余,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嘈杂是上消化道溃疡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李教授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治疗以健脾疏肝和胃为原则,配合饮食及生活调护,临床疗效甚佳。
关键词嘈杂/中医药疗法;健脾疏肝和胃;李郑生;教授;经验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景岳全书·嘈杂》曰:“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嘈杂是消化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常表现为患者自觉胸骨后中、下段至上腹间非痛非胀的不适感,伴泛酸、嗳气、胃胀、胃痛等。虽然现代医学没有专门的定义,但该病可出现在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之中,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病诊治与研究30 a余,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李教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嘈杂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嘈杂始见于《丹溪心法·嘈杂》,曰:“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又曰:“食郁有热。”嘈杂的病因也有以七情刺激为主论,认为该病是由于忧思忿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导致肝胃不和;或肝气失疏,肝木乘脾土,导致肝脾不睦;饮食不节,因寒,因热,因痰饮,因瘀滞,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1]。中医学认为:嘈杂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李教授认为: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气不疏、化热生火、乘犯脾胃所致,或夹痰饮,或夹湿食而胃气不和,嘈杂如饥;病机关键为脾虚、肝郁、胃滞,脾虚酿生痰湿,湿郁化热或食积生热阻于中焦,又或肝郁化火,临床均可表现出嘈杂的症候。李教授临证常将嘈杂辨证分为肝胃郁热、湿热中阻2型,以健脾疏肝和胃法为主要治则。
2辨证分型
2.1湿热中阻证
症见:嘈杂,兼呕恶痰多,胸闷脘痞,纳差,晨起口中黏腻,口苦,口干不欲多饮,大便溏或不爽,舌胖大、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弦滑。病机:素体脾胃虚弱,脾虚失其健运,不能正常输布津液,酿生痰湿,湿郁生热,阻于中焦,或嗜食肥甘厚腻,内生湿热,而形成湿热中阻之证。治疗以健脾化湿清热为主,方用二陈平胃散与左金丸合方加减。方中橘红理气燥湿,姜半夏降逆化痰,茯苓渗湿健脾,白术健脾益气,厚朴燥湿下气,木香行气除胀,砂仁燥湿温中,枳壳行气宽中,苍术健脾燥湿,黄连清热燥湿,吴茱萸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和胃降逆。
2.2肝胃郁热证
症见:胃中烧灼,夜间或饥饿尤甚,胃痛,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偶有反流,口渴,喜冷饮,口疮,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数日一行,舌胖大、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病机:痰湿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肝气之调达,肝气郁滞而化火,则横逆乘脾犯胃,影响胃之和降[2],或因情志所伤,肝郁而化火,形成肝胃郁热之证。治疗以疏肝平肝、清热和中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方中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陈皮理气躁湿,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枳实行气导滞,白术健脾益气,木香行气除胀,黄连、吴茱萸清热降逆、制酸止痛,生姜和中降逆,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辨证准确后灵活用药,随症加减。肝胃郁热证除制酸止痛外,因火热炎上者,可用桔梗引药上行,加炒黄芩、炒栀子等清上焦火热以治疗口疮及心烦;脾虚甚者,可酌加党参、黄芪等健脾益气;兼加血瘀者,可用刘寄奴、延胡索行气化瘀;因火热伤阴者,可用沙参、太子参益气养阴;痰湿者,可酌加芳香化湿之藿香、佩兰、佛手祛湿化痰;口苦口干者,可用栀子、知母清热滋阴润燥;嗳气、因气虚者,可加丁香、柿蒂降气止呃;有阴伤者,可用刀豆降逆止呃;纳差者,可加炒神曲、炒麦芽或鸡内金健脾消食和胃;腹胀者,可加小茴香、萝卜种理气消胀;大便秘结、因气虚所致者,可用黄芪、火麻仁、郁李仁健脾益气、润肠通便;因气滞者,可用枳实、乌药理气导滞;失眠、因肝火旺者,可加合欢皮、夜交藤、炒栀子清肝泻火以安神;心脾气虚者,可加炒枣仁、茯神等养心安神;痛甚者,可用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此外,李教授在运用左金丸时,常根据寒、热之偏重来改变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黄连、吴茱萸常用比例为3∶2,1∶1,2∶3。
3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52岁,2015年8月11日初诊。主诉:胃酸、嗳气2个月余。现症:胃酸,脘腹胀闷,嗳气,纳差,晨起口中黏腻、恶心,口苦,口干不欲多饮,大便粘黏不爽,舌胖大、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弦滑。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嘈杂,辨证为湿热中阻证。处方:生白术15 g,茯苓15 g,橘红10 g,半夏10 g,木香6 g,白豆蔻10 g,厚朴10 g,枳实10 g,乌药10 g,刘寄奴15 g,黄连6 g,吴茱萸4 g,柿蒂15 g,藿香10 g,佩兰10 g,鸡内金12 g,桂枝5 g,炒白芍10 g,甘草3 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恶心、口中黏腻、口干减轻,饮食好转,胃酸、腹胀减轻,大便可,舌胖大、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弦滑。上方去藿香、佩兰、白豆蔻,加砂仁10 g。继服15剂,患者因受凉咳嗽,咳痰黄白相挟,恶心、口中黏腻及口干缓解,饮食可,胃酸、腹胀减轻,舌胖大、质稍红,苔薄白、稍腻,脉弦滑。上方加香附10 g、桔梗10 g、杏仁10 g、炙百合15 g。再服15剂,患者咳嗽、腹胀、胃酸缓解,偶有嗳气。上方去黄连、吴茱萸、炙百合,加煅瓦楞15 g、山豆根8 g,以巩固治疗。坚持服药3个月,诸症俱消,复查溃疡已愈。
例2。患者,男,39,2015年1月15日初诊。主诉:腹胀、反酸、烧心半年余,加重1个月。现症:反酸,烧心,腹胀,纳差,偶有反流,口干,失眠多梦,大便干、每日1次,舌胖大、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胃镜检查示:胃多发溃疡,最长约1.5 cm。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嘈杂,辨证为肝胃郁热证。处方:白术10 g,茯神15 g,陈皮10 g,半夏10 g,木香6 g,砂仁10 g,厚朴10 g,枳实10 g,郁金10 g,乌药10 g,炒神曲12 g,炒麦芽12 g,鸡内金12 g,刘寄奴15 g,柿蒂15 g,桔梗10 g,小茴香10 g,知母12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腹胀减轻,饮食好转,其余症状无明显好转,舌胖大、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炒神曲、炒麦芽,加黄连6 g、吴茱萸4 g、煅瓦楞15 g。继服7剂,患者胃酸、烧心明显减轻,腹胀缓解,饮食好转,舌胖大、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加乌贼骨15 g、石斛10 g。服药3个月,诸症皆消,复查胃镜溃疡痊愈。
4小结
中医学认为:嘈杂一证多由脾气不和,或受伤脾虚使然。故治疗该病不可不先顾脾气。然古人于此,悉以疲火论治,予恐专用寒凉则胃气虚寒不健者,反以日甚,而渐致恶心嗳气、反胃噎膈之类,将由此而起矣。李教授以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嘈杂,始终固护脾胃,故疗效甚佳。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若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曾长期口服拉唑类药物制酸治疗,则运用中药治疗胃酸、烧心等症状较难收效,只因服用拉唑类药物制酸使胃中建立起新的酸碱平衡环境,一旦停用,症状易反复,也给中药治疗增加了难度。另外,李教授指出: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禁忌也尤为重要,胃酸烧心患者应忌食甜食及红薯、韭菜、粉条等高淀粉、高纤维食物;患者也应避免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只有生活规律、情绪畅达,才能早日康复。
5参考文献
[1]舒上化.中医对上消化道溃疡病临床证治浅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1(31):125.
[2] 王园满,徐永利.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12):42.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5-0048-02·名师高徒·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5.23
收稿日期: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