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2016-01-27杨晓斌
杨晓斌
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杨晓斌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20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为冠状动脉无狭窄,占30.00%;34例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占28.33%;21例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占17.50%;29例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占24.17%。84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硬斑块所占比例为9.52%;软斑块所占比例为75.00%;混合性斑块所占比例为15.48%。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密切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有效检测出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和狭窄程度,可应用于冠心病风险预测及早期诊断。
冠心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受到严重损伤或发生坏死的心脏疾病[1]。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对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为62:58,年龄最小3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8.63±11.53)岁;心率最小50次/min,最大104次/min,平均心率(70.00±12.00)次/min。入选标准: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无碘过敏反应。排除标准:伴有心律不齐、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支配呼吸屏气的患者。
1.2方法 64层螺旋CT检查:采用GE 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管电压:120 kV,管电流:600 mA,FVO:250 mm,准直:64 mm×0.625 mm,螺距:0.24:1。确定胸部正位定位相,自气管隆突下100 mm水平到心脏膈面以下200 mm行屏气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团注少量碘海醇以探测循环时间扫描,将各20 ml的生理盐水及碘海醇混匀,以5 ml/s的速度行肘正中静脉注射,延迟8 s后,多次重复扫描升主动脉根部层面,每隔2 s扫描1次。使用多图像感兴趣区工具测量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延迟时间。将20 ml的生理盐水和70 ml碘海醇混匀并以同样的速度进行肘正中静脉注射,增强扫描冠状动脉。
图像处理:获得的CT图像由2名心血管CT诊断医生进行阅片和独立诊断,据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冠状动脉支显示情况,分别重建40%、45%、50%、70%、75%、80% R-R间期图像。采用GE AW4.2工作站分析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层面重建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显示冠状动脉树及冠状动脉1~13段分支具体情况[2]。
1.3观察指标 统计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比例,以及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性斑块数量及其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为冠状动脉无狭窄,占30.00%;34例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占28.33%;21例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占17.50%;29例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占24.17%。
84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硬斑块所占比例为9.52%(8/84),其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0例;软斑块所占比例为75.00%(63/84),其中轻度狭窄23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8例;混合性斑块所占比例为15.48%(13/84),其中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例。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密切相关。
3 讨论
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学基础以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为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而发生一系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等。相关研究表示,早期和活动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与存有易损斑块密切相关[3],其中软斑块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最大。因此,预治ACS的首先从冠状动脉于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入手。
目前,64层螺旋CT的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直接通过显示斑块成分来准确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检测出易损斑块[4],且不具有创伤性。CT扫描图像可经GE AW4.2工作站分析软件进行处理[5],其中容积再现可以显示心脏全貌及冠状动脉树;最大密度投影则可显示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情况,对管腔狭窄进行评估及显示钙化;多扇区重组则可显示左心室长轴、短轴及冠状动脉轴面。
综上所述,在伴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轻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所占的比例偏高,冠状动脉斑块中软斑块所占比例最高。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知:软斑块主要与重度狭窄密切相关,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密切相关,而64层螺旋CT可以有效检测出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和狭窄程度,可应用于冠心病风险预测及早期诊断。
[1]周懂晶,邵福全,刘玉品,等.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10,39(2):64-67.
[2]王昕,武蓉,石峰,等.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2):108-110,113.
[3]连舟洋.MSCT评价广州地区无症状自然人群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南方医科大学,2010.
[4]庞翀,徐欣.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医学综述,2010,16(1):129-131.
[5]陈秀斌,邵广瑞,仲海,等.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药物治疗随访中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3):421-4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26
2015-10-21]
114032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CT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