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01-27张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2期
关键词:消化道硬化内镜

张梅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

张梅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调取其病历资料,并在3个月治疗期后,对确诊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并对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估。结果对经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方式进行止血处理,可有效避免由于消化道出血加重而使系统正常功能受到破坏。其结果显示,全效47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8%。结论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采用内镜下治疗可避免出血加重,保护系统正常功能。

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胃、食管、胰胆或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和(或)黑粪,并伴有血容量减少,极易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内科急症,其病死率占8.0%~13.7%,目前已引起医学工作中的高度重视[1]。传统的消化道出血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止血为主,其弊端是患者的出血位置手术者很难确定,尤其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药物对其的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应用内镜治疗能对出血部位迅速查明,快速止血、从而保护系统功能[2]。目前通过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已作为急诊诊治的首选方法,已得到临床普遍认可。本院通过应用内镜手段对收治的5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接受内镜止血治疗的5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8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51.38±6.80)岁。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脉搏和血压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本院依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如有无呕血或黑便、心率是否增快、有无头晕现象、面色及血压是否改变等征象)对患者是否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确诊,同时结合影像、内镜等多种检查方式,明确出血部位并及时进行治疗。

1.2.2 治疗方法 借用内镜辅助治疗,及时准确的对出血位置进行快速止血,防止患者因出血过量而危及生命。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在内镜由患者口腔进人胃内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避免给患者消化道部位造成感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3个月,对治疗者进行调查回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文献[3]为参照标准。制订全效、显效、无效三种等级划分内镜治疗效果。全效:出血完全止住,患者无呕血或黑便症状再出现、心率正常、头晕症状改善、面色及血压改变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消失;显效:上述症状基本消除上消化道出血量0~5ml/d;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出血量>5ml。总有效率=(全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58例患者均经诊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对出血部位的循环衰竭征象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其中全效47例,占81.03%;显效10例,占17.24%;无效1例,占1.72%。总有效率为98.28%。其中病情较重患者1例(失血量>1200ml),经延长治疗时间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恢复良好。

3 讨论

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法有内镜下药物喷洒及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其中内镜下药物喷洒简单实用,即对准出血灶,在距出血灶1~2cm处进行药物喷洒,若出现血凝块覆盖患者血管表面,应使用冰生理盐水冲去血凝块后再喷洒药物,直到患者停止出血。目前临床常用的喷洒药物有精氨酸钠、8%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4]。对于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溃疡边缘渗血、息肉摘除后表面渗血患者的治疗,应用凝血酶3000~10000 U或孟氏液10~30ml经内镜活检孔插入药管对活动性出血部位喷洒进行止血,总有效率达95.6%[5]。但此方法对动脉喷射性出血患者疗效较差。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止血方法是在内镜直视下通过内镜注射针将止血或硬化药物注射于出血灶内,可直接将药物注于出血血管内,也可分3~4处注射于出血部位周围。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临床目前常用药物有高渗钠-肾上腺素(SH-E)、凝血酶、无水乙醇、1%乙氧硬化及5%鱼肝油酸钠[4]。目前我国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为乙氧硬化醇和鱼肝油酸钠,治疗时分4个点注射于出血灶周围,每个点1ml,以不超过载膜下层为注射深度。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硬化剂的应用研究证实,硬化组的治疗在急诊内镜时注射葡萄糖酸钙、止血敏、高渗盐水和肾上腺素,然后注射1%的乙氧硬化醇[5],止血率初期可达100.0%。需进行第二次硬化治疗的复发出血者仅占7.9%,进行了选择性手术者占5.4%,全部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具有操作便捷、准确率高、感染率低、避免出血加重、保护系统功能的优点,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胡昌盛,周良斌.奥曲肚联合雷贝拉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3-15.

[2]蒋琳.60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65-66.

[3]张明,徐美东,陈巍峰.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679-680.

[4]张静,张嘉莹,丁志刚,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582-587.

[5]龚好,忠敏,陈怡朱,等.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胃肠医学,2011,16(6):367-3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046

2016-02-22]

110002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消化道硬化内镜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