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6-01-27陈宇白保强李耀征李小红
陈宇 白保强 李耀征 李小红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宇 白保强 李耀征 李小红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的患者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为(6.10±1.79)h、Q波计数为(3.54±0.79)个、TIMI血流0级15例、梗死前心绞痛8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8例、Killip功能>Ⅱ级为12例,优于正常血流组的(3.78±1.65)h、(2.81±1.22)个、8例、19例、25例、5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的心肌损伤、大面积心肌梗死、症状到再灌注时间较长和心功能不全均会形成术后无复流现象,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是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1]。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造成中老人群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3]。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脉造影出现无复流现象,使严重缺血或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不能完全恢复血流灌注,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引起了广大内科医师的重视[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患者TIMI血流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各40例。无复流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26±7.55)岁。正常血流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01±7.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首次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 h内进行急诊PCI治疗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痉挛、血栓等患者; ② 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③ 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患者;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⑤心脏移植接受者; ⑥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⑦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近期脑出血、有出血倾向以及有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禁忌证,无法抗凝者。
1.3 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询问调查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史。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其中包括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口服ACEI等药物、入院Killip功能>2级、Q波计数。Killip分级为:Ⅳ级:患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阶段或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Ⅲ级:患有急性肺水肿;Ⅱ级:患有左心衰竭;Ⅰ级:目前未发现明显心力衰竭。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复流组的患者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为(6.10±1.79)h、Q波计数为(3.54±0.79)个、TIMI血流0级15例、梗死前心绞痛8例、口服ACEI等药物8例、Killip功能>Ⅱ级为12例;正常血流组的患者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为(3.78±1.65)h、Q波计数为(2.81±1.22)个、TIMI血流0级8例、梗死前心绞痛19例、口服ACEI等药物25例、Killip功能分级>2为5例。无复流组的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Q波计数、TIMI血流0级及Killip功能>Ⅱ级较正常血流组均有明显提高,而梗死前心绞痛、口服ACEI等药物较正常血流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心肌持久缺血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症在中老年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5,6]。近年来,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如不及时有效进行治疗,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但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困扰着患者,其中无复流最为严重,其发生率占2.4%~14.0%。研究表明,无复流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导致患者住院死亡率增加5~10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8]。目前治疗无复流现象仅基于提出的假说,包括白细胞积聚和粘附、阻塞毛细血管等,该病症发生机制尚未确定,给医师及时控制治疗该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明确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无复流组的患者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Q波计数、TIMI血流0级例数、梗死前心绞痛例数、口服ACEI等药物例数、Killip功能>Ⅱ级例数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梗死前心绞痛、口服ACEI等药物能充分改善患者无复流想象,而症状到再灌注的时间、Q波计数、TIMI血流0级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无复流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严重的心肌损伤、大面积心肌梗死、症状到再灌注时间较长和心功能不全均会形成术后无复流现象,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
[1]于立鹏,杨志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16,32(9):1536-1537.
[2]彩贞,陈宗伟,唐玲玲,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BNP、hsCRP、cTnI浓度与预后的关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32(13):1514-1516.
[3]徐家梁,蒋廷波.温骤变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127-2128.
[4]张庆成,汪承炜,梁桂娟,等.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武警医学,2015,26(8):765-767.
[5]周亚峰,姚佳璐,钱晓东,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6(10):1804-1808.
[6]李森林.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血栓抽吸术后疗效的观察.中国循环杂志,2014,29(z1):74.
[7]杨泽福,万建平,杨玲,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观察.临床荟萃,2013,28(3):270-272.
[8]游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后无复流与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63-4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47
2016-09-27]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