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分析

2016-01-27马春林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滨海县供电公司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接线图调度员

马春林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滨海县供电公司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分析

马春林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滨海县供电公司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结构趋于庞大、复杂,电网调控业务难度不断加大。据此,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行“调控一体化”的融合,“调控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调控业务优势凸显。

调控一体化 调控员 电网运行 调控业务

引言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力企业开始对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对于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集团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调控一体化”技术也开始在电力调控业务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网运行管理中,“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新流程优势凸显,本文就“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作以下分析。

一、调控一体化概念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电网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横向推进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的融合,纵向推进各级调度的一体化运作,大力推进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即指通过对原有的变电运行管理及变电监控进行合理而全面的分离,使相关的调度业务及监控业务得到有效结合。

二、调控一体化调控业务流程比较及优势分析

为保证“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控业务安全有序的展开,国家电网公司在原有组织架构上,重新设计、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业务流程。下面我们就对电力生产过程中调度、监控业务各主要流程的变化和“调控一体化”下的优势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一)操作票流程

1.原流程。操作票由副值调度员拟票,其余调度员审核,审核通过后电话联系监控员,监控员取票并与调度员核对,完成预发操作票流程。之后,调度、监控各打印一份操作票,存入未执行操作票夹,等待操作。

2.现流程。操作票由副值调控员拟票,联合所有调控员审核,审核通过后负责监控工作的调控员自行取票、流转并等待操作。期间,操作票实行无纸化流转。

3.优势分析。操作票拟票完毕后,即由所有调控员审核,值班调控员对操作目的、内容、设备等都能有直观的了解,不仅提高了调度操作票的安全可靠性,更方便了监控人员对后续相应监控设备操作信号的预估判断;操作票审核通过后,监控人员自行取票、流转,不仅减少了预发操作票的通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等的生产成本。无论是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还是生产工作的简便性和节约性,“调控一体化”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操作流程

1.原流程。调度员通过电话联系与监控员核对设备状态后,在调度端操作票系统开始执行操作发令并电话联系监控员操作,监控员通过电话接收调度正令后在运行操作票系统开始执行操作流程并在监控正值的监护下执行操作设备。

2.现流程。调控员甲在D5000接线图自行查看设备状态后,发令给调控员乙,乙接令后在调控正值监护下执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各调控员可自行通过接线图检查设备,检查无误后,流转操作票系统。

3.优势分析。“调控一体化”后所有调控员均具备调控员资质(同时具备调度副值以上及监控副值以上资质),故在操作过程中,所有正值调控员均可参与监护操作工作。由此可知,原操作流程需要调度员、监控员最少共计四人,但在实施“调控一体化”后人员理论上可精简至两人。除此之外,由调控员直接从D5000接线图获取设备信息可知,操作人员对于设备情况的辨别更加直观,操作过程更加可控,人员交流更加便捷。

(三)异常及事故处理流程

1.原流程。监控人员在集中告警窗收到电网设备异常告警信号或者事故跳闸信号时,第一时间电话汇报调度员和通知变电运维人员进站检查设备,通过监控员或者现场运维人员判断设备异常或故障情况,依据情况,调度员发令监控员或者运维人员进行强送电、试拉/送电、方式调整、负荷转移等操作。

2.现流程。调控大厅告警窗出现设备异常告警或者事故跳闸信号时,调控员自行判断信号类别、真伪、重要程度并进行初步处理,信号确需现场检查设备时,电话通知变电运维人员进站检查,依据现场检查结果,调控员再做出必要的处理。

3.优势分析。调控员在发现异常或事故发信时,由于其自身即是调度员又是监控员,故可自行判断发信是否为误发信、信号所属分类、信号重要程度及可能引发的次级危害,在第一时间对信号加以甄别后再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

(四)置牌流程

电网设备运方变化(冷/热备用、检修、投运、退役等)、设备异常、故障、缺陷、有特殊情况需备注等均需要调度员、监控员在可视化接线图设置标志牌,以供标志、备注、说明、警示、注释之用。

1.原流程。调度员在调度端OPEN3000系统接线图设置所需标志牌,监控员在监控端OPEN3000系统接线图设置所需标志牌,两个系统间无法实现光子牌的信息互换与共享。

2.现流程。调控员按需要直接于D5000接线图设置标志牌,所有调控员均可视、可移动、可删除、可注释。

3.优势分析。原流程中,调度员与监控员之间无法得知对方系统中是否存在异常备注标志牌,如无法遥控、验收未通过、位置死数据等情况。因此,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调度员发令给监控员操作时才被告知开关不具备遥控条件,调度指令需发往现场,等待运维人员赶赴现场操作等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此外,现流程的“间隔挂牌”功能能够使调度员在间隔置牌后,告警窗不再有相关间隔的告警信号发信,从而减少误发信,大大降低检修工作对调控员(监控专业)监屏作业的干扰,为其提供更加准确、完备、舒适的监屏环境。

三、结语

“调控一体化”实施以来,各方面优势显著,成果斐然。近几年来的生产运行实践证明,“调控一体化”下的新模式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更为突出。本文以上就“调控一体化”下的调控业务流程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电力调控业务的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1]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张雅梅.唐山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3]李翔.南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调控一体化接线图调度员
Quick thinking by his wife saving Steve s life紧要关头,成功救援
MPDS系统应用下急救调度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元件投影图在电拖接线图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提高调控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研究
浅谈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发展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监控操作的防误技术
维修电工线路板的接线技巧分析
基于PLC的高压密封试验台的电控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