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梅戏的把子功教学

2016-01-27安徽艺术职业学院2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程式化

陈 烁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230000)



浅谈黄梅戏的把子功教学

陈烁(安徽艺术职业学院230000)

摘要:把子功是训练黄梅戏演员形体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更是戏曲演员身韵的灵魂。本文就黄梅戏把子功教学的必要性、训练的要点、训练方法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把子功;打荡子;程式化

一、黄梅戏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发展历史

黄梅戏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最初是由湖北地区的民间艺人为谋生将黄梅采茶调传到安庆,与安庆本土的“采花戏”“花鼓戏”等相互融合、创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后又吸收了青阳腔、徽调等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从而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再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黄梅戏。在辛亥革命到1949年,随着黄梅戏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种种商演,迈上了城市的舞台,在1952年之后的几年,是黄梅戏发展的黄金时间,黄梅戏演员们在上海频频亮相,其中,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更是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2.特色之处

黄梅戏的剧目,包含生活气息的花腔和以正本戏为主的平词。花腔唱词多用诸如“喂却”“呼舍”之类的衬词”,诸如《蓝桥会》《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惯于大段的应用叙述与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增强戏曲的清扬婉转,其中典型代表当属《天仙配》和《梁祝》等。

现在的黄梅戏既勇于突破传统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元素,也融入了平词的唱腔表现力,进一步完善了在唱腔表现力不足上的问题,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与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二、黄梅戏中把子功学习的意义

黄梅戏一直是遵循京剧的套路来进行教学的,然而京剧的表演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式,不同行当有不同的声腔、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这与黄梅戏的韵律不合,于是黄梅戏干脆废除武戏,但随着黄梅戏的不断发展,把子功对黄梅戏演员培养的重要意义也渐渐凸显出来,把子功作为培养黄梅戏演员的重要基本功,其于黄梅戏本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把子功练得好,能够更好的将戏曲的情节、人物的情感展现出来,促进黄梅戏的发展;同时,黄梅戏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对演员的把子功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子功技能能帮助黄梅戏演员更好的掌握和塑造舞台形象,帮助演员更好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黄梅戏演员。

1.黄梅戏发展规律和自身特性所需

黄梅戏的发展也历经了戏曲发展的必经之路,演员练好把子功,能够更好的推动黄梅戏的前进与发展,符合黄梅戏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子功作为黄梅戏武戏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刀枪剑戟”等道具,加以单人挥舞、双人以及多人对打等形式来增强舞台效果,是黄梅戏戏曲演员的必备基本功,也最能鉴别演员技艺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一些文武并重的角色而言,把子功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把子功不扎实,则很难将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因此,学习好把子功,是黄梅戏自身的需要,黄梅戏演员只有在充分学习了把子功之后,才能做到在打斗中融汇情感,有节奏有章法的将武戏表演出来,从而更好的运用把子功展现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2.广大观众的审美所需

为吸引更多的观众,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了解和掌握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黄梅戏一些有展现把子功的剧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在演员在用刀枪刷出漂亮的姿势时,往往能够赢得观众的一片叫好,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起观众的观剧高潮,观众对黄梅戏中出现的把子功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文戏中演员在亮相时的“精气神”也是与有深厚的把子功基础密不可分的。因此,重视黄梅戏演员对把子功的学习,培养出一批具备优秀技艺的专业性人才,能够满足观众所需,更好的为观众服务,从而为黄梅戏长久发展打下坚定的群众基础。

三、黄梅戏教学中把子功的训练要点与方法

1.训练要点

首先,在训练中需要注意手眼的协调,眼到手到,做到眼随手动,尤其是在对打过程中,演员的一切表情反映都需要通过眼神来传达,因此在用眼睛观察对方的同时,还需要格外注重与对方之间眼神和身形的互动,灵活运用手、眼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这样才能在实际表演中达到真实的对打效果。

其次,在武戏的表演部分,除了眼手的协调之外,演员还需要做到身体灵活敏捷,这就要求演员们在训练时要放松身体四肢,加强上下肢的配合,切不可用僵、拙之劲来生硬演练,以免影响造成表演的不畅。

再次,对力度的控制和准确性,在动作表演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单耍、对打还是打荡子中,如果在表演中力度掌控不足或者说是准确性拿捏不到位,则轻着会影响戏剧效果,重者则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或者同伴,因此需要在日常的把子功训练中演员需要高度集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在训练中加强对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进行有意识的掌控,做到“猛落轻打”。

最后,在训练时需要注意,在培养黄梅戏演员中应严格遵循京剧把子功“稳、准、狠”的训练特点;另外,京剧有着一定的程式化,其角色行当非常齐全,黄梅戏有时行当分化模糊,因此除了基本的技巧训练,在把子功的训练中,黄梅戏演员还需要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景环境的因素。在对把子功的训练时不可生搬硬套,要在对人物和剧情有着深入交接的基础上进行区别训练,以做到在实际的表演中能利用把子功来进一步深化戏曲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训练方法

在对把子功进行训练时,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要求演员对各种兵器特点、用法,以及对打的各种表现形式有所了解。然后注重要肩、肘、腕的解放;从单人耍花和基础的姿势练起,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进行“套路”练习,并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以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耍枪花”为例,耍枪花讲究灵活顺畅,时扫时打,宛若行云流水,如果前面基础项目练习不到位,手腕不活手掌不挪,则枪花难以耍出顺畅的效果。在把子功的训练上需要做到稳扎稳打、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可单纯的追求速成,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终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效果。

四、小结

把子功作为训练黄梅戏演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梅戏的发展相辅相成,加强黄梅戏演员对把子功的训练,即使黄梅戏自身发展和自身特性所需,也是广大群众所期望的,本文对黄梅戏把子功学习的意义、要点、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浅议,对黄梅戏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志祥.谈黄梅戏艺术教育[J].黄梅戏艺术,2013,Z1:153-158.

[2]程功恩.论黄梅戏演员的培养[J].戏曲艺术,2003,02:92-95.

[3]冯小东.谈谈戏曲把子功教学的一点体会[J].大众文艺,2015,05:222.

[4]陆建荣.漫议京剧把子功[J].戏曲艺术,2005,01:91-94.

陈烁,职称:讲师学历:艺术硕士戏曲表演专业,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戏曲表演、戏曲教育。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程式化
避免程式化 走向自主化
谈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与程式化
中职计算机课堂程式化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戏曲程式化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芭蕾舞的多维度解读
含于内而形于外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浅析江西兴国庆盛堂木偶造型的程式化与符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