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宠儿》与《最蓝的眼睛》中三代黑人的心理历程

2016-01-27赵继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100048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宠儿托尼莫里森

赵继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048)



试析《宠儿》与《最蓝的眼睛》中三代黑人的心理历程

赵继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100048)

摘要:《宠儿》与《最蓝的眼睛》这两部小说都是出自于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之手,两部作品都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前提下,黑人文化传统与白人文化霸权的矛盾与冲突。《宠儿》深刻的揭露了蓄奴制下对黑奴肉体以及精神的折磨,《最蓝的眼睛》通过小女孩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揭示黑人文化在霸权文化影响下的迷失。文章就《宠儿》和《最蓝的眼睛》中三代黑人心理路程进行分析,以求探究这些黑人的命运。

关键词:《宠儿》;《最蓝的眼睛》;心理;托尼・莫里森

一、获得自由的黑奴

《宠儿》中塞丝代表被释放的黑奴第一代,她以及124号所在的群体社区中的黑人同胞,他们经历了他们这代人经历奴隶到自由身份的转换,在作为奴隶社时,他们饱受剥削和压迫,所以说,对于这类黑人群体而言,他们不想去回忆过去已有的惨痛经历,但是内心无法摆脱黑人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创伤。因此,对于这类人而言,他们自己无法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也无法正常地教育下一代。

塞丝在从出生伊始就被迫与母亲分开,并且亲眼目睹了母亲的死亡,所以塞丝没能得到完整的母爱,正是亲情的缺失,助长了她原始的本性,杀女只是为了让女儿不在沦为奴隶,并且在《最蓝的眼睛》中乔利在缺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因而强暴女儿对他而言是一种表达父爱的方式。塞丝和乔利都是为了表达爱,但是这种毁灭的爱直接导致了宠儿和佩科拉的悲剧。相比起女性黑奴,女性黑奴受到更为惨痛的压迫,她们本身为奴隶主提供劳动,而且还能为奴隶主孕育出更多的黑人劳动力。这种类似于性交的结合使得塞丝的心理遭受了极大创伤,生活与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使得女奴的生活更加痛苦。此外,贝尔•萨格斯在获释自由之后,对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社会的黑人同胞给予了关心与保护,还慷慨地向黑人同胞分享自己的食物。但是他的热情却遭受到黑人同胞的指责,在黑人同胞看来,前黑奴根本不配拥有食物。

事实上,《宠儿》黑奴中一直出现“甜蜜之家”,一定程度上具有反讽意味,另外“甜蜜之家”尽是苦涩,黑奴们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处。事实上,这也就说明白人文化霸权之下,美国黑人不可能获得身份上的平等,也不可能给黑人真正提供甜蜜之家。此外,宠儿的结局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黑人民族人性的否定及被迫害的在白人至上的不平等社会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基于另一个方面而言,《最蓝的眼睛》黑人后代佩科拉的悲剧命运一定程度上对黑人种族悲惨的命运进行了诠释。

二、获得自由的黑人

《最蓝的眼睛》该小说的背景是上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奴隶制已经废除,黑人作为农奴被压迫的命运已经成为历史,生活在白人文化霸权之下,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影响着黑人,并对黑人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扭曲。在当时人们用白皮肤、蓝眼睛评价一个人的美丽与善良。而且在当时这种审美适用于白人及黑人。第一类黑人他们饱受众多的磨难,并且内心的心理缺陷不能够使得他们较好地教育后代,因此使得后代的成长也饱受折磨。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父亲乔利作为获得自由的第一代黑人,拥有自由的身份。但是由于他的成长经历较为特殊,他不懂得什么事责任、家庭。他的行为不受任何既定社会习俗所约束,家庭对于他来说是个奇怪社会机制,他不懂得怎么做好父亲,不知道怎样给予孩子关怀,甚至错误的认为给予佩科拉性爱便是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是乔利在年少第一次性爱时,被两个白人猎手撞见,最后在白人猎手的胁迫之下完成了性爱,这次经历使得乔利心灵遭受重创,在他的内心深处极力的描述两个白人猎手的高大伟岸而自己肤色黝黑、身份卑微。正是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得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无能。

三、身份自由的黑人后代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众多成长环境中影响最大的环境便是家庭环境,残缺的、不正确的家庭环境将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其中《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和哥哥山姆成长在一个终日充满暴力和打骂的环境中,年幼的佩科拉用四处躲藏来回避家庭的暴力,年长的各哥哥则用离家出走的方式对抗家庭。《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哥哥山姆曾经给母亲说过一句话是让母亲杀了父亲,如果从精神学分析而言,这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恋母情节,基于另一个方面而言,山姆的离家出走的成长环境又是一个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教育的野孩子,其成长经历与父亲的经历有着不谋而合的共同性,可能这一成长的背景下,会出现下一个乔利。

对于年幼的佩科拉而言,家庭没有给予她想要获得关爱,母亲爱护白人家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父亲是个终日酗酒之徒,哥哥离家出走,在这一畸变的家庭环境中佩科拉没有获得关心与爱护,甚至造成她的心理畸变。正是这一生活背景的影响造成佩科拉的自卑心理,并且在这自卑中无法自拔。她为自己拥有黑皮肤和黑眼镜感到可耻,甚至认为自己拥有了蓝眼睛家里便不会在吵架,并且牧师迈卡和父亲的强暴又强有力地刺激了佩科拉年幼的心灵,让她落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参考文献:

[1]朱沅沅,张圆圆.《最蓝的眼睛》和《宠儿》女主人公对比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1(10).

[2]刘晓真.托妮・莫里森小说黑人女性艺术形象新解——以《最蓝的眼睛》《宠儿》和《天堂》为例[J].名作欣赏,2013(5).

[3]托尼・莫里森,潘岳,雷格译.宠儿[M].南海出版公司,2006.

[4]黄宇洁.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J].山东大学学报,2006(6).

赵继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宠儿托尼莫里森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我想自己做
托尼逃跑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挑战完美底妆,掌握“三感”,成为光线的宠儿!
走得快和走得远